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耳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探讨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用Zea Logna等报道的大脑中动脉栓线法(MCAO)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耳针组4组,再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动物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造成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模型,安定组每日腹腔注射安定,耳针组取耳穴神门(TF4)进行皮内针埋藏,均连续治疗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和IL-1β含量减低(P0.05),DA、NE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与耳针组大鼠下丘脑5-HT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DA、NE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耳针治疗卒中后失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下丘脑5-HT、5-HIAA及细胞因子IL-1β含量,降低NE和DA的含量以调节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2.
红景天苷对运动疲劳大鼠神经递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高山红景天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5-HIAA、NE质量比的影响,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高山红景天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建立中枢疲劳模型,分别灌胃给药,取大脑组织制备样本,检测神经递质DA、5-HT、...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柴胡-白芍药对治疗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枢神经递质变化及BDNF和Trk B表达的情况,探讨其抗抑郁症的机理.采用HPLC法测定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的质量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中BDNF(海马脑源性神经元)和Trk B(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白芍药对高、中剂量组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质量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调BDNF和Trk B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P0.05或P0.01).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脑内海马组织和皮质组织NE、5-HT、DA质量比及上调BDNF(海马脑源性神经元)和Tr KB(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BN中葛根素和人参皂甙Rg1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脑缺血再灌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不完全脑缺血30分钟,复灌同时股静脉注射100mg·Kg-1药物。正常组注射等剂量药物。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中葛根素和人参皂甙Rg1的含量,并作动力学计算。结果:CBN中葛根素在正常大鼠体内为一室模型,半衰期是17.8min;在脑缺血再灌大鼠体内为二室模型,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是8.0min和38.4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mg·L-1·min),表观分布容积(Vdss·L·kg-1),平均驻留时间(MRTmin)正常组分别为:744,4.18,26.0;脑缺血再灌组分别为:3015,1.39,40.0。人参皂甙Rg1在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大鼠体内为二室模型,分布和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8.2,2,700.8min;18.6,4297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mg·L-1·min),表观分布容积(Vdss·L·kg-1),平均驻留时间(MRTmin)正常组分别为:531.5,7.05,164.7;脑缺血再灌组分别为:1678,2.39,73.3。结论:静脉注射CBN后,葛根素和人参皂甙Rg1在缺血再灌大鼠体内的消除时间较在正常大鼠体内延长。  相似文献   

5.
酸枣仁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酸枣仁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理;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应用酸枣仁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抑郁模型组、酸枣仁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酸枣仁有抗抑郁作用,可减少前额叶5-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酸枣仁可能是通过减少前额叶5-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三环类药物及人参皂甙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法考察三环类药物及人参皂甙抗抑郁效果研究,对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高剂量丙米嗪和人参皂甙能降低脑内游离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神经递质,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结合型递质含量增高.推论三环类药物及人参皂甙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行为观察和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鼠长期饮用不同剂量的硝酸钐溶液对其学习记忆力、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酸钐浓度的增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内多巴胺(DA)和5-羟基色胺(5-HT)含量减少,NOS活性降低.提示饮用50 mg/L的硝酸钐溶液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降低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探究文拉法辛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临床效果。将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8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2例服用舍曲林,研究组42例服用文拉法辛。比较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2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变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各维度评定分值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定分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治疗使用文拉法辛,抑郁程度明显减轻,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趋于合理范围,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油橄榄叶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OLE)联合美沙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的脑组织结构及单胺递质的影响。方法:将2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OLE+美沙酮处理组和美沙酮处理组。按递增法采用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造模后药物处理30 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脑额叶皮层细胞结构的变化,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洛因依赖大鼠出现大脑额叶皮层结构不清、神经元发育不良、皮层厚度减小、脑单胺类递质含量明显增高;与模型组相比,OLE+美沙酮处理组和美沙酮处理组的大鼠大脑额叶皮层结构清晰、皮层厚度增加、脑单胺递质含量显著降低。结论:OLE联合美沙酮明显改善了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保护了脑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内单胺递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葛根素为配体,以金属钆为配位中心,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合成了葛根素-钆(Gd)配合物,并对葛根素-钆的结构进行红外(IR)表征.采用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利用敷线法考察造模后2~48 h大鼠踝关节肿胀率的变化,并对大鼠血清、肝脏及滑膜中PGE2、IL-1β、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葛根素与稀土金属钆发生配位,得到葛根素-钆(Gd)配合物.葛根素-钆配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肿胀抑制作用比葛根素强,葛根素-钆配合物组大鼠血清、肝脏及滑膜中的PGE2、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葛根素组.综上,说明葛根素-钆配合物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优于其配体葛根素,其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PGE2、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小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与肾上腺素的混合诱导剂诱导体内血栓形成,观察复方沙棘对小鼠体内血栓的影响;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术(MCAO)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塞模型,观察复方沙棘对大鼠行为障碍和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沙棘(22.8,45.6g/kg)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复方沙棘(9.98,19.95g/kg)能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的行为障碍,可减少大脑中动脉阻断所致的脑梗塞范围.提示复方沙棘对大鼠脑缺血、脑梗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小脑顶核促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局部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MCAO),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MCAO组、电刺激小脑顶(MCAO FNS)干预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及毛细血管记数,大脑中动脉梗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VEGF、内皮细胞在半暗带有少量表达,毛细血管数较对照组增加,经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后,VEGF、内皮细胞大量表达,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通过促VEGF表达、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精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提前30d灌胃黄精丸(相当生药量2~10g/kg)后,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黄精丸组脑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脑组织SOD与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黄精丸对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各种炎性因子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蝙蝠葛酚性碱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Zea Longa等介绍的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用受试药物术前连续预处理模型大鼠7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蝙蝠葛酚性碱高、中、低剂量、尼莫地平、银杏叶片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24h大脑皮质中Bcl-2和Bax的mRNA表达变化.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24h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和Bax的mRNA均被诱导表达,Bcl-2 mRNA表达量下降;而Bax mRNA表达量升高.蝙蝠葛酚性碱预处理7d后,缺血后24h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而Bax mRNA表达于缺血后24h明显下调.蝙蝠葛酚性碱能有效调控缺血脑损伤后大脑皮质神经元Bcl-2和Bax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观察了实验性脑梗塞大鼠缺血区皮质、纹状体、海马的HSP70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 ,从基因水平探讨了急性脑缺血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及机制。结果提示 :皮质、纹状体HSP70mRNA在大脑中动脉梗塞后 1h、3h、6h、2 4h和 4 8h显著表达 ,海马仅 2 4h和 4 8h显著表达 ,表明HSP70mRNA表达与脑梗塞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针对性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 ,以提高机体对损伤的耐受能力 ,那么对脑缺血损伤的修复及预后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 Apelin-13 侧脑室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侧脑室埋管后,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 2 h 后侧脑室注射给药。再灌注 24 h 后进行 Zea-Longa 神经功 能评分;TTC 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试剂盒测定大鼠脑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的活性;Western blot 法测大鼠脑组织 Bcl-2、Bax 和 Caspase-3 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pelin-13(1. 0 μg·kg - 1 )侧脑室给药能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 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 iNOS 活性,增加 GSH-PX 活性,增加 Bcl-2 的表达,减少 Bax 和 Caspase-3 的表达。结论 Apelin-13 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 NO 水平,加强自由基清除,以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洁  车玉琴  康志伟  林巧 《广西科学》2010,17(3):255-258
采用Longa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动物模型,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持续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在大鼠的小脑皮层有动态表达,第1天、第3天和第5天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出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动态表达,远离梗死灶的相关部位脑组织继发损害机制可能与神经抑制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