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正义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法学家的重视,传统的法律的实体正义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法学思潮的挑战,他们主张对正义进行支新非理性的解构和重建。坚持法学判断的主体化,程序的微观化。  相似文献   

2.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律体系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罗马法学家对政治法律问题的思考带有明显的务实取向,他们关于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以及法与正义之间关系的论述呈现出斯多葛哲学的理论路向。罗马法学家以法律制度内部秩序的统一性、有机性和连续性为前提条件,构建了精致的法律分析体系,造就了实质的法律文化。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和理论通...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律体系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罗马法学家对政治法律问题的思考带有明显的务实取向,他们关于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分以及法与正义之间关系的论述呈现出斯多葛哲学的理论路向.罗马法学家以法律制度内部秩序的统一性、有机性和连续性为前提,构建了精致的法律分析体系,造就了实质的法律文化.罗马法学家的思想中蕴含着罗马...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形成、发展及影响都是与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与贡献密不可分的。公元3世纪中叶是罗马法学家活动的鼎盛时期。罗马法学家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法学家的法学理论是罗马法的渊源之一,极大地丰富了罗马法;法学家的活动与著述,使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学家对法理的精深研究和对概念的缜密表达,对后世法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法学家是法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法学家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法学研究的水平和高度。当我们细细地梳理西方法学的蓬勃发展之时,很容易就会发现西方法学的演进离不开若干影响深远、声势浩大的论战。本文以德国历史法学派学者萨维尼与蒂堡之间的论战以及20世纪英国实证主义法学学者哈特分别与新自然法学派学者富勒、德沃金、德夫林之间的论战为代表,从中抽象出法学家所应具备的学术研究素养并对中国法学家的未来研究之路有所期待。  相似文献   

6.
法学家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在古罗马时代,随后几千年中,法学家为社会法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国法学家在法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给了中国法学研究者以及法学界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7.
科斯定理对当代法学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它使传统规范法学的公平与正义价值显得虚幻了.同时,它强调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又使我们仿佛找到了构建当代法律制度的至善之道.  相似文献   

8.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法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他是我国新法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是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研究李达的法学著述,领会其思想精华,掌握其基本特点,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海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5):124-127
实践教学是法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联系当前大量存在的“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结合法学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品德培养的需要,建立了“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基地”。实践验证:法学本科生对留守青少年帮教有利于法学本科生了解社会常识,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并培养法律人社会正义、积极服务社会的品格。这一基地具有其他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不具备的综合性功能,是法学本科实践课教学的新模式、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罗斯科.庞德是20世纪英美法系最为著名的社会学法学家。利益理论和社会控制论是其社会学法学思想中两大核心内容。庞德认为,人的本性贪婪,而社会资源有限,人们的权利主张和利益需求必然会彼此重叠和相互冲突。为了减少或者避免这种摩擦,社会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确立一种文明的秩序。法律就是这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的目的就是确立、承认、协调和保障各种利益,控制人的本性,以最低限度的阻碍和浪费来满足各种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正义。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是我国法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法学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守法思想;法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搞好教育机构的建设;法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的保障在于干部队伍的培养。他的法学教育思想给我们很多启示:法学教育要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法学教育要使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法学教育要使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培根是英国16世纪著名法学家,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极为深刻。他的人性善恶二元论和人性可塑论客观全面地回答了人性善恶的理论争议。他对善恶伦理学上严格的概念界定,以及诸多培植善和防范恶的具体举措,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法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鉴于传统自然法学派与历史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之间的矛盾,新自然法理论家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企图搭建起不同法学学派与自然法学派之问的对话平台。新自然法学派的基本思想是: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正义或自然法是权威和法律的基础,法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道德价值,自然法或实践理性具有客观性。新自然法思想具有继承性、创新性、调和性、渗透性和现实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与正义进行对话 ,这是人类恒久的主题。自然界无所谓正义与不正义。神话世界中的神 ,大多都是美的、善的、正义的。然而 ,在人化世界中 ,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同在 ,正义与非正义并存。人类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中 ,在自身的生活中深切地体验到 :“有一种东西 ,对于人类的福利要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 ,那就是正义。”因而 ,与正义进行的对话亦就从未停止过。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面临着今天、未来的重重矛盾 ,多年来 ,虽然我们十分重视正义问题 ,但客观地讲 ,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与研究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法学家与法的形成:从罗马法学家到中国法的法典化"会议于2018年5月4~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学术负责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柏峰教授,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参会代表共计66名(其中中方代表52名,外方代表1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2篇。会议以"法学家与法的形成:从罗马法学家到中国法的法典化"为主题,分为六个讨论单元。会议的闭幕式上还举行了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项  相似文献   

17.
国际语言法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Linguistic Law)(简称IALL)成立于1984年,是一个国际性的交叉学科学术研究组织。会员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既有法学家、语言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也有许多对法律语言问题感兴趣的普通成员。IALL侧重于从学术或职业的角度关注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或者对法律语言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比较语言法学”比较的是不同的法律规范、语言规范、法律语言和作为基本权利的语言权利。  相似文献   

18.
法律人是法治建设和社会精神的核心智力因素.西方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其伦理品格决定了法治理想的成败.目前经济利益趋势的功利倾向,正在持续侵染法律圣地.欲求正义之维护,必伸法律人伦理.法律人伦理必源于法学之教育,时代和历史之需,不仅是为提倡.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法文化中,教法沙里亚、教法学斐格海和法学理论内涵不同。作为剖取教法规则的法学理论,呈现二元性和回溯性特征。伊斯兰法学理论的功能主要体现于理解和剖取《古兰经》中的真主诫命,发现真主的法律;使教法学家确立的实体法趋于合理和体系化;适应穆斯林的现实需要,在沙里亚范围内对社会改变做出反应。法学理论中对于伊斯提哈桑和伊斯提斯拉赫法律方法的运用,以及穆智台希德是否存在和穆夫提颁布法特瓦的资格问题的讨论,体现了法学理论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现实的适时反应。  相似文献   

20.
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是中国法学会在全国法学界组织评选的权威活动,入选者获得的是中国法学界最高荣誉。此项活动近十年来共评选了四届。有一位少数民族法学教授连续三次获得提名,最终在第三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的评选中,以他在刑法学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和在民族法理论研究的卓越贡献,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当选。他就是贵州省第一位法学博士、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吴大华教授。吴教授1963年出生在湖南新晃县一个侗族家庭,1987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