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视者丧失发展良机,“中国因素”对香港的推动作用日益加强。发行量很大的美国《新闻周刊》1993年7月发表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最富的城市》。它说,香港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同样,中国大陆也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部分。“现在,香港的英国腔渐弱,而中国调越来越明显。”这是对香港经济近景的观察、分析之后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起家:转口贸易香港的面积只有1000平方公里,而且多为荒地小岛,发展经济的条件并不理想。但它背靠广阔、富铙的中国大陆,又有良好的港口,使其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贸易联系的转口港。香港的商业与基本建设都是在转口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0年代以前,转口贸易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在其转口贸易总额中,出口到亚洲市场的中国产品又占2/3。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转口贸易因受“禁运”而骤减,严重依赖于此的香港经济随之急剧衰退。但此  相似文献   

3.
39.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因而它不能单独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持和发展外交关系。按照基本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中国外交部在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40.今年7月1日后,凡中国政府进行的同香港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香  相似文献   

4.
香港学者散文创作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学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分支。香港学者散文创作受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刻影响 ,又吸收融汇了西方文学的幽默风趣 ,它是作者学识、机智、才情和辞采的完美体现 ,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本文对香港学者散文创作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考察 ,分析评述 70年代后香港学者散文勃兴的历史原因和香港特定的人文、社会环境对它产生的影响及这一时期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和主要作品 ,并就香港学者散文创作与大陆的散文创作进行比较 ,总结归纳了香港学者散文创作的艺术特征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收回香港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 949年 1 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东 ,却没有去解放香港 ,这是因为毛泽东、周恩来早已有“利用香港”的战略考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使香港过渡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7,(4)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不仅是一个汇集东西方文化的万象之都、闻名世界的贸易中心与购物天堂,而且具备良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成为多种动植物栖息的场所,香港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长龙。香港位于深圳河以南、珠江出海口东侧,西北距广州市约150公里。它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最高的山峰是大帽山,海拔957米。全境陆地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香港海域  相似文献   

7.
说起汇丰银行,年纪大一些的中国人对它并不陌生。1865年它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开始营业。解放前上海外滩汇丰银行的那座庞大的大厦就是英国对中国政治经济影响的象征。英资私营银行总部设在香港的只有汇丰银行一家。汇丰银行以远东为主要活动地区,成立以后几十年,它陆续在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各国设立分支机构。1949年新中  相似文献   

8.
港式饮茶具有香港人身份认同的社会作用 ,它是香港人社会关系得以强化以及建构身份认同的文化领域。以饮茶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和消费行为是都市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式饮茶在香港表现出自助、自动和自由选拔的意识 ,成为官方文化和普及文化一致接受的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伍挺 《特区科技》1996,(5):22-22
1996年七月,深圳金八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卫星通讯工程部,与中国卫星发射(香港)有限公司(CSLA)合作。它将成为CSLAuSAT高科技通讯产品中国代理,进而筹建这项目高科技生产线。作为目前深圳较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率先引进CSLAuSAT高科技产品,足可以说明CSLAuSAT产品技术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CSLAuSAT总站已定于96“11.11”正式在北京开通启用。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香港的一处大街上,看到一幅宗教团体挂起的宣传横幅,标题是:香港今天还有奇迹吗?不晓得那是宗教团体尝试表达一项什么信息,但是,相信这个问题在过去一直围绕在香港人,乃至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香港,这个中国的、东方的、世界的明珠之城,它将有一个怎样的2003,一个怎样的未来,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凌云 《华东科技》2004,(11):12-13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集团国际化发展进程日益加 快,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黑马。当仁不让:上海实业 1996年5月下旬,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实业),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控股),在香港上市,获得圆满成功。香港传媒广泛报道,认为是近几年来最成功的上市公司之一。 上海实业1981年由上海市政府在香港注册成立。它管理上海市在香港的企业(南洋烟草、天厨味精、永发印务)并开展贸易、投资等业务。1995年,上海实业根据香港产业结…  相似文献   

12.
金惠民 《杭州科技》1996,17(6):10-11
香港素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它和伦敦、纽约并列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和伦敦、苏黎世并列为世界三大黄金贸易中心;和纽约、鹿特丹并列为世界三大集装箱码头。香港还拥有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空运货站,是亚洲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无论对国际或国内,香港都具有强大的金融、外贸、信息、管理、旅游等方面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可预计,“九七”香港主权回归后,内地将成为香港的经济腹地,从  相似文献   

13.
设立的背景 在香港,人们习惯上把第二板股票市场称为“创业板”,而把第一板市场称为“主板”。香港的主板市场是举世闻名的香港联合交易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从1866年起,香港就已有股票交易活动。1891年,“香港股票经济协会”成立标志着香港股票市场的诞生。其后经过90年的演变,到1986年4月,当时香港的4家证券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而创业板市场从酝酿到计划于今年第4季度正式运作,也已历经十几个春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名闻遐迩的国际性大都市。它的进出口贸易、金融、航运、航空、轻工业品制造、旅游、信  相似文献   

14.
自 1 9世纪末以来 ,香港的凉茶铺在香港人的生活、社会关系的交往以及文化的认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凉茶铺历史的简要回顾 ,可以揭示出香港人身份认同的有趣过程。 2 0世纪 90年代凉茶铺的再次流行可以看做是香港人在经历 1 5 0年的英国统治后回归祖国的思乡情结 ,它标志着香港人在重新寻找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3,(11):10-10
当日往返的游客成为主流,奢侈品不再受欢迎。过去,富裕的中国人经常在香港连续购物几天,用比北京、上海便宜至少40%的钱购买奢侈品皮包和高档手表。但现在,许多只停留几个小时,把更多时间花在廉价服装品牌店的大陆游客多了起来。根据香港旅游局统计显示,去年,大陆游客已经成为了香港的最大游客群体。有3500万人访问香港,2000万人当日往返,比2011年增长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港式茶餐厅——从全球化的香港饮食文化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 2 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人类学支派 ,饮食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在国内有待进一步介绍。港式茶餐厅象征着香港的文化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 ,它源自对欧式户外饮食方式的模仿 ,随着饮食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变化 ,港式茶餐逐渐具有了代表香港大众文化传统的深层意蕴 ,成为香港人对香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香港本是片文化空白的地方。愈是空白之地,就愈能吸引、容纳不同文化的到来,互相迸撞,甚至产生冲突。香港地铁是一个震撼寰宇的商业神话,每天240万人的乘客量,使它成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陆与香港的经济,在市场经济力量和政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特殊形式,是同一国家的两种政治制度下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香港自1997年7月回归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内陆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两地在经济贸易、投资建设、人才和技术等多方面都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和促进,中国内陆和香港也必将不断转换新的经济合作模式,共同迎接国际经济变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人问:香港、澳门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在中国地图上还标着"香港(英占)"和"澳门(葡占)"字样?香港、澳门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向大家简单地谈谈这两个问题.先说香港.我们现在所称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这个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位于珠江口之东,现有面积1,061.8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75.6平方公里,九龙11.1平方公里,"新界"(包括大屿山等周围岛屿)975.1平方公里.人口520万,我国同胞占98%.  相似文献   

20.
香港是个缺乏天然资源地区,可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不仅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口港,而且成为亚太地区具有相当规模的制造、金融及贸易中心,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繁荣可谓举世瞩目,被世界所公认。香港的经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当然有诸多因素,但很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为了适应香港经济发展特定需要的、以向各行各业输送质量较高的各类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使其数量众多的人力资源变为效率甚高的生产队伍为宗旨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不少企业界人士赞誉它是香港教育的一枝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