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以探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及表面合金化.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还原时,铝络合离子首先被还原为金属铝,接着生成的金属铝与铜基体形成铜铝合金.电沉积实验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物相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样品侧面线扫描照片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析出时与铜基体形成合金,具有明显的过渡层.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AlCu和Al2Cu,这与铝在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相吻合,即生成两种新的产物铜铝合金.  相似文献   

2.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直接分光光度法部分)测定铜的分析方法中,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其显色困难,无法测量,其原因是溶液酸性太强,导致亚铜离子无法和2,9-二甲基-1,10-菲啰啉充分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现通过测量溶液吸光度选择出溶液适宜的pH值,然后通过调整加入硫酸的浓度和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来控制溶液的pH,使溶液达到适宜的pH值范围,使得亚铜离子和2,9-二甲基-1,10-菲啰啉充分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铜离子选择电极在EDTA 络合滴定中的应用已有报导,一般采用Cu(Ⅱ)—EDTA 作指示剂,用EDTA 标准液滴定或用铜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测定某些金属离子,但尚未见其用于微量铝的络合滴定.用两价金属离子溶液滴定EDTA(回滴过量的EDTA 类似),以离子选择电极指示电势,假设滴定前后体积不变,则根据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从Nernst 方程可求出相应的电势.  相似文献   

4.
在磷酸介质中,Cu2+离子与间羧基苦胺酸偶氮变色酸反应生成络合比为12的稳定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663 nm处有最大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88×104L·mol-1·cm-1,Cu2+离子含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铜的标准回收率在95%~102%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文中利用pH电位法,在25℃,0.1mol/L KCl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咪唑、苯并咪唑、2-甲基苯并咪唑、2-乙基苯并咪唑和2- 丙基苯并咪唑与二价铜离子络合反应时溶液酸度值的变化,分别求算出了五种物质的加质子常数及配位反应的各级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6.
采用酸碱滴定法研究铜、铅、锌、铝离子与乙二醇的络合作用,并利用计算机软件MEDUSA模拟出它们的络合常数;试验结果表明乙二醇和铜、铅、锌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较弱,属物理作用范畴;而乙二醇和Al3+作用较铜、铅、锌离子为强,可生成一种新的沉淀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几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铂电极上阴极还原生成金属铜的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在氯离子的摩尔浓度为1.5~4.0的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主要以CuCl_4~(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而CuCl_4~(2-)络合离子离解一个配位氯离子后在铂电极下进行分步放电还原生成金属铜。电极过程表现为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Pb(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酸性氯盐水溶液中Pb(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两电荷传递一步完成,电极过程具有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Pb(Ⅱ)离子在酸性氯盐水溶液中主要以PbCl_3~-和PbCl_4~(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时,其电极反应表现为PbCl_3~-和PbCl_4~(2-)络合离子直接放电还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海水中铜和锌与天然有机质、胡敏酸和聚生角毛藻分泌物等的相互作用。表明,在天然海水介质(pH 8.0)中,这些有机质能与游离的铜和锌离子络合,生成 ASV不稳定的和非 ASV不稳定的金属-有机质形态。用阳极溶出伏安滴定法确定了铜-有机质、锌-有机质的络合容量及其条件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利用铜对Fe~(3+)—S_2O_3~(2-)—CNS~-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测定铜,已有人做了不少工作。应用此法测定钨、钼中痕量铜时,当钨量超过每毫升0.4毫克、钼量超过每毫升0.2毫克时,由於它们在酸性溶液中析出沉淀,就能干扰测定。为了除去它们的干扰,我们用氟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将钨酸根或钼酸根络合形成稳定的可溶络合物,然后再用二苯硫腙从此溶液中萃取分离痕量铜,並用催化法测定。用催化测定比直接用萃取液比色测定好,因为这反应仅被铜催化,干扰少。  相似文献   

11.
电沉积回收氰化尾液中铜和氰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高铜高氰溶液中铜氰络合离子的存在形式,以及溶液中各物质的阴极析出电位和阳极氧化电位.理论分析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铜氰络离子主要以Cu(CN)3-4和Cu(CN)2-3的形式存在,且以Cu(CN)3-4的形式为主,温度及pH值对铜氰络合离子的存在形式有明显影响.选用合适的电极材料通过电沉积法对氰化尾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回收废水中铜的同时有效避免氰化物的分解,铜的电流效率可以达到36%以上,溶液中游离氰根浓度由0.096 mol/L提高到0.316 mol/L.实验证明了采用电沉积法处理高铜高氰氰化尾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可以描述在各种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的pH条件下,随铜盐添加量的增加,氰化物溶液中金属离子和CN-存在形态的公式.基于其计算结果,探讨了将铜盐加入含金银的氰化物溶液中时金银的沉淀机理,以及在矿石中铜含量较高时氰化物消耗量增加而金银浸出率降低的原因.将铜盐加入氰化物溶液中时,铜(Ⅰ)离子首先与溶液中游离CN-反应,然后从锌、镉、镍等金属的氰根配合物中"劫持"几乎全部的CN-,以CuCN形式生成沉淀,金银的氰根配合物被"劫持"CN-,以AuCN和AgCN型沉淀物沉淀.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可以描述在各种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的pH条件下,随铜盐添加量的增加,氰化物溶液中金属离子和CN-存在形态的公式.基于其计算结果,探讨了将铜盐加入含金银的氰化物溶液中时金银的沉淀机理,以及在矿石中铜含量较高时氰化物消耗量增加而金银浸出率降低的原因.将铜盐加入氰化物溶液中时,铜(Ⅰ)离子首先与溶液中游离CN-反应,然后从锌、镉、镍等金属的氰根配合物中"劫持"几乎全部的CN-,以CuCN形式生成沉淀,金银的氰根配合物被"劫持"CN-,以AuCN和AgCN型沉淀物沉淀.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一种新型萘酰亚胺与香豆素偶联的铜离子化学传感器1.通过1H NMR,13C NMR,IR,ESI-MS等表征该物质的化学结构,通过UV-vis吸收光谱研究该分子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该分子在DMSO-H2O(体积分数为1∶1)溶液中加入铜离子,传感器分子通过与铜离子络合导致溶液颜色从黄色变成橙黄色.不仅最大吸收波长有较明显地红移且其吸收强度也增强,而加入其他离子(Al3+、Ca2+、Cd2+、Ba2+、Hg2+、Sr2+、K+、Mn2+、Co2+、Ni2+、Ag+、Mg2+、Li+、Pb2+、Zn2+)均没有明显变化,该传感器具有专一性好、灵敏度高、检测迅速且铜离子而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1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铵引发丙烯腈在尼龙66薄膜上刊物接枝共聚反应,通过侧链上的氰基络合铜离子,然后与含硫化合物反应得到以尼龙66为基体的CuxS复合导电膜,分析了酸度、引发剂浓度等诸因素对接枝率及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铜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铜可以作为某些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广泛地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传递体和某些氧载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及参与铁的代谢。铜离子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它具有强烈的络合能力、变价性和磁性等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法合成离子液体——正-丙基磺酸-三乙基对甲苯磺酸铵,并用FT-IR,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和离子液体用量对纯甘油与醋酐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的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3 h,n(甘油)∶n(醋酐)∶n(离子液体)=1.0∶4.0∶0.1时,三醋酸甘油酯的产率最高可达到96%.用甲苯萃取三醋酸甘油酯,回收得到的离子液体循环使用3次,三醋酸甘油酯的产率没有明显下降,说明离子液体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较好,且催化合成生物柴油时,离子液体的用量正好适用于继续催化副产物甘油与醋酐发生酰化反应生成三醋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8.
钙基膨润土对水相中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考察吸附条件对吸附率及吸附负载量的影响,研究了钙基膨润土对水相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钙基膨润土对铜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钙基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在15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铜离子的吸附在15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当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90.6 mg/L,pH=6.03,t=20℃,吸附时间τ=15 min,吸附剂用量为10 g/L时,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为94%.对初始质量浓度为635.4 mg/L的铜离子溶液,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仍达57%.从吸附前后膨润土的扫描电镜图片和X射线衍射图谱对比分析可知,膨润土对铜离子的吸附不仅有表面和孔道吸附,还存在着晶层间吸附.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利用电位法[1]测定甘油和硼酸反应的平衡常数。在不同浓度下,甘油与硼酸反应生成硼酸甘油酯,通过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间接测定硼酸甘油酯的含量,通过逐步逼近法,外推到浓度接近零时的平衡常数,得到甘油与硼酸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3.0×1-0 9。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各种电化学方法对金在硫代硫酸盐溶液中阳极溶解的行为及机理进行的研究表明,无氨时,金的阳极溶解约在50mV(SCE)出现电流峰,极化曲线有明显的钝化特征,金的阳极溶解速度较慢;氨对金的阳极溶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它使钝化作用减弱,金的溶解速度增大。金在含氨的硫代硫酸盐溶液中的溶解机理是:氨优先与金粒表面阳极上的金离子络合,生成的金氨络离子进入溶液后被硫代硫酸根离子取代,生成最终产物金硫代硫酸根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