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任意给出的m个正实数,通过连续计算其去掉一个实数后所得数组的算术平均数,得到新的m个无穷数列.讨论了这m个无穷数列的性质,得出这m个无穷数列都收敛于初始数组的算术平均数,并将结论拓展到了通过计算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平方平均数所得到的数列的情形.得出结论:对任意一个数组,连续计算去掉一个数据后所得数组的平均数,其数字特征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如果从每次计算平均数所得的数组中任取一个数据构成无穷子数列,必定收敛于相应的数字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青 《科技信息》2013,(14):117-117,113
本文将算术平均数的思想应用到对不等式的证明,通过对一维和二维的数组与均差的关系一般结论成立的证明,推得数组与均差的高次关系猜想:n(n∑aii=1/n)m≤n∑aimi=1(ai>0,m∈z+),并阐述此猜想的证明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列an=(1 12 13 … 1n)-lnn收敛于Euler常数γ,且γ有多种数学表达形式。本文通过格玛函数Γ(x)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建立Euler常数γ的三个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由此来计算有关非正常积分、级数的和以及无穷乘积的值等。  相似文献   

4.
数列an=(1+12+13+…+1n)-ln n收敛于Eu ler常数γ,且γ有多种数学表达形式.我们通过格玛函数Γ(x)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建立Eu ler常数γ的三个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由此来计算有关非正常积分、级数的和以及无穷乘积的值等.  相似文献   

5.
 对于正整数n,Smarandache幂函数SP(n)定义为最小的正整数m使得n整除mm。本文在研究数列{SP(n)}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SP(n)的一次均值及其渐近公式、无穷数列SP(n)的收敛性及其相关的恒等式、方程SP(nk)=φ(n)(k=1, 2, 3)的可解性(φ(n)为Euler函数)及其所有的正整数解等相关问题的讨论,应用解析方法研究了SP(n)的k次方幂的分布性质。针对任意的实数x≥3、给定的实数k,l(k>0,l≥0),及对所有的素数p、任意的正数ε和Riemann Zeta-函数,给出并证明了其相应的渐近公式;对于任意的实数x≥3及给定的实数k′>0的情况,也给出并证明了其相应的渐近公式;对于任意的实数x≥3及给定的实数l≥0,其相应的渐近公式也一并给出并加以证明。由此,给出■nl(SP(n))k及■■(k>0,l≥0)的渐近公式。在l=0,k=1/k′情况下,以及k=1, 2, 3且ζ(2)=π2/6,ζ(4)=π4/90情况下,可以看出该定理是对相关结论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数列an=(1 (1/2) (1/3) … (1/n))-lnn收敛于Euler常数γ,且γ有多种数学表达形式.本文通过格玛函数Γ(x)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建立Euler常数γ的三个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由此来计算有关非正常积分、级数的和以及无穷乘积的值等.  相似文献   

7.
鉴于小、中、大学数学竞赛,甚至报考研究生的试题,不时出现求分式型数列的和或极限的问题。为此,借助恒等变形等方法,给出了几类分式型有限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求这几类无穷数列的极限公式,应用文中所得的结论,可大大简化有关问题的计算,并能编写出一些十分有趣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映射的不动点以及不动点阶的思想将整数环Z上的Fermat小定理推广到一般集合S上,并运用该推广讨论了Dirichlet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形:只要给定正整数m≥3,那么算术数列1+lm(l=0,1,2,…)中一定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相似文献   

9.
连分式渐近式的一个递推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修改的连分式向后递推公式,得到了连分式任意二项渐近式之差的一个递推算法;利用此递推算法获得了一个连分式收敛判断准则,同时给出了这一类连分式的收敛误差界为O(dn),d<1.用数值实例说明了新收敛判断准则与已存在收敛判断准则之间的差别;利用所得递推算法给出了Worpitzky型连分式更加精确的收敛误差界.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位数码之和的实数幂的平均阶的一个渐近公式,把主项计算到任意有限阶,并得到了各项系数的阶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关于Smarandache三角形数的下部及上部数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marandache三角形数及其数列的性质。方法利用初等方法和解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了三角形数的分部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及几何平均值的极限问题,获得了这些数列的渐近公式。结论发展了F.Smarandache教授在《Only Problems,Not Solution》一书(Xiquan Publishing House,1993)中涉及的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p+3k型整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了如下定理:存在一个正偶整数的无穷算术数列,其中每一项都与3互素且不能表为p 3^k形式.由此证得存在无穷多个素数q,使得2q不能表示为p 3^k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讨论两两NQD序列部分和之和的弱大数定律,获得了与NA序列相同的结论,并且简化了弱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杆机构连杆曲线分析与综合的计算机随机模拟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均匀随机数列的结构特点,得出了进行计算机随机模拟时所取数据数目应等于或接近数列周期才能保证“子样”分布均匀的结论。所以进行随机模拟时只须根据需要构近适当周期的数列,盲目追求大周期数列没有实际意义。本文还汇集了均匀随机数列参数选择和周期计算的有关结论以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可能取值有无限个的离散型随机变量,以数学分析中的级数为工具推演切比雪夫大数定律,研究了期望、方差及相关的序列,得到了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有针对性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Baker映射与复合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基于三维Baker映射与复合混沌序列的图像加密新算法,该算法选用三种混沌序列,即一维无限折叠映射、二维Henon映射和一维Logistic映射对原图像进行位置置乱与像素值扩散处理.在置乱过程中运用一个判决条件来决定两种置乱方法的使用顺序,比使用同一个混沌系统多次置乱更加理想.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较强的加密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Excel公式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数组公式又将Excel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由于用于数组公式的自定义函数参考资料少,实现途径不清晰,所以鲜见自定义函数应用到数组公式中。对用于数组公式的自定函数的参数传递、参数处理、功能实现进行分析,得到用于数组公式计算的自定义函数通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组合数的一种矩阵表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由一对恰当的指数型发生函数所确定的无穷矩阵表示二元组合序列的方法.通过发生函数的代数运算,可用于统一处理一些涉及二项式系数及Stirling型数偶的组合恒等式.最后,给出这种无穷矩阵的同余性刻划  相似文献   

19.
几何平均亚式期权的定价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亚式期权有两种理论上的表示方式,即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资产价格的平均值和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资产价格的平均值,实际应用中多以算术平均法计算资产价格的平均值,但很难求得其精确的解析定价公式,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资产价格的平均值,并以连续时间的情形为例,得到了亚式期权的解析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20.
Symbolic arithmetic knowledge without instr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lmore CK  McCarthy SE  Spelke ES 《Nature》2007,447(7144):589-591
Symbolic arithmetic is fundamental to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but its acquisition by children typically requires years of effort, instruction and drill. When adults perform mental arithmetic, they activate nonsymbolic, approximate number representations, and their performance suffers if this nonsymbolic system is impaired. Nonsymbolic number representations also allow adults, children, and even infants to add or subtract pairs of dot array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ing sum or difference to a third array, provided that only approximate accuracy is required. Here we report that young children, who have mastered verbal counting and are on the threshold of arithmetic instruction, can build on their nonsymbolic number system to perform symbolic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Children across a broad socio-economic spectrum solved symbolic problems involving approximate addition or subtraction of large numbers, both in a laboratory test and in a school setting. Aspects of symbolic arithmetic therefore lie within the reach of children who have learned no algorithms for manipulating numerical symbols. Our findings help to delimit the sources of children's difficulties learning symbolic arithmetic, and they suggest ways to enhance children's engagement with formal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