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证全骨髓贴壁法离体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的可行性,并对所获细胞进行生物学特征鉴定。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离体培养大鼠BM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学观察。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BMSCs表型鉴定。通过成骨诱导分化实验检验其分化潜能。原代BMSCs接种48h后充分贴壁。72h后,呈集落式克隆,单体形态呈长梭形、三角形及多角形。细胞融合至80%~90%后呈"鱼群"或"旋涡"状排列。传至第四代的BMSCs失去其特征性形态,单体大而铺展,主要呈不规则形。传至第二代的BMSCs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后即呈现CD44、CD90阳性表达,而CD45阴性表达。第二代BMSCs成骨诱导3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大量矿化结节形成。全骨髓贴壁法简便易行,可高效地体外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BMSCs,所获细胞具备BMSCs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脂肪干细胞与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提取方法并对比差异,对培养出的细胞做形态学观察及表面标记鉴定.为今后ADSCs分化能力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获取人脂肪及大鼠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ADSCs提取,消化传代以纯化细胞.对比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生长曲线测定、成脂和成骨诱导,流式鉴定表面标记物.结果:在相同的培养环境下,两种细胞均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h ADSCs原代第3天,r ADSCs原代第1天即可见较多细胞伸展为长梭形或短梭形,HE染色可见二者大小形态差异;成脂及成骨诱导组分别用油红"O"、茜素红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传代培养后,h ADSCs约1周,r ADSCs约6 d长满.流式鉴定示:二者均CD29(+),CD45(-),CD90(+),CD106(-),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结论: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提取ADSCs的方法,经过比较发现r ADSCs成骨能力较弱,在进行成骨向分化研究时不推荐首选;成脂能力与h ADSCs相似.r ADSCs是较好的动物来源脂肪干细胞,可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技术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后分别在成骨、成脂诱导条件下继续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成骨及成脂分化结果.结果第2代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诱导9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细胞,连续诱导14 d后可见矿化结节形成,成脂诱导14 d后可见脂肪细胞形成.结论随着诱导条件的不同,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4.
观察体外定向诱导Ι型骨质疏松山羊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动物模型,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其骨髓基质细胞。第二代细胞分别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判定其分化结果。成脂诱导21d,油红O染色有脂滴形成;成骨诱导14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连续诱导35d,茜素红染色证实有钙化结节形成。Ι型骨质疏松山羊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囊型包虫外囊壁钙化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分离肝包虫囊肿囊壁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分化的方法,同时成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重组人源BMP-2(rh BMP-2)和抑制剂并诱导细胞成骨分化,茜素红染色评估囊壁细胞成骨分化能力;通过观察囊肿情况和对囊壁组织行免疫组化,评估BMP-2因子对囊壁钙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成骨诱导后,囊壁细胞矿化结节增多,外源性的rh BMP-2可促进囊壁细胞矿化,而抑制剂却抑制了这种效果。在肝包虫的动物模型中,抑制剂抑制囊壁细胞的钙化,使得囊肿变小、虫体活力减低。由此可知,包虫囊肿囊壁细胞具有成骨分化潜能,体外成骨诱导可获得成骨细胞样表型;BMP-2促进包虫囊肿囊壁细胞钙化;药理学调控作用下的囊壁钙化将成为包虫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观察其体外生长特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扩增,测定其生长曲线,用相差显微镜、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生物学性状及功能特点.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可有效分离并且纯化兔的骨髓基质细胞.传代细胞均一性较好,呈纺锤形,细胞增殖快,加入地塞米松(Dxm 10-5 mmol/L),β-甘油磷酸钠(β-GP 2 mmol/L)、L-抗坏血酸(AA 50 mg/L)可诱导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von kossa法检测骨钙素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力强,可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7.
用全骨髓贴壁法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为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将大鼠BM-MSCs进行成骨诱导培养,第7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有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第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有矿化骨节形成。为鉴定其成脂分化潜能,将大鼠BM-MSCs先在成脂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再换为在成脂肪维持培养基中培养,第10天进行油红O染色有脂滴形成。表明从SD大鼠骨髓中成功分离得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大鼠BM-MSCs,为其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观察体外定向诱导Ⅰ型骨质疏松山羊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山羊动物模型,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其骨髓基质细胞.第二代细胞分别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判定其分化结果.成脂诱导21 d,油红O染色有脂滴形成;成骨诱导14 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连续诱导35 d,茜素红染色证实有钙化结节形成.Ⅰ型骨质疏松山羊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株 (D2C)复苏后其分泌抗CD71人 -鼠嵌合抗体的特异性、分泌量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分泌量。经DE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法纯化产生的抗体 ,并采用SDS PAGE电泳鉴定 ;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其对K5 6 2细胞生存的影响 ;细胞计数和MTT试验测定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体对K5 6 2细胞的作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K5 6 2细胞凋亡。结果 :Balb/c裸鼠腹腔接种转染瘤细胞后 ,每只裸鼠腹水量在 3~ 5mL。抗体经纯化 ,产量约为 1~ 2mg/mL腹水。经SDS PAGE电泳鉴定 ,在分子量 5 5kD和 2 7kD处 ,可见有抗体IgG重链和轻链的染色条带。抗CD71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CD71抗体均可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作用 ,且二者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分别可见抗体诱导的K5 6 2细胞DNA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结论 :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体外生长良好 ,抗体分泌稳定 ,特异性高 ,并可诱导K5 6 2人红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MSCs及成骨诱导培养的MSCs作为种子细胞与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并冻存,与未冻存的组织工程化骨膜同时植入同种异体新西兰兔皮下,通过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初步探讨其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同种异体MSCs及经成骨诱导后的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骨膜冻存前后植入异体兔体内其免疫反应水平低。  相似文献   

11.
人胚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和分化情况 ,以摸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能获得较纯且多潜能人胚神经干细胞的方法 .方法 采用取 3月龄人胎脑 ,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单个细胞 ,部分冻存 ,另一部分进行细胞培养 ,加EGF ,bFGF刺激生长 ,有限稀释法获得单细胞克隆 ,血清诱导分化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 EGF和bFGF同时存在于无血清培养基中 ,有大量神经干细胞团生成 ,含血清培养基则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结论 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裂有赖于EGF和bFGF的共同作用 .经冻存后的胎脑细胞同样能分离培养出有活性的神经干细胞 .  相似文献   

12.
为体外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代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三代细胞的表面抗原;取第三代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Scal-1、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7.1%、87.1%、0.7%;在成骨培养基的诱导下,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成软骨培养基的诱导下,阿利辛蓝染色阳性。由此可知,通过此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建立小鼠胚胎库,从1986年开始筹建实验动物低温生物学研究组,首先对小鼠胚胎冷冻保存与移植进行研究。两年多来,冻存小鼠胚胎取得成功,在冻存于-196℃液氮中,经10天至半年时间,解冻复苏后,形态学鉴定,其存活率可达58.99%。自从1972年D.G.Whittingham和I.Wilmut首先研究冷冻小鼠胚胎成功以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兔血清,用于兔来源细胞的培养。方法通过兔股动脉采血,4℃冷藏过夜后析出血清。分别比较含10%兔血清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细胞形态和增殖性能及冻存存活率。结果使用兔血清培养细胞分裂指数约为1%~2%,冻存存活率为90%;使用胎牛血清细胞分裂指数约为0.5%;细胞冻存存活率为85%。结论兔血清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所获兔血清对兔来源的细胞在增殖性能和冻存存活率方面均优于胎牛血清,适宜兔源组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研究当归体外定向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分化的作用.自皮下脂肪组织获得梭形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定波形蛋白和CD44.AMSCs用25×10-6L/mL〖JP〗当归注射液预诱导24 h后,用100×10-6L/mL当归注射液不含血清的DMEM/F12进行诱导.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人脂肪组织中能够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当归诱导24 h后,部分A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呈阳性、GFAP阴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被当归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淫羊藿甙对高浓度葡萄糖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是否具有保护左右,采用含10 mmol/Lβ-磷酸甘油、50 mg/L维生素C以及10~(-8)mol/L地塞米松的α-MEM培养基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根据培养基葡糖糖含量不同分别设置对照组(5. 5 mol/L葡萄糖)、高糖组(22 mol/L葡萄糖)和药物干预组(22 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组各组细胞换液时分别加入0. 1μmol/L、1. 0μmol/L和10μmol/L的淫羊藿甙。通过茜素红染色、钙含量检测方法检测诱导培养25 d后细胞外钙含量,使用Real time PCR检测诱导培养7 d后成骨标志分子表达,观察各组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诱导培养7 d后的各组MC3T3-E1细胞内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结果表明:22mmol/L葡萄糖组细胞钙含量最低,成骨标志分子ALP、Osteorix及Runx2表达降低,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升高,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受到抑制。使用不同浓度淫羊藿甙干预后,细胞钙含量升高,成骨标志分子ALP、Osteorix及Runx2表达升高,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降低,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减弱。可见淫羊藿甙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内自由氧水平,减弱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细胞克隆化培养技术,对小鼠肺脓癌LA795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克隆化培养,分离出8个亚系,体外培养35代内生物学特性稳定,反复液氮冻存能复苏。将其中4个亚系细胞在裸鼠体内移植,结果命名为LA795-C6的细胞亚系较命名为LA795-C7的细胞亚系具有更大的肺转移能力,表明了母系确实存在转移潜能不同的异质细胞;将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高转移潜能细胞比低转移潜能细胞表现为更幼稚,且更具有生长活跃性的特点,说明高转移亚系LA795-C6和低转移亚系LA795-C7在体外培养存在着分化程度上的差异,且该肿瘤体内转移能力和体外培养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这提示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分化程度和体内转移潜能有密切的矢系。  相似文献   

18.
采集婴儿皮肤组织,用组织块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扩大培养至第3代液氮冻存,复苏细胞后进行活力、形态、生长曲线、微生物污染、核型、乳酸脱氢同工酶谱及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等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婴儿皮肤组织细胞呈成纤维型,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呈"S"型,最大增值浓度为1.64×105/mL,倍增时间为63.12 h;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2n=46,二倍体为86%,占主体;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显示有5条谱带;外源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表明已成功建立了婴儿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系,这为复合人工皮肤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了前期工作基础,也为皮肤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破骨细胞培养的方法,为后续细胞共培养奠定实验基础。采用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免疫学表型,对其进行鉴定;将获得的第三代B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进行诱导分化,诱导21 d后的脂肪细胞应用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成骨细胞应用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将获取的骨髓细胞液按照造血系单核干细胞诱导培养法向破骨细胞方向进行诱导分化,于28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显示,BMSCs体外培养14 d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44+表达量分别为97.92%和89.32%;在脂肪培养基诱导下,油红O染色阳性。在成骨培养基诱导下,茜素红染色阳性;骨髓细胞液在破骨培养基诱导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由此可知,建立了稳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MBA单独或与HMBPA联合作用对MELDS19细胞的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绘制HMBA单独或与HMBPA联合作用下的MELDS19细胞生长曲线,联苯胺染色法检测其分化百分率,成集落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MELDS19细胞在HMBA与HMBPA联合作用下增殖能力下降,联苯胺染色阳性率增高.结论 HMBA与HMBPA联合作用能增强抑制MELDS19细胞的生长繁殖及诱导其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