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别采用不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与锌粉反应,测量反应后温度上升的数值,对测定的温度差值进行校正,求出反应的热效应.从理论上推导了温度校正公式,对测定方法的极差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一次反应体积为150mL时,第二次反应体积应大干200mL才能使相对极差小于1%,并对溶液的比热进行了准确的计算.实验装置采用在磁力搅拌器上以塑料烧杯作为反应器,测定时间只需3~5分钟,测定的误差小于1%.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容易掌握、测定时间短、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液体体积弹性模量与温度关系测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采用超声光栅效应测量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基本原理,设计组装了实验测量装置,并设计了在同一矿化度时体积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在同一油水比时体积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液体体积弹性模量与温度关系都是线性的,只是斜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用自制的微热偶式测温和测湿装置分别对大直径水平旋转圆筒表面温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旋转对顺向侧和逆向侧的影响情况有所不同顺向侧边界层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一直增大,而逆向侧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用微热偶式测温装置测量边界层温度分布时,由辐射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3%,用微热偶式测湿装置测量边界层浓度分布时,由辐射引起的湿球温度测量误差在3%~8%,且离圆筒越近测量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而使制动器温度急剧上升对其制动性能的影响,在对制动器摩擦热的产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制动器试验台及其温度测量装置。采用以应变片测量技术为基础的集流环测量方式,对制动器温度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制动器的温度测量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温度测量装置的缺点,以STM32F407单片机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款无接触温度测量与身份识别装置.该装置通过无接触体温测量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分别提取目标温度和人脸图片,再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和联合稀疏表示分别对读取的温度和人脸图片进行处理,进而实现温度测量和身份识别,一旦温度有异常则...  相似文献   

6.
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利用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标准光源设计了一种反射式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使用该装置在300K至873K之间对Al5052的光谱发射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Al5052的光谱发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通过对673K,773K,823K,873K4个温度点持续5h的恒温测量发现:当温度小于823K时,Al5052的光谱发射率非常稳定,随着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大于823K时,在开始的2h内,光谱发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2h之后,由于表面氧化达到一定程度,光谱发射率数值开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利用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标准光源设计了一种反射式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使用该装置在300K至873K之间对Al5052的光谱发射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研究结果表明:Al5052的光谱发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通过对673K,773K,823K,873K4个温度点持续5h的恒温测量发现:当温度小于823K时,Al5052的光谱发射率非常稳定,随着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大于823K时,在开始的2h内,光谱发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2h之后,由于表面氧化达到一定程度,光谱发射率数值开始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磁天平测量饱和磁化强度(Ms)和居里温度(Tc)的原理,对磁天平测量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的装置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测量步骤.  相似文献   

9.
基于DS18B20的智能温度测量装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新型单总线结构温度传感器D618820的结构特征及控制方法、并以此为传感器,以89C2051单片机为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的电路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该装置适应于人民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对温度测量的需要.文章中介绍的温度测量装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测量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的实验装置,并应用此装置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铝合金电学性质的影响; 发现渗入微量稀土元素后的铝合金导电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干涉测温原理测量微电子器件在线工作温度,设计了干涉测温系统,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验,并与红外微像仪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主研制的自由框架丝栅式高温应变片,建立高温应变片参数高精度标定装置,提出适合可行的标定方法,确定影响高温应变片测量结果的关键参数. 根据提出的关键参数标定方法,可以得到高温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热输出、零漂和蠕变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建立应变测量的精度补偿模型,最终通过应变测量补偿验证并取得可信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标定方法准确可行,并可推广到其他形式的高温应变片参数测量中.  相似文献   

13.
现有量测混凝土构件高温变形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试验数据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混凝土爆裂的影响,以及需要专用的冷却系统。针对这些缺陷,文中设计了一种量测混凝土构件在高温下变形的简易装置,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高温变形量测装置的不足。通过在高温试验中的验证,证明该简易装置安全、可靠,能满足高温试验精度要求。另外,该简易装置安装、操作简单,具有经济、安全、实用、试验数据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能提供真实感的、基于物理意义的温度触觉复现设备.首先研究了人体与各种不同材质物体之间接触过程的传热过程,据此设计了一个可通过控制珀尔贴表面温度的变化来模拟这一过程的装置.该装置复现部分是由4个15 mm×15 mm的珀尔贴构成的4个独立热源,在温度控制部分增加了反馈和接触检测电路.系统能实现较高的升降温速率,通过对表面温度实时精确控制,可复现各种不同的温度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温度补偿曲线的方法来模拟人手指触摸不同材质时的感觉.多热源复现装置小巧灵活,将来可方便地集成于机器人灵巧手上.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温度触觉复现实验,证明了本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大型发电机的转子温度的监测对发电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也是发电厂关注的问题。分析了间接法测温的原理,并应用小型PLC及触摸屏制作了测量设备,此设备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现已在电厂投运。  相似文献   

16.
尚超 《潍坊学院学报》2012,12(4):1-4,30
热阻是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参数。本文首次提出RSD热阻的计算,根据RSD热阻网络模型,引入加热、测量电流合二为一的方法计算RSD的热阻,最终得到RSD的热阻值为0.3℃/W。较小的热阻可使RSD应用于重频脉冲功率领域而不发生热失效。实验得到了500Hz频率下RSD的开通特性,RSD运行时间为20s,以保证器件达到热平衡。波形显示RSD重复开通特性良好,通过对电流电压积分得到RSD消耗的功率约为8W。据此,可得到RSD在1.2kV峰值电压下运行20s时的结温为60.8℃(RSD运行频率为500Hz)。结果表明RSD是理想的脉冲功率开关,其工作频率可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热误差是精密、超精密加工中主要的误差源之一,热误差温度测点优化是热误差补偿的关键问题.在机床空间多维布置的大量温度测点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从众多测点中选取特征点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热误差补偿效果.通过对温度测点间多重相关性及温度与热误差关系的综合分析,采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IFCM)聚类算法对温度测点进行聚类,以减小类与类之间温度测点的相关性,且避免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易局部收敛的缺点.对温度测点按灰色关联分析(GRA)中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进行排序,从变化量和变化率的角度综合反映温度与热误差的关系.采用IFCM-GRA对温度测点进行优化,提高了热误差模型的鲁棒性及准确性,使温度测点数量大幅度减少.在某型号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上进行实验,温度测点从17个减少到4个.在不同转速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优化出的温度测点与热误差建立模型,所建立模型均能很好地预测热误差变化情况,经对预测模型分析,轴向热误差由几十微米减小到5μm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涡轮叶片可测量温度,通常在叶片表面涂氧化铝涂层以固定和保护热电偶。目前,涂层对叶片热电偶温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瞬态热-流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对12种不同类型的直板叶片进行瞬态热冲击数值仿真。针对涂层叶片和无涂层叶片在同样边界条件下展开测点温度变化研究,考虑气动、涂层及叶片结构对测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涂层的存在对叶片瞬态温度测量结果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会随着安装角的增加而减小。隔热层对叶片稳定后的温度场影响较小,但测点温度在叶片整体温度稳定后也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变化,对于高精度温度测量而言这种影响将不可忽略,需要针对具体叶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湍流气体火焰热图像特性的温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数字图像计算机技术,开发出一套对火争热图像的实时采集与测量系统,在小型火焰试验台上,对湍流火焰的热图像特性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获得了湍动燃烧图像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用解决火焰热图像特性与温度分布映射关系的单色基准温度标定法,并探索了此方法用于三维温度场时,由于辐射叠加所造成的温度失真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IRFPA)响应输出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且长时间工作后易发生温度漂移,导致红外热成像系统测温误差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该算法建立了红外焦平面阵列响应输出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补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RFPA每个像素响应输出值进行逐一修正。将该补偿算法加入红外热成像系统中,进行红外目标的温度显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测温误差,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