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吡咯和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以盐酸环丙沙星为模板,在纳米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AuNP/rGO)修饰的玻碳电极上,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对修饰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电化学技术测试分子印迹传感器性能.研究了纳米金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用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传感器制备和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分子印迹传感器对盐酸环丙沙星具有宽的线性检测范围(1.0×10-8~1.0×10-2 mol/L),低检测限(7.41×10-12 mol/L(S/N=3)),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此外,该传感器成功检测出了实际药品和牛奶样品中的盐酸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2.
尼古丁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电化学聚合制备尼古丁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尼古丁为模板分子,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膜制备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尼古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用恒电位计时安培法,尼古丁浓度在4.0×10-7~3.3×10-5mol/L范围内与电流增量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10-7mol/L,加标回收率在99%~102%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通过共沉淀作用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生成磁性Fe3O4纳米微粒,经硅烷化修饰巯基,将金纳米颗粒自组装到复合材料中,得到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金纳米颗粒,将其滴涂在金电极表面,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膜修饰到金电极上,制得氯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对制备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条件优化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石墨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2.5×10-9~5.0×10-6mol/L,检出限为8.0×10-10mol/L。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尿酸为模板分子,利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对血清中尿酸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以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方法表征印迹膜的形成,并应用伏安技术研究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0.1mol.L-1(pH=5.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尿酸在该印迹传感器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氧化峰电流与尿酸的浓度在0.1~80.0μmol.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1.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尿酸的分析检测,方法回收率在97.41%~102.8%之间.  相似文献   

5.
久效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壳聚糖功能基体的电化学沉积,以久效磷为模板分子,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制备具有记忆功能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借助以氢键为主的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实现久效磷在壳聚糖聚合基体内的印迹,而施加+0.6 V电压改变复合物成键的微环境可以实现洗脱.对分子印迹膜性质、洗脱方式等制备条件的考察,采用阳离子型电化学探针三氯化六铵合钌,...  相似文献   

6.
以掺杂了石墨烯纳米片的壳聚糖为功能基体,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利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对L-色氨酸具有手性识别功能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表征印迹膜的形成过程.探讨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并优化了最优检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掺杂量为1mg.mL-1,沉积时间为300s,工作电压为+0.85V,溶液pH值为6时,所制备的石墨烯-壳聚糖印迹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性能,且对L-色氨酸的浓度线性响应范围为0.17~25μmol.L-1,检测限(S/N=3)达0.04μmol.L-1.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分离富集等目的,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优化选择溶剂和致孔剂为甲醇,功能单体为丙烯酰胺,采用沉淀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制备对应的MIP和NIP,沉淀聚合法的MIP与NIP平均产率分别为57.48%和58.85%,本体聚合法的MIP与NIP分别为91.35%和92.71%.从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操作过程简便性考虑,沉淀聚合法为较优的合成方法.三聚氰胺与功能单体的结合实验表明:三聚氰胺与丙烯酰胺之间主要以氢键形成1∶3型结合物,产生特异性的选择性分子识别,结合常数K达到4.93×105,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以L-酪氨酸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基体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制备和测试条件下,所制得的印迹传感器对L-酪氨酸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性能,印迹因子达3.34;在pH值为6.0,0.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L-酪氨酸的微分脉冲伏安氧化峰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7~1.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 mol·L-1.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酪氨酸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9.50%~99.67%.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能够快速检测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首先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热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MIPs);然后将优化的MIPs与琼脂糖溶液混匀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成DINP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特异性结合模板分子DINP且其电化学信号与DINP的浓度相关.再利用传感器检测样品中DINP的含量,检测过程不需要样本前处理,可以用于现场直接检测.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ΔI=0.03c+3.07,相关系数R~2=0.998,线性范围5×10~(-8)~1×10~(-6),mol/L,检测限为2.7×10~(-8),mol/L,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105.3%,~115.7%,.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阻抗型沙丁胺醇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氨基苯硫酚(ATP)为功能单体,沙丁胺醇(SAL)为模板分子,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上,以电聚合法制备了沙丁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该印迹电极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研究与其结构类似的干扰物,如:特伦特罗、特布他林等对SAL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印迹选择性良好,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以铁氰化钾作为电化学探针,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对SAL进行定量测定,该电极对SAL响应迅速,SAL的阻抗值与其浓度在6.2×10-9~2.4×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1×10-9 mol/L.该传感器可用于猪饲料中SAL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制备的目标是获得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模板分子或印迹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三大特点而发展迅速.分子印迹复合膜是在现有膜的基础上,在其表面或膜孔中制备一层分子印迹聚合物,使其既有MIP的特点,又有膜的稳定性.以对氯苯酚为模板分子,偏氟膜为支撑膜,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对氯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通过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进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分子印迹膜对对氯苯酚及其结构类似物(2-氯苯酚、苯酚)的静态吸附量.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的吸附量约为非印迹膜的3倍;且对模板分子对氯苯酚及异构体2-氯苯酚的吸附量远远大于苯酚,可能是复合膜上印迹聚合物的孔穴要比苯酚尺寸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制备与检测基于分子印迹物薄膜的血红蛋白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北京理工大学王洋等以3-氨基苯硼酸为单体,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在L-半胱氨酸修饰过的金膜表面合成了针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ilm,MIF),并作为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SPR)的识别单元。优化模板Hb同单体的比例,并对该条件下制备的MIF表面形貌及厚度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印迹聚合物,得到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传感器对2,4-D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识别能力,可从2,4-二氯苯酚、4-氯苯氧乙酸、苯氧乙酸、苦杏仁酸等结构类似物中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同时,该传感器用于对2,4-D的灵敏检测,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9-2.0×10-7mol/L,检测限为1.8×10-10mol/L(S/N=3).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掺杂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壳聚糖为功能基体,尿酸为模板分子,采用恒电位技术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和石墨烯-壳聚糖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同时,利用电化学与波谱技术研究了不同石墨烯掺杂对制备出的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的sp2共轭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在界面的存在形态是导致不同电化学增敏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邻苯二酚为模板分子,硅氧烷为交联剂,溶液聚合法制备邻苯二酚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对聚合物膜亲水性和小分子率进行表征,并以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交联剂种类、用量,单体比例以及测试条件等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下,该邻苯二酚电化学传感器在2.0×10~(-9)2.0×10~(-5)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_p=0.080 17c+0.587 89(R~2=0.998 9),检测限为6.24×10~(-10)mol/L(S/N=3).另外,在人血清样品和自来水样品中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热引发的方法研制了苯醚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对影响该传感器制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响应电流与苯醚菊酯的浓度在1.0~100.0 μmol/L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为0.992 8,检出限为2.0 × 10-7 mol/L.将其应用于湘江水中苯醚菊酯的检测,回收率在95.62%~103.19%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 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1-苯基-3-甲基-4-甲基丙烯酰基-5-吡唑酮(PMMP).采用牺牲硅胶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致孔溶剂的种类3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分别合成了16个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平衡吸附实验表明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印迹聚合物MIP17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印迹效果.对MIP17进行了混合标准样品的选择性及实际样品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新功能单体制备的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分离性能和一定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9.
以壳聚糖作为基体聚合物、对硫磷为模板分子、以硅酸四乙酯为交联剂制备了对硫磷分子印迹膜.该印迹膜被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分子印迹膜电极,通过检测示差脉冲伏安信号,实现了对有机农药对硫磷的选择性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峰电流与对硫磷浓度在1-10μg/L(ppb)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24ng/L(ppt).该电化学平台的构建为对硫磷的选择性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复合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复合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材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Scatchard模型分析研究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容量、特异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与单一功能单体制备的MIP材料相比,复合单体MIP材料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都存在着较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好的选择性.而Scatchard模型证明在MIP复合印迹材料表面存在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呈高选择性亲和力,另一种为弱选择性亲和力.其相应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8,240μmol/g,在含有20μg/mL氧氟沙星溶液时,复合单体的印迹材料与对应的非印迹材料相比,印迹因子可达到3.20.随后将该材料作为特异性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牛奶中痕量的氟喹诺酮进行吸附和检测,取得了理想的重现性(RSD 5.0%)和加标回收率(93.72%~102.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