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的地震及最新的地震烈度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贵州地震及与贵州有关地震等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贵州地震活动的主要图象,并简介贵州最新的地震烈度区划。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宁夏东部某矿区的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针对该区黄土层较厚的情况,采用钻机成孔成本高效率低且激发地震效果较差的情况,从采集条件分析入手,结合生产实践,对地震激发工具进行分析对比和优化组合。通过对资料进行详细的试验对比分析,选择可控震源进行地震激发,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的质量。在后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方面均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了地震勘探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大量的岩心和薄片的观察鉴定以及对地震剖面资料的精细解释,进而探讨珠江组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响应特征.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由于古地貌及海侵时间的差异性,珠江组沉积序列,特别是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厚度及发育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带发育齐全,包括: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其台地前缘斜坡3类沉积相.碳酸盐台地的地震相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震分布密度、控制地震发生的构造的差异,将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晴隆区(A区)、遵义—贵阳区(B区)和铜仁—榕江区(C区)3个区;A区和B区以垭都—紫云断层为界,B区和C区以松桃—独山断层为界;A区、B区和C区的地震分布分别为80%、15%和5%。贵州地震震源深度显示都属于浅源地震,总体主要集中在7~11km;B区分布在30km以浅深度内;A区主要在20km以浅深度内,在20~70km也有地震发生。1900年~1975年,4级以上地震活跃期为1906~1919,1928~1941,1948~1955,1963~1974;1975~2011年,3级以上地震活跃期为1978~1989,1993~2000,2003~2011。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理和修订。我们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本文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是所有水库都会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受许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水库地震的分析研究提出,水库的库容、水位变化、库区基岩岩石类型和结构、库区断裂构造是诱发水库地震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型以上水库才可能诱发地震;水库地震往往在水位变化后发生,主要发生在水位上升后;库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可能会诱发独立的气爆型和塌陷型地震;库区如果断裂构造发育,容易诱发地震,还可能诱发震级比较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7.
测井资料与地震属性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地震勘探中两种最重要的资料,由于地震波的频散,使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面地震记录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使用之前必须对二者进行频率校正;地震资料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可以进行反演,以求取地下波阻抗,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可以用多属性变换由地震资料预测测井信息。上述3种方法是目前研究测井资料与地震属性关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尚彦 《科技资讯》2013,(3):133-133,135
在我国西部贵州、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岩溶(卡斯特)分布区,6级以下的中小地震,往往造成比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俗称"小震大灾"现象。地震灾害主要由次生地质灾害和房屋建筑抗震能力不够造成。在中小地震作用下容易形成地震此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地貌、岩石类型、岩层结构特殊。居民主要集中在易受次生地质灾害破坏区也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文字记录到的1308年-2015年,发生在贵州的46次4.7级以上地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贵州破坏性地震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地质构造控制条件,并提出了贵州发生破坏性地震概率较大的区(带)。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地区面积辽阔,活动构造分布广泛,大地震频繁发生。介绍了“一带一路”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和场地调整方法,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给出了全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PGA)分布的地震区划图,并提出不同地震危险性地区防震减灾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东亚和东南亚西部、太平洋西岸、中亚南部、西亚东部、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是“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PGA>0.4的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应采取地震烈度九度设防。  相似文献   

11.
多层砖房设计中的抗震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层砖房由于其构件组成和连接方式的内在原因 ,抗震性能较差 .但抗震分析研究和震害调查表明 ,只要在多层砖房的设计中 ,进行合理的抗震设防 ,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经过必要的抗震验算 ,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则多层砖房仍可满足抗震的要求 .结合学习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在分析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实践 ,对多层砌体房屋设计的抗震概念进行了论述 .  相似文献   

12.
皇民  潘炳玉  高波 《河南科学》2011,29(2):181-185
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首先需要对地震波进行合理的分析,其主要包括地震波的选择、波的频谱分析、滤波和基线校正4个方面,这是正确进行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分析的非常关键的环节.以课题研究中地震局提供的地震波为例,从多个方面分别对地震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满足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分析要求的地震波.  相似文献   

13.
基于震害指数地震灾害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的地震震害指数的模型,列出了震害指数在工程实际中的主要应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震震害指数与地震烈度之间影响因素,提出用地震震害指数来间接获取地震烈度的建议,并对震害指数的统一的必要性和基于震害指数的地震灾害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优化的思路及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同类规范在处理各设防烈度区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与相应抗震措施严格程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实质性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对结构抗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不同设防烈度区的结构具有基本一致的强震反应性态,以8度0.30g区二级抗震等级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完成了若干结构算例在罕遇地震水准的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对结构在强震下的反应性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中国规范延性抗震设计措施的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现行设计用地震作用相对水准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适当优化“强柱弱梁”措施及其他抗震构造措施的做法,可以使各设防烈度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保持基本一致的性态控制水准.  相似文献   

15.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扼要介绍了对一个带有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减震台进行不同位置天然地震波的观测,根据减震台的结构设置建立了一个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然后输入观测到的天然地震加速度波形,计算减震台台面的地震响应,并把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圳地铁隧道爆破开挖时爆破震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现场测定数据,拟合出地震速度、药量大小与爆源距离之间关系式。现场测定与研究表明:必须重视地铁隧道爆破地震规律及其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影响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爆破技术的经济效益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大坝地震灾害和经济损失预测的概率方法。文中首先详细地阐述了坝址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然后提出了按坝的类型进行坝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对坝遭受地震袭击时可能产生的五种破坏等级作了详细描述。利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计算:(a)一座坝在T年内发生J级破坏的概率和在给定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发生J级破坏的概率;(b)大坝地震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地震云预测地震续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历史;简介了国内外主要地震工作者关于地震云的识别标志、时空动态与地震三要素关系的论述及其实际预测效果;剖析了地震云的形成机制;列举了作者用其预测的几个震例;最后对其作了评价和结论,认为:震前地震云和红外增温异常是地震构造加剧活动派生的同源异象的气象效应。两者结合利于互相补充、验证,前者出现时间早些,可达3个多月,后者一般10多天。可形成地震地质为基础,长、中、短、临一体化的卫星预测地震系统。  相似文献   

19.
拉西瓦水电站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研究青海省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线源上加点源的 潜在震源新模式.用以描述地震发生的不均匀性。统计了震级-频度关系,进行了地震 加速度及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的估计。最后用概率论方法对场地的危险性进行了分 析,计算得到的对应于一定概率水平的加速度及其反应谱在工程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