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胶体的电泳是物理化学实验中一个较重要的实验,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胶体的结构、带电性质及ζ电位都很有帮助。一般常采用Fe(oH)_3胶体进行电泳实验。但如何做好这个实验,选定什么样的实验条件,说法不一。对电压,有的采用低压有的采用高压;所使用的辅助液浓度也各不相同;实验所用胶体的浓度也无定论;同时对胶体电泳实验的温度也未作限定,大多为室温。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电泳实验,并获得尽可能好的实验结果,本文在F_e(OH)_3胶体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探索了温度、电位梯度及辅助浓浓度对电泳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对胶体中加入脲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得出了较合适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氢氧化铗胶体的制备,电泳电压等方面对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实验时间缩短,实验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纳米粒子介电泳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流体环境下纳米粒子的介电泳现象并分析其介电泳特性,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纳米胶体粒子及其周围溶剂粒子进行建模.介电泳模拟之前,通过对系统能量和温度的趋衡过程进行模拟,使纳米胶体所处的微流体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并得出系统能量以及温度变化过程的趋衡图.对纳米胶体模型施加非均匀电场,使胶体电偶极化.变化非均匀电场强度,研究胶体模型失效的一般规律.发现随着非均匀电场强度的增加,小离子有不断脱离大离子表面的趋势,胶体模型失效的临界电场强度参数为Eo=15s/(eó).此外,对不同极性的纳米胶体的介电泳现象进行模拟,发现在正介电泳情况下,胶体的电偶极距不断增大,且电偶极距大的胶体有较大的介电泳速度和位移.  相似文献   

4.
<正> 原中学教材中“胶体电泳实验”以苯作为分层剂,在60~110伏高压下进行,一般需十分钟才能见到现象。而且有不少学校由于高压直流电源缺,这个实验无法进行演示。笔者通过以下几点改进,可使这个实验在两三分钟即可完成,而且效果非常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胶体知识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无论大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或中学化学教材中都以不同深度和广度安排了胶体化学的内容。胶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是电学性质,即由于胶粒带电而具有的特性,其重要的表现是电动现象,包括电泳、电渗、流动电位和沉降电位四种现象,其中以电泳最为重要,所以电泳在中学教材中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并安排了演  相似文献   

6.
在琼脂中加入适量的KNO3,经处理制成一定长度的琼脂柱,在其中插入铜线便制成Fe(OH)3胶体电泳实验的电极,探索了电压,电极间距,胶体浓度及环境温度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实验条件,获得了较快的电泳速度和清晰的电泳界面。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学校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实验6—4],是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实验。按其规定的操作条件和步骤进行实验,很难得到理想的碘化银溶胶,相反常常得到的是浑浊的混合物。这就难以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建立起胶体外观特征的概念。为此,我们对碘化银胶体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摸索,并提出了对演示实验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是一个很难控制看到明显浑浊实验现象的反应,但它又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曾有人先后发表过几篇文章讨论这一实验的有关问题,但始终未能说明怎样才能使演示实验的成功率高.本文将从平衡角度出发讨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理论依据.探讨和摸索出成功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ξ电势是胶体体系稳定性指标,ξ电势愈大,胶体带电量愈多,胶体愈加稳定,故研究和测定胶体体系的ξ电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胶体的ξ电势都用电动法,电泳法是电动法中之一.此种方法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之一.但在所查文献中,用此法测ξ电势均未注明实验条件,或者说均忽视了测定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我们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也由于忽视了这些问题,致使学生的实验结果五花八门,一时竟找不到产生误差的原因.笔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实验发现用此法测定胶体的ξ电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Fe(OH)_3溶胶为代表,着重从几个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如界面的清晰度,胶体的陈化时间,胶体溶液的浓度、电泳的外加电压(电势梯度)和电泳时间等对测定ξ电势作实验性的探讨,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以改进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0.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化学教学中最直观而有效的手段,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重视演示实验的.1 要求具体,严格求是教师每进行一个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技能与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都要心中有数.如镁带燃烧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11.
在电膜组件中间加设网状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发生电泳现象,通过测量胶体粒子浓度的变化可计算出胶体粒子的ξ电位.将装置改设为立式,可以大大减少胶体凝聚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电膜法测量ξ电位的精度,扩大了适用范围,同时改进了具体的计算与测量方法.该法对高岭土胶体ξ电位的测量实验表明,立式电膜法测量ξ电位可靠性较高、且无须使用大型仪器.  相似文献   

12.
借助演示实验进行自感现象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自感现象的感知,理解自感产生的条件和因为.把几种电路元件直观地连接起来,制成自感现象的系列实验演示板,使学生对实物和电路能够一目了然,有利于认识电路原理.采用对比电路进行实验,能突现出线圈的自感作用.将通电自感、断电自感等自感现象融合在一起进行实验,简化了实验操作,也使学生能对自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胶体化学研究简单分散体系的稳定、絮凝、沉淀或电泳等物理化学现象,而溶胶-凝胶化学则不同,溶胶本身包含“由溶液到胶体”的意思,即从单相的溶液体系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逐渐生成胶体粒子,从而形成胶体分散体系。如果化学反应持续进行,胶体粒子就会不断长大直至溶胶失去流动性形成凝胶。  相似文献   

14.
在电膜组件中间加设网状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发生电泳现象,通过测量胶体粒子浓度的变化可计算出胶体粒子的ζ电位.将装置改设为立式,可以大大减少胶体凝聚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电膜法测量ζ电位的精度,扩大了适用范围,同时改进了具体的计算与测量方法.该法对高岭土胶体ζ电位的测量实验表明,立式电膜法测量ζ电位可靠性较高、且无须使用大型仪器.  相似文献   

15.
电磁振荡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演示通常利用表头来定性的表明电流的起伏,而本设计利用单片机系统模块,通过AD转换,设计出一套实验用具,可以直接采集数据,读出电磁振荡中电位的变化,从而可以更直接地研究电磁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演示实验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有关化学现象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增强实感、启发思维、映证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为了提高演示实验质量,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两方面都需要进行研究和不断改进,而实验仪器是改进实验内容和方法的物质基础.“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科学发展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经常是与新的实验仪器的问世分不开的,有时仪器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教学实验水  相似文献   

17.
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是认识物质化学性质、掌握化学反应规律的核心。选择一个现象鲜明、依据可靠、解释服人的演示实验,是教学关节点。本文从旧实验入手,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演示实验,可得更好的效果,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静电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这一章基础理论的时候,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这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或根本没有接触到静电现象,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所致。为了让学生获得生动的、直观的感性认识,新编全日制十年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关于静电方面的演示实验安排了10个,这些演示实验是突破静电学这一章难点的关键。导体上电荷分布的演示实验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实验是原来中学物理实验中所没有的。下面简介这个实验的演示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探讨。改用大火酒精灯加热,关键是选好木炭,研细烘干,配准比例,混和均匀,管底要薄.实验表明,演示时间短,放热现象明显,铜珠颗粒大,实验效果和重现性均好,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谈谈我们是怎样用闪光照相做演示实验的。一提到闪光照相,人们就想到,它需要昂贵的仪器,并且必须在暗室中进行,根本不能用来做演示实验。而根据我们多次实验结果证明,遮光法做闪光照相,不仅能定性,也完全能定量;不仅能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也完全可以做课堂演示实验。我们采取的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小马达转速的测定这个问题是闪光照相能否用来做演示实验的关键性问题。我们采用的是经济、迅速、简单的闪光测频法。它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来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