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学研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做出新的应对,在文学艺术研究中运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重视文学艺术与语言、神话、宗教、历史、科学关系的研究,正在使文学理论研究焕发出又一个青春.王维诗中"空"与禅的合璧,不仅是一种诗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17,(1):154-156
《文化诗学: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一书不是对"文化诗学"的一般性概说和介绍,也不是对目前中西方文化诗学研究的评介,而是对文化诗学理论层面的一种可行性的建构。全书以"审美性""语境化""双向建构""整体观"四个关键词为切入点,提纲挈领,紧紧围绕在文化语境下文学审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展开研讨、论述,不但对文化诗学理论的可能性进行了较有建树的阐述,也为文化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诗学首先是一种实践的诗学,它重建了文学与文化、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不仅是一种载体,更是文化、历史、社会生活本身.在理论上,它更加关注文化的表征性和意指的实践性,并坚持以文学性的审美方式,提高日常生活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刘庆璋 《漳州师院学报》2004,18(2):28-30,36
文化诗学不只"是一种实践",而是一种文学新论.它是学人从文论高度对时代需求做出的适时回应;它是文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文论跨上更高台阶的一个进步;它较之过去已有的文论具有更为深刻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实践经验及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要求学人对这一新论进行学理的阐明与论证.  相似文献   

5.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是可能且现实的,它旨在解脱诗学的现实困境,并赋予其新的价值功能.文化诗学有其存在的根据、存在的形式和功能价值.对诗学自律与文化他律的研究后,我们认为它还应有文化批判的价值向度,并主张诗学家与诗人一起追寻文学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人之存在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诗学”在学理上有多种思想来源,较难对它进行理论定位.可如从其批评实践上,则能看出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注重大众性情;二是注重话语权力;三是注重震颤效果.对历史现实的关注是其批评观的重要表现,循着知识话语的权力走向,瓦解历史与文本的界限,产生了各种撼动常识层的功效.“文化诗学”在学术系谱上多种倚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在表层上似乎适合中国语境,可实质上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能产生真正结构力量的知识生产主体,“文化诗学”的操作观仅有启发作用.但以这种启发过程为契机,其牵动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追溯话语权力的走向却又能告诉中国学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基础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理性的思维,它强调逻辑,要求主观符合客观,追求真理.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的科学.科技美学是随着现代大工业革命产生的一门新生的学科,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将美学应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或者说是用来指导物质文明生产和建设的一门交叉学科.科技美学是综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多种学科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  相似文献   

8.
台湾歌词在所构筑的家园意识和故乡憧憬中,承载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感情信息.无论是本土的"孤儿意识"还是外省的"羁旅意识",在歌词的创作语境里,都是在放逐的意义上继承着中国文学与中国的传统.无根的浮萍,在这里可以找到暂时的灵魂的栖息地.它既是特定时期精神飘流的象征,又构成了放逐诗学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明晰、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文化诗学”,在最先举起这一理论旗帜的美国,至今也还处于正在建构或尚待建构的过程之中。我国对于“文化诗学”的理论探讨,更是近年来才开始起步的工作。就在这样的国内外学术态势下,《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和福建漳州师范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全国性、小规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中心议题是:文化诗学的理论特色、学术空间和研究方法。这次盛会由漳州师范学院文化诗学研究所承办,由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协办。会议于 2000年 1…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诗学的"文化"是人不断培育自己的"文化"过程,不仅是文化成果。以"文化"本身作为立论依据是文化诗学的主要特征。由此人与诗、文学与现实、各种文化形式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因而"相互建构"是文化诗学的主要课题。将人作为艺术品来建构,是文化诗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文化诗学的神韵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诗学传统认为,诗歌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学精神,它既渴求艺术审美,合乎伦理道德规范,又兼及个体情感,其内容贯穿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的始终。在明清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钱谦益基于“诗言志”传统提出的诗学主张有深刻的合理性,是对中国传统诗学传统的批判继承,对明清之际的诗坛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派开创者的刘呐鸥,其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独特的意义,其开创性之一便是男性形象的塑造,小说中的男性大多成为一种模糊的存在,不仅是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挑战,也对现代派创作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这不仅与行政体制、行政人员等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要解决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必须认识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剖析其原因,从而选择防范转型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研讨式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松辽学刊》2002,(3):101-102
剖析了研讨式数学教学,认为它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个独异的存在.须从审美现代性的维度去解读沈氏创作,其创作所内蕴的独异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沈氏创作呈现的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进步时间观的反思,对感性生命的崇扬,对人性异化的忧虑三个方面.沈氏创作的这一审美现代性视野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是大胆而独异的,它必然注定沈氏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孤独者命运.  相似文献   

16.
文学理论的教学困境源于文艺学学科被错误地划入社会科学领域。文学理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活动,具体而言是文学活动中所诉诸的感性、情感、审美、人性、自我、精神、理想、体验、想象、直觉、灵感、价值意义等范畴。特定的研究对象要求与之想适应的研究方法。文艺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应该是文学理论课程方法教学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强盛国力之展现.郑和之旅是和平之旅.而和平之旅的文化源头就是中国的"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这一"和"文化昭示着中国的发展必然是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