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对PET阻燃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TGA)和热裂解色谱(PGC—MS)研究了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PAPP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作用机理。TGA结果表明PAPPP/PET(15/85)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37℃,550℃的热解残余量为26.8%,450℃~550℃的失重为23.3%,与纯PET相比,共混物的热解温度范围变宽,残余量增加,且在PET燃点附近的可燃性挥发气体的生成量降低,表现为凝聚相阻燃机理.PGC—MS分析表明,加入PAPPP对PET的热裂解模式有一定影响,在燃烧过程中伴有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2.
应用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与胺亚磷酸合成了10种N-烃基-N-苄叉基膦酸,并应用730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它们在一定温度下的颜色变化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氮上含有苄环的膦酸产物具有明显的热色效应,并且芳醛中含有硝基时产物的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3.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亚磷酸三甲酯和对二氯苄为原料,合成一种高效无卤阻燃剂——对二苄基双膦酸四甲酯.当反应温度为130℃,物质的量比(亚磷酸三甲酯:对二氯苄)为2.8:1,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时,产率可达80%.通过高分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仪对其热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结构含氯聚芳酯的热性能和液晶性.实验结果表明:含氯聚芳酯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理想的液晶性,其中含柔性链段系列含氯聚芳酯熔融温度最低,液晶相变温度范围宽;萘二酚系列含氯聚芳酯熔融温度高,热稳定性好,但液晶相变温度范围窄.  相似文献   

5.
在四西基溴化铵,碳酸钾存在下,卤代烷对二烷基硫代亚磷酸酯进行磷-烷基化反应合成硫代烷基膦酸二烷基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阻燃羊毛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氯化钛、氟化氢铵和有机二酸组成的阻燃体系对羊毛纤维进行阻燃处理,所得的羊毛纤维用热分析、剩炭率、扫描电镜(SEM)和氧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其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热降解反应活化能,DTATG从室温至700℃,结果表明:经过四氯化钛、氟化氢铵和有机二酸组成的阻燃体系处理的羊毛纤维剩炭率、氧指数均比未经阻燃处理的羊毛纤维有所提高,热降解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对亚磷酸烷酯与丁烯二酸二烷酯的加成反应,以及膦酸丁二酸四烷酯与丙烯酸烷酯的加成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由亚磷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丙烯酸乙酯等为反应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经三步反应得到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的合成途径,产品得率为76%。采用谱学方法等初步证实了合成产物及其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并且对PBTCA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联苯二氯苄制备的对联苯二甲酰氯和1.6~已二醇为单体合成了热致型主链液晶高分子,并以此液晶高分子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进行反应性共混.探讨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液晶合成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对联苯二甲酸和聚酯液晶进行了表征,用DSC对聚酯液晶进行了热分析.研究了对反应性共混条件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对酯交换的促进作用使玻璃化温度(Tg)升高,延长共混时间和提高共混温度使冷结晶温度(Tcr)升高,溶体结晶温度(Tm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9.
富勒醇聚醚聚氨酯的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溶性多羟基化合物C60(OH)n和聚醚聚氨酯(PEO—PU)预聚体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C60星形聚醚聚氨酯,并用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60星形聚醚聚氨酯比线性的聚醚聚免酯具有更高的柔顺性和热稳定性;随着聚氧化乙烯数均分子量Mn的增加,C60星形聚醚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降低,热分解温度(td)提高.  相似文献   

10.
耐高温酵母的诱变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丝酵母经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在40℃-60℃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恒温培养,筛选出了一株耐45℃高温的酵母菌株,经与出发菌株进行产酸,产酯和尿素分解实验比较,该菌株酯酶,脲酶及与产酸代谢途径相关的酸活性较高,在45℃高温下产酸,产酯及分解尿素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对PVC样品进行了表面氧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均分子量的样品其分解温度各不相同,且均存在HC1加速脱出的动力学特征。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表面氧化后,平均分子量较低的样品其分解温度提前幅度较大。以丙酮做为探针分子在PVC表面吸附,并结合表面氧化数据,计算了不同平均分子量样品的表面双键含量。通过定量分析脉冲氧化数据,得到了PVC的表面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速率方程,并发现:不同PVC样品的表面氧化反应活化能与其表面双键含量及平均分子量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厚壁圆筒热冲击作用下的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击的瞬时特性,在热冲击问题的边界条件中引入δ函数,在运用Laplace变换的方法求解厚壁圆筒内部受热冲击作用温度场的基础上,求解了圆筒的热应力响应,探讨了热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随圆筒内外径比的变化,为研究管式反应器减小热冲击损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蓝晶石在不同温度、不同介质条件和不同粒度下率为莫来石和SiO2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蓝晶石随着粒度的弯细和分解温度降低,它的分解速度大幅度提高,当介质中出现熔体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蓝晶石的分解速度和降低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14.
谢逢春 《江西科学》2002,20(1):52-54
检测温度的方法有许多,如使用热电偶、半导体P-N结、热敏电阻等;本文介绍一种采用热敏电阻的数字化测温技术,并对其测温原理和扩大线性化范围的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中的热排放导致环境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称为热污染。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热污染,在大城市里尤为明显。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与人类活动排放的热量过多,有至关重要的关系。热污染改变了温度环境固有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对人类和动植物、对环境、对气候,都可能造成危害。认识热污染的危害,预防和控制热污染,维护环境中的温度稳定,对于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热模型的仿真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Isight/Fluent协同仿真的热模型修正方法。首先运用Spearman相关级数对热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影响仿真精度的主要参数;然后以修正对象的实测温度值为目标,采用多岛群遗传算法对参数进行修正,得到初步修正后的模型;最后以此模型为基础,运用霍克基维斯算法对其进行精确修正。通过发热电阻对该修正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5~15 V电压下,发热电阻的仿真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5.4%,说明通过该修正方法获得的热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地层热阻是稠油和高凝油进行热力开采时的重要基础数据,它关系到采出原油在井筒中的温度分布。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得到油田上实际的地层热阻。本文根据热力学、传热学的原理,分析了影响地层热阻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利用实测的连续井温分布反算地层热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辽河油田三口油井的地层热阻进行了实际测算。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对多口油井进行测算,就可得到该地区的实际地层热阻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热载荷作用下的细晶粒压电涂层/基底界面裂纹的力学行为,利用积分变换方法把热力学问题转变成了求解奇异积分方程,得出了问题的温度场及热流强度因子.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给出了热流强度因子同裂纹尺寸和涂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热载荷的作用下涂层厚度较小时容易造成裂纹的扩展,可以通过增加涂层厚度来增强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系列单相样品YBa_2Cu~(3-x)M_xO_(7-y)(M=Zn,Co,Ni)的结构参数,热分解温度和电阻一温度关系。结构分析表明Zn在一定范围内有序地取代Cu,而Co和Ni的取代则是无序的。超导电性与有序取代和无序取代有很强的关联。随着x值的增加,热稳定性逐渐降低,电子局域性增加,Tc下降,四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作者用晶格的不稳定性解释了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0.
姬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654-3658
引入了大气中的吸收系数、风速、大气压强、密度和温度模型,然后利用加权等效的方法对上述参数进行了等效处理,得到了等效热畸变参数,从而把斜程传输下的热晕问题转化为水平传输下的热晕问题,利用该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天顶角越大,等效热畸变参数越大,热晕效应越强。计算结果符合理论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