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是采油四厂主力采油区块,具有典型“三低”油藏特点。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开发矛盾日益显现,严重影响该区块的开发水平。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影响大路沟二区油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多裂缝压裂的重复压裂技术思路,并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探索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为该区块后期提高单井产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型缝网压裂技术在镇北致密储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美非常规油气藏的成功开发为长庆致密油藏改造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在与北美巴肯致密油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镇北长X致密储层具有天然裂缝发育、岩石脆性程度高、水平两向应力差适中的特点,具备大规模体积压裂形成复杂网状裂缝的条件。因此,以体积压裂为理念,在该区块开展了的"高排量、大液量、低黏压裂液、小粒径支撑剂"技术模式的新型缝网压裂先导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为长庆油田0.3mD以下致密油藏压裂改造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地质特征及油井生产状况显示 ,该油层存在着含水率上升快、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 ,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长 6油层的特点 ,采用了蜡球暂堵端部脱砂的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原裂缝内形成新的裂缝和沟通部分天然微裂缝来增加泄油面积 ,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 ,蜡球暂堵端部脱砂重复压裂技术能够解决长 6油层侧向井重复压裂改造的难题 ,使油井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并取得了明显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4.
卞晓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4):8461-8463,8468
由于海上低渗透油田比陆上油田具有更高的开发风险,合理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对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南海某低渗透油田新区块建立了压裂改造图版,以评价该区油井的压裂改造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油田的油层组Ⅰ和Ⅱ适合采取压裂措施,推荐两层合压。油层组Ⅲ因为下部0.9 m紧邻水层,不适合采取压裂措施。若已知该区块开发需要满足的经济产量,还可以根据压裂改造图版进行选井选层。  相似文献   

5.
由于海上低渗透油田比陆上油田具有更高的开发风险,合理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对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南海某低渗透油田新区块建立了压裂改造图版,以评价该区油井的压裂改造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油田的油层组Ⅰ和Ⅱ适合采取压裂措施,推荐两层合压;油层组Ⅲ因为下部0.9m紧邻水层,不适合采取压裂措施。若已知该区块开发需要满足的经济产量,还可以根据压裂改造图版进行选井选层。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衰竭开采参数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压裂裂缝各参数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应用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给出特定区块的最优裂缝参数,并分析各裂缝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特定储集层渗透率条件下,压裂水平井具有最优的水平井长度、裂缝形态、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通过不同渗透率级别和水平井长度下的裂缝参数优选可知,对于压裂水平井衰竭开采效果最为敏感的参数是裂缝条数,其次是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最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长6油层端部脱砂压裂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塞油田长6油层的地质特征及油井生产状况显示,该油层存在着含水率上升快、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长6油层的特点,采用了蜡球暂堵端部脱砂的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原裂缝内形成新的裂缝和沟通部分天然微裂缝来增加泄油面积,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蜡球暂堵端部脱砂重复压裂技术能够解决长6油层侧向井重复压裂改造的难题,使油井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取得了明显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189-7193
随着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致密气藏开发中广泛应用,压裂后产能的预测对开发此类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叠加原理等基本渗流理论,结合水平井压后裂缝形态和单相气体渗流机理,推导出考虑水平井筒内压降损失时的产能预测新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多条裂缝间的相互干扰和各条裂缝的长度、缝宽、导流能力、缝间距对各条裂缝产量的影响以及水平井筒内压降损失对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的水平气井产能数值模型。编制了模拟计算软件。并以长庆油田某致密气藏区块为例进行了裂缝方案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对于低渗致密气藏井网部署及开发方案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薄差储层储量有效动用的技术途径,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明确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增产效果及最优裂缝参数,采用以电模拟实验为主、数值模拟为辅的方法,对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增产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出了在"四注一采"井组中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最优裂缝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同等的压裂规模,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增产效果优于单独压裂油井,单独压裂油井的增产效果优于单独压裂水井;"四注一采"井组的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最佳压裂规模组合为:油井裂缝穿透比42%、水井裂缝穿透比13%;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最优裂缝导流能力为40μm~2·cm。故对于薄差储层,采用注采井组对应压裂技术进行改造,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在注采井组对应压裂时,应以油井压裂为主。实验研究结果为薄差储层注采井组对应压裂的裂缝参数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对于提高老油田表外储层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可以沟通更多的层系和油气通道,从而获得更大的泄流面积,当今油气田开发的技术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填砂打液体胶塞及封隔器分隔压裂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本文介绍了水力喷射压裂的原理和长庆油田水平井水力喷射压裂应用情况,现场施工和应用效果表明水力喷射压裂是水平井分段压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聚驱油井压裂效果的确定是聚驱开发预测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历年油井实际压裂效果及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注聚时含水、压裂时含水、压裂时单井日产、压裂层段有效厚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并在研究聚合物驱压裂增油机理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聚驱压裂增油量和有效期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在95%以上。在油田生产中,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聚驱油井压裂的增油量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12.
聚驱油井压裂效果的确定是聚驱开发预测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历年油井实际压裂效果及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注聚时含水、压裂时含水、压裂时单井日产、压裂层段有效厚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并在研究聚合物驱压裂增油机理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聚驱压裂增油量和有效期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在95%以上。在油田生产中,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聚驱油井压裂的增油量和有效期。  相似文献   

13.
自能热洗技术在长庆油田低产低效油井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一种,它主要是利用油井井口热源,用本井套管气或伴生气的天然气为燃料给原油加温后进行热洗井筒,这样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油井洗后效果显著。目前自能热洗技术在长庆采油厂应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同时在低产低效油井措施挖潜利用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长庆油田在清蜡技术措施效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于世春 《科技资讯》2012,(24):64-64,66
针对长庆油井套管气区块分散、气量少等特点,如何加强油井套管气回收与利用一直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满足油田数字化建设及安全环保要求,近年来长庆油田不断探索套管气回收工艺技术,逐步形成了定压阀、活塞式打气泵、小型撬装增压装置、同步回转压缩增压四种套管气自动回收主体工艺。本文阐述分析了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套管收回收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指明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油井产能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和油井产量的基本设想,利用油藏渗流理论和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油井产能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水力裂缝和爆燃裂缝参数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增加水力裂缝的长度比增加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油井增产更有利;爆燃裂缝的存在可在水力裂缝增加油井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产,相对于水力压裂油井,爆燃压裂油井增产倍数可达1.55。由此说明,利用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技术来提高低渗透油田油井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考虑启动压力的整体压裂优化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整体压裂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段长6层位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图版,形成适用于陕北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对具体某区块菱形反九点井网中压裂油井采出程度、采油速度、含水率、见水时间、油水井最佳缝长比和最佳导流能力等参数的影响.应用正交设计法和熵信息法等方法,模拟优化筛选出适用于该区块的最佳整体压裂参数组合.现场压裂试验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符程度高,且通过对比试验井与邻井生产数据,验证了优化后的设计对开发效果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验证了整体压裂模型及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对低渗透油藏压裂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往产液结构优化方法中考虑因素较多,难以定量化确定油井产液量的问题,以区块油井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利用甲型水驱曲线预测不同产液量下的开发效果,并以区块累积产油量最多为目标建立最优化模型,采用罚函数法进行求解,得到不同油井的最优产液量。通过在实际区块油井产液结构调整中的应用,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能极大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已步入攻坚啃硬阶段,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增储上产速度不断加快,致密储层资源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于采取常规水力压裂改造后的油井,日产量偏低、稳产期短。前置酸压裂技术可以改善井筒、裂缝与地层之间的渗流条件,达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是油田油井储层改造的新技术。为了证明前置酸压裂技术的增产效果,在靖边油田选取了三口长6储层试验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在低渗透油田中应用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葡萄花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油井压裂选井选层越来越困难。为了确保油井压裂的经济效益,提高油井压裂方案符合率,根据近年来的压裂选井选层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葡萄花油田的压裂选井选层方法,即应用西帕切夫水驱曲线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指导压裂选井选层的参考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千12块兴隆台油层1992年3月投入开发,区块自投入开发以后油井水淹严重,2002年底全块53口油井相继高含水报废关井,62口油井开井仅2口,区块处于濒临停产状态。自2004年8月开始通过对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取井间侧钻、深调浅堵、注汽参数优化等综合配套技术,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好转,截止到2006年8月采油速度提高了0.31%,实现了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