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预处理 .该法利用微电解水产生的H+ ,通过电场力吸引作用 ,在穿过阴极板上所挂生物膜的过程中 ,提高了其中的反硝化细菌所需供氢体的浓度 ,进而提高反硝化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 :电极生物膜法相对于相同生物量的单纯生物膜法而言 ,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 ,并能很好控制水中亚硝酸盐氮的生成 .  相似文献   

2.
作为生物处理技术,最早开发的是活性污泥法,此法着眼于除去有机物的 BOD。其后开发的是以除去福雷多克斯设备的氮和磷的嫌气、好气活性污泥法。代表这种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浮游悬浊法,适用范围广‘,但由于存在微生物高浓度临界值等问题,所以开发了生物膜法、自造粒法、UF(超过滤)膜法等组台技术。生物膜法和自造粒法属微生物固定法  相似文献   

3.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使用DA201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考察了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MIC为4 mg/mL;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倍MIC时,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59.09%,黏附性抑制率为28.99%;其质量浓度在1倍MIC以上时,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多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极-生物膜法去除亚硝酸盐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处理含亚硝酸盐的废水.研究结果表明,电极生物膜法比单纯生物膜法反硝化效率高出40%;间歇式反应器比连续式反应器反硝化效率高出20%~30%;在m(C)/m(N)=1.5,I=40 mA,HRT=12 h的条件下,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最高可以达93%.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阜新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通过对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的分析,提出了该污水处理厂可供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稳定的溶菌酶脂质体.在不锈钢表面培养出稳定生物膜后,分别利用溶菌酶和溶菌酶脂质体对其进行剥离.运用Zeta电位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脂质体和生物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0~100 nm,包封率为82.4%.相同浓度下溶菌酶及其脂质体对混合菌种形成的生物膜剥离效率分别达到62.4%和86.5%.溶菌酶脂质体在24h内对生物膜和水体中微生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9.6%和99.6%.因此,溶菌酶脂质体能够有效控制不锈钢表面生物膜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形成与发展二维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微观结构与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混合微生物可在适宜载体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物膜,且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采用差分-离散复合法动态模拟二维区域上的基质传递、生物膜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生物质生长时间与初始接种数等对生物膜结构与形态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生物膜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特性包括孔隙率、厚度和密度等都是模型输出量.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就是通过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进行的,不但能较好的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而且可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延长,降低处理成本。活性炭吸附已广泛用于给水的净化处理,同时活性炭吸附—生物膜法用于某些工业污水后期净化处理。本文论述了活性炭的使用方法及再生方法,阐述了科学地推广和应用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厂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9.
郑荣勤 《科技信息》2010,(19):I0367-I0368
利用普通填料上生物膜,研究入口气体中甲苯浓度,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填料层高度等因素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甲苯废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法对处理低浓度甲苯废气(〈3mg/1)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电极膜内脱氮速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生物电极脱氮过程中膜内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能够表现生物膜内脱氮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在生物膜内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氮被还原为氮气从而彻底将其去除.模型综合考虑了膜内物质迁移、扩散等对脱氮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时去除硝酸氮的动力学方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假定生物膜厚度和反硝化菌脱氮活性不受生物浓度、时间和电极位置影响,并且认为生物膜内各反应物质的有效扩散系数约为其在水中分子扩散系数的80%.采用Runge-Kutta法和Shaoting Mathal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MBR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油田污水处理技术,是高效膜分离技术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结合的系统.本文介绍了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的物点种类特点及设计方法,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主要通过筛选和培育适合于净化甲醛废气的微生物菌种对生物膜填料塔接种挂膜,用生物膜填料塔来考察不同的进口浓度和不同的液体喷淋量下生物法对甲醛废气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可行,而且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浅析废水生物处理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污水成分亦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常采用的方法有厌氧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本文主要对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活性污泥SBR法和生物膜SBR法进行有机质降解过程和降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研究。每个SBR反应器总容积为4 L,有效容积为3 L。生物膜SBR法的填料采用海产品废弃物贝壳,填充的堆积体积为1.5 L,填充率为10%;贝壳大小为2 cm×3 cm。进水水质指标为COD 396~457 mg.L-1,NH4-N46 mg.L-1,TP9.4 mg.L-1,pH6.50,水温14℃。运行周期为12 h,其中曝气10 h,沉淀1 h,排水和进水1 h。每次排水1.5 L,进水1.5 L。在试验稳定运行两周后开始研究有机质降解动力学过程,活性污泥SBR法和生物膜SBR法的MLSS分别为4 321,7 729 mg.L-1,获得的Vmax分别为0.024,0.031 d-1;Ks分别为121.9,57.71 mg.L-1;K2分别为0.000 20,0.000 54 L.mg-1.h-1。生物膜SBR法有机质降解过程没有表现出初期吸附特征,而是COD浓度持续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该文本溪市南芬区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折流淹没式生物膜法(简称DSTE法)工艺流程、并阐述了该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生物膜中吸附铅的菌体驯化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生物膜法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已有研究.本通过对生物膜菌体在铅环境下的驯化,筛选出纯化的对铅极限条件下有耐受能力的菌株.为铅环境下污水的处理作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中生物滤池法和生物转盘法的差异性,通过叙述生物滤池法与生物转盘法的运行原理,来得出两者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优越性比较。  相似文献   

18.
赵俊 《科技资讯》2012,(18):154-154
本文详细介绍了百乐克工艺的主要特点及其优势,并与生物膜法,AB法等工艺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该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生物菌群处理污水的特点,对生物菌群处理污水的最近技术性进展作了简单的说明,并列举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法、氧化塘法等生物菌群处理污水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在不同回流比下处理城市河道污水,应用磷脂法、TTC-脱氢酶活性法和MPN法研究了载体表面生物膜特性,考察了回流比对生物膜特性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300%之间,回流比对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生物活性影响不大,而回流比越大,缺氧区内生物膜量越多,NH+4-N和TN的去除效果越好;回流比大于200%后,对缺氧区生物膜量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减弱;最佳回流比为200%,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0%、80.46%、66.4%和56.5%,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