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红花黄色素制剂中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了保证该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温度、光照、抗坏血酸、EDTA、微量金属离子等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和温度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当温度高于60℃,加热一定时间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就会发生水解;在避光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有较好的稳定性。Fe3+,Fe2+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量的EDTA和抗坏血酸可明显的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新疆产红花药材中黄色素进行了提取,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含量为8.07%,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为1.5%(n=5)。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分析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工艺,对该工艺做进一步改善与优化,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医疗事业方面.方法 为使菊科植物红花内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达到更好的药用指标,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探究.对于红花的提取温度、浸泡时间、提取的溶剂用量多采用正交方法和单因素方法进行探究考察.结果 对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提取方法是用20倍的水将红花浸泡,然后于12h和4h各提取一次,过滤成液体,并合并过滤.同时,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在高温下及其不稳定,不易提取,而在低温下稳定性良好,便于提取.结论 使用浸渍法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提取,操作简便易懂,合理方便,但要控制好温度与时间.  相似文献   

4.
对红花水提取大孔树脂精制的方法进行了工艺考察,选取最佳工艺条件.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选用X-5型大孔树脂,每克树脂的最大吸附量为2.76 mg,大孔树脂吸附法可用于红花的精制.  相似文献   

5.
对桃仁与红花配伍对药材成分溶出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转移率与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以苦杏仁苷提取转移率与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桃仁最佳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将桃仁与红花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转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液料比为50∶1,桃仁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提取3.5 h,液料比为8∶1.实验结果表明,桃仁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转移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河南道地红花幼苗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培养法,以7个河南道地红花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Cl(0、50、100、150、200mmol/L)胁迫对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7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7个红花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延津红花和刺红花幼苗Chl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它品种均呈下降趋势;盐胁迫下MDA和SS含量较对照均有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除封丘红花SOD活性及南阳红花POD活性随盐浓度升高逐渐下降之外,其它品种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依据7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得出耐盐性的大小顺序为:封丘红花白沙二号南阳红花延津大红袍延津红花刺红花、虞城红花.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红花注射液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以及抗凝血活性、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以体外延长人正常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7个企业生产的红花注射液抗凝血活性;采用清除DPPH·体外筛选模型,研究了红花注射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福林酚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了红花注射液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花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比较分析了红花注射液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总多酚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产企业的红花注射液对APTT具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并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含量与APTT延长百分率、总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与APTT之间无明显量效关系。这说明红花注射液具有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体外延长APTT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可能为黄酮类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可能为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产的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花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laris NH2柱(250mm×4.6mm,5μm);甲醇26%-乙腈2%-磷酸水72%(p H=2.5)作为流动相;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行检测。结果:厂家B产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多,厂家C产二十五味珊瑚丸其含量相对较少;测定出的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范围在1051.19~464.62μg/g之间。结论:五个厂家生产的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等级、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间化学成分的含量状况,并与K326,云烟85和云烟87等主栽品种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红花大金元4个不同等级的还原糖含量均较高,部分等级(B2F,C2F)的总植物碱含量和X2F的糖碱比值也较高,各等级的氮碱比值均较低,其余指标则较为适宜;(2)红花大金元除还原糖和氯含量外,其余6项化学成分指标在不同等级间差异显著,除钾氯比外,其余7项指标在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红花大金元的还原糖、总氮含量和糖碱比与K326间的差异极显著,其还原糖含量与云烟85间的差异显著,其总植物碱含量、氮碱比和钾氯比与云烟87间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红花速煎饮片与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两者之间的剂量关系,拟为中药现代饮片的开发应用提供研究基础.结合不同时间点红花速煎饮片饮片与传统饮片煎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与干膏收率,以二者综合加权分数为指标,对比两种饮片煎出效果.结果表明,红花速煎饮片1 g的煎出效果约相当于传统饮片1.06 g;红花速煎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较传统饮片增加不显著,但是可节省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选红花中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考查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考查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影响.提取温度是影响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14倍,浸泡时间为40min,60℃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30min,此条件下红花黄色素提取率达到96.53%.该工艺的红花黄色素提取率高,可用于红花黄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现代生物技术酿造黄酒改善品质的原因,以糯米为原料的传统工艺酿造干型黄酒与添加糯玉米为辅料的“四酶、二曲、一酵母”现代生物技术酿造干型黄酒为样品,从感官、常规理化指标、酸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黄酒相比,现代生物技术酿造黄酒的感观质量好,理化指标优,特别是酸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含量分别偏高457.5mg/100mL(P〈0.01)和476.29mg/100mL(P〈0.01).酒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与酿造所使用的原料、酶制剂、微生物类群和过滤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工艺酿造黄酒有利于原料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和风味代谢产物的形成.该研究为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黄酒酿造工艺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烤烟黄叶突变体和通过回交转育获得的黄叶K326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烤烟黄叶突变体及黄叶K326移栽期幼苗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烤烟黄叶突变体及黄叶K326的光合色素仅为对照的45%左右,但其光合作用效率为对照的89%左右,说明色素质量分数与光合作用效率相关性不大.同时两黄叶材料具有较高光饱点,在高光强下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率.两黄叶材料除叶厚外,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三者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 )含量不同的Y_2O_2S长余辉材料,实验发现Eu~(3 )含量为0%、5%、10%、15%时样品分别呈现黄色、桔黄色、红色、深红色.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金花茶花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不同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东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和10.21%;东兴金花茶花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2%和1.0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与其对·OH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总黄酮及茶多酚是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优质金花茶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油菜种子颜色与耐贮性的关系,以高温(40℃)高湿(100%)人工老化湘杂油631黄、黑粒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老化时间下的萌发特性和抗氧化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老化加深的条件下,湘杂油631黄、黑粒种子的萌发率均显著下降,且黄籽的生活力下降明显快于黑籽;人工老化3d的种子相对于未老化的,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有大幅度提升,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含量明显提升;抗氧化SOD和CAT活性均有显著提升,AsA含量明显下降;老化过程中,黄粒种子的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高于黑粒种子,SOD活性和AsA含量明显低于黑粒种子,湘杂油631黑粒种子比黄粒种子具有更好的耐贮性,其耐贮性主要依赖于黑粒种子含有活性更多的非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7.
恩施州烟叶生产区域划分及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恩施烟区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特点,采用"地貌+土壤类型+养分特点"的命名原则进行了区域定位:海拔500~800m区域为低山黄壤低钾中氮区,海拔800~1300m区域为中低山黄棕壤中钾中氮区,海拔1300~1500m区域为中高山黄棕壤-栋壤高钾高氮区.同时结合各区的生态条件特点,进行了烤烟和白肋烟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研究,为恩施州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反应型阻燃剂中间体DOPO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化磷、邻苯基苯酚为主要原料,氯化锌为催化剂,合成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膦杂菲-10-氧化物(DOPO),分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黄色副产物并确定其结构,通过优化合成工艺,有效地抑制黄色副产物的生成,DOPO为白色固体且纯度达99.5%以上,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