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繁殖和鉴定PAX-8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将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种基因型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将其雄性杂合子与雌性杂合子交配,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PAX-8杂合子小鼠的繁殖和饲养均获得成功,亦获得了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杂合子中获得PAX-8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繁殖并鉴定 HO-1 基因敲除( HO-1 - / - ) 小鼠。方法 将引进的 HO-1 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进行 SPF 级饲养,与 C57BL/6 野生型小鼠配种繁殖,提取子代小鼠的基因组 DNA,PCR 法特异性扩增 HO-1 基因片段,使用 双脱氧测序法测得基因序列。子代小鼠出现 3 种基因型: 野生型、杂合子型及纯合子型。杂合子小鼠进一步配种 繁殖,以获得更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纯合子小鼠用以课题研究。结果 HO-1 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和 繁殖均获得成功,获得了 HO-1 基因敲除纯合子和杂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及鉴定方法是从 HO-1 基因 敲除杂合子小鼠中获得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繁殖和鉴定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所引进的补体c3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c3+/-)进行饲养并繁殖,其子代出现三种基因型的小鼠,即纯合子c3-/-、杂合子c3+/-、野生型c3+/+,采用ELISA与PCR相结合对子代小鼠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繁育出135只子代小鼠,经鉴定,(=3+/+、c3+/-、C3-/-各为38只、68只、29只,经爿。检验,子代小鼠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子代鉴定是从杂合子小鼠中获得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Ifnar基因敲除小鼠繁育及鉴定方法进行分析,为多种病毒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引进的纯合Ifnar基因敲除小鼠,以1雄2雌的合笼方式进行饲养繁殖,从仔鼠中提取鼠尾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结果判定。结果 Ifnar基因敲除小鼠繁育成功,获得了一批基因敲除鼠,使用PCR方法成功鉴定出Ifnar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及鉴定Pumilio1/Pumilio2(Pum1和Pum2)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UF家族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构建的Pum1条件性敲除和Pum2条件性敲除的两个品系小鼠进行交配并繁殖,最终繁殖成功的子代小仔Pum1和Pum2两个基因均为纯合子。对子代以剪趾方式进行编号,提取子代小鼠脚趾或鼠尾基因组DNA,用PCR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型。结果 Pum1和Pum2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繁殖成功,同时获得更多PUF家族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结论成功建立了Pum1和Pum2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正确的交配繁殖策略和鉴定方法是获得PUF家族双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PTA-1-/-/ApoE-/-)双基因敲除小鼠(double-gene knockout,DKO)模型,探讨该小鼠的繁育及鉴定方法,为进一步利用该小鼠研究相关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将引进的PTA-1-/-及ApoE-/-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杂交和互交的方法进行繁殖,以得到DKO小鼠。结果经过PCR基因鉴定的方法证实PTA-1-/-/ApoE-/-双基因敲除小鼠繁育成功。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及鉴定方法是获得该DKO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1人源化小鼠的繁育与基因型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小分子抑制剂的体内药效评价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构建PD-1人源化小鼠,获得F1代鼠4只,雌雄交配进行培育繁殖。对每窝仔鼠的数量,存活率等进行记录观察,随后对仔鼠剪尾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然后进行核酸电泳,鉴定基因型。选用F2代纯合型与纯合型雌雄交配,野生型与野生型雌雄交配。结果 鉴定的F2代小鼠有野生型、纯合型和杂合型3种基因型。纯合型与纯合型交配获得F3代仔鼠基因型全部为纯合型。野生型与野生型交配获得F3代仔鼠基因型全部为野生型。结论 成功筛选出PD-1人源化小鼠纯合子基因型,并有效地进行扩群保种,为今后应用该小鼠模型提供实验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摸清脂蛋白酯酶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规律,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杂交、回交、互交的方法进行培育;采用从LPL(- / - )基因敲除小鼠的个体组织(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对其LPL(- / - )基因型作出鉴定。结果 繁育出脂蛋白酯酶基因敲除小鼠新品系,并建立了可靠的繁殖方法和检测方法。结论 建立了脂蛋白酯酶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为了繁育和鉴定p53 基因敲除小鼠,将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繁殖,杂合子用于继续保种。方法 对其幼鼠剪尾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 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对引进小鼠已成功饲养和繁殖,并得到 纯合基因缺失型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及基因鉴定方法对于基因敲除小鼠的获得和保种具有重要的意 义。  相似文献   

10.
α—珠蛋白基因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多对引物的复合PCR技术,分别扩增α-珠蛋白基因族中α1和α2基因片段;参照β-珠蛋白基因PCR扩增产物量,判断α1和α2基因是否正常,是否为缺失的纯合子或杂合子,对α-地中海贫血症先征者家系基因型进行PCR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巢式PCR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改进点突变模式小鼠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以ob/ob鼠和db/db鼠为样本,剪小鼠脚趾编号并提取基因组DNA。根据突变位点参考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并进行两轮扩增后,对产物进行HRM分析,获得基因分型结果。同时,通过PCR-SBT法和PCR-RFLP法对分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对80只ob/ob鼠和65只db/db鼠进行了检测,巢式PCR-HRM法能够准确地分辨出3种基因型。在ob/ob鼠中,鉴定得到的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分别为21、47和12只。而在db/db鼠中,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分别为23、33和9只。巢式PCR-HRM法的分型结果与PCR-SBT法和PCR-RFLP法的结果高度一致,且分型结果与小鼠表型一致。结论 建立的巢式PCR-HRM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的基因分型方案,适用于大批量点突变模式小鼠的基因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12.
Bag3 P215L基因突变小鼠的繁殖与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G3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临床研究表明,BAG3蛋白的第209位残基脯氨酸到亮氨酸p. Pro209Leu (c. 626C T)的杂合子突变能够引起一种罕见的肌原纤维肌病.为进一步研究BAG3 P209L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建立了Bag3 P215L突变的小鼠模型(小鼠的Bag3蛋白序列中对应突变的脯氨酸位于第215位残基上).将Bag3 P215L杂合突变的雄鼠和雌鼠进行繁殖交配,将得到纯合子、杂合子及野生型3种基因型小鼠.出生后3~4周龄的小鼠剪尾,采用了NaOH法、KCl法和改良SDS法共3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测序.用改良SDS法能更为稳定有效地提取DNA,从而成功进行Bag3 P215L小鼠的繁育和基因型鉴定.为进一步研究BAG3 P209L突变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利用剖腹产的方法对基因工程 Rag2 敲除大鼠进行净化。方法 分别对见栓第 20 天和第 22 天的孕鼠 进行剖腹产手术,剖得仔鼠于 6—8 日龄时进行剪尾作 PCR 基因型鉴定,6—8 周龄进行微生物检测和基因型鉴定。 结果 大鼠剖腹产于见栓第 22 天进行,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平均离乳率 84. 48% ; 净化后经检测,微生物等级符 合 SPF 级标准; 经基因型鉴定,可获得纯合子大鼠。结论 Rag2 敲除大鼠通过剖腹产净化可获得 SPF 级纯合子后 代,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Slfn2-/-小鼠肺癌细胞系(Lewis lung carcinoma, LLC),本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CHOPCHOP网站筛选Slfn2基因的sgRNA序列,将合成的oligo序列退火后连接至pLenti CRISPR v2质粒中,并与pMD2.G、psPAX2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利用包装的慢病毒感染LLC细胞,经筛选和单克隆培养,获取Slfn2-/-敲除的LLC细胞。结果显示:SgRNA成功插入载体重组质粒;利用3质粒包装的慢病毒成功将LLC中的Slfn2基因突变,获得丢失8个碱基移码突变和丢失180个碱基缺失突变的Slfn2-/-小鼠肺癌细胞。可见,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Slfn2基因敲除的小鼠肺癌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基于Cre- LoxP系统的条件性定点敲入人源hRas基因(c-Ha-ras)的小鼠,以获得hRas基因在特定组织器官条件性表达的小鼠模型,用于药物的临床前致癌性安全评价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首先构建hRas打靶载体,电击法转染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正负法筛选阳性ES细胞,通过PCR、 Southern鉴定后,将正确重组hRas基因的ES细胞导入C57BL/6 J小鼠囊胚,移入同步发育的受体鼠子宫,妊娠足月出生的嵌合体小鼠与C57BL/6 J小鼠交配获得杂合子hRasfl/+小鼠。再将杂合子hRasfl/+小鼠间交配获得纯合子小鼠hRasfl/fi,然后与全身组织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Tg (EIIa-cre)小鼠进行交配,获得全身细胞表达hRas基因的hRas-EIIa-cre小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日龄胚胎期仔鼠的hRa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基于Cre- LoxP系统的人源hRas基因条件性定点敲入小鼠模型的载体,筛选得到的一个正确克隆,电转ES细胞后进行Southern blot鉴定,经过初筛和复筛,共获得12个阳性克隆,挑选A11号克隆ES细胞进行囊胚注射,移植了48枚胚胎,出生9只小鼠,其中6只为嵌合鼠,将嵌合率>50%的雄鼠与野生型C57BL /6 J雌鼠进行交配,出生21只后代,其中鉴定有4只hRasfl/+小鼠;hRasfl/+小鼠间交配出生29只小鼠,其中有14只纯合子hRasfl/fi小鼠;hRasfl/fl小鼠与Tg (EIIa-cre)工具鼠交配6次,未有仔鼠出生;跟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hRas基因的表达发现,E10.5~15.5 d胚胎中检测到hRas基因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运用Cre- LoxP系统建立了带有hRas基因敲入的纯合子小鼠hRasfl/fl,未能得到全身细胞高效表达人源hRas基因的hRas-EIIa-cre小鼠,但为进一步利用hRasfl/fl小鼠模型建立其他组织特异性的条件性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95例黎族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海南岛黎族学生1726人进行普查,采用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和血红蛋白A_2增高两项指标,筛选出β—地中海贫血对象149人,占调查总人数8.6%。随机对其中95例采用PCR扩增技术与ASO探针杂交法,应用7对寡核苷酸探针B—地中海盆血CD41/42.CD17.—28.—29CD43.CD71/72和ⅣS—Ⅱ654)分析突变基因类型。其结果:β—地贫CD41/42(—TCTT)基因型杂合子90例,占基因分析总例数94.7%,—28(A→G)基因型杂合子1例,其余4例尚未清楚。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海南岛纯系黎族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病的基因类型为β—地贫CD41/42(—TCTT)。这一研究结果能为黎族优生和开展β—地贫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构建黏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黏蛋白1(MUC1)属黏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上皮细胞膜表面,由于在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上海交通大学程布凯等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MUC1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Mu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人员首先根据小鼠Muc1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将2个loxP位点分别插在外显子2和3两侧,构建基因剔除载体Muc1-ABRLFnpBR322。以电穿孔方法将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G418和更昔洛韦进行正负筛选获得4个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挑选其中一个阳性ES克隆行囊胚显微注射,获得16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其次,利用嵌合雄鼠与C57BL/6J野生型雌鼠交配后获得11只floxP杂合子小鼠(10雄1雌),通过杂合子小鼠回交,并进一步与EIIa-Cre小鼠交配,最终成功得到Muc1全身敲除小鼠,其中纯合子小鼠未  相似文献   

18.
构建CBFβ敲除Hep G2细胞系及CBFβ真核表达载体。CRISPR/Cas9基因敲除,将表达CBFβsgRNA,Cas9的表达载体共转Hep G2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基因敲除细胞,构建细胞系。infusion cloning方法构建CBFβ表达载体,Hep G2细胞提取RNA,反转成c DNA,设计CBFβ引物扩增目的基因,连接,转化,挑取阳性克隆,PCR鉴定,酶切鉴定,测序进一步鉴定。获得了稳定敲除CBFβ的Hep G2细胞系及在Hep G2细胞中稳定表达的CBFβ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CBFβ基因在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调控及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在Sdr9c7基因第2外显子两侧的内含子区域重组添加有loxP位点的小鼠与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K14Cre小鼠交配产生的子代再进行杂交,获得基因型为Sdr9c7fl/flK14Cre+的小鼠(上皮细胞Sdr9c7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在体式镜下观察小鼠表型,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拍照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形态结构,利用甲苯胺蓝渗透法检测小鼠皮肤的屏障功能。结果发现:Sdr9c7fl/flK14Cre+小鼠皮肤发绀,在出生后6~8 h内死亡;HE染色结果表明Sdr9c7fl/flK14Cre+基因型小鼠的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堆积紧密。甲苯胺蓝染液渗透实验中Sdr9c7fl/flK14Cre+基因型小鼠的皮肤可被染液透过而染成深色,表明其表皮屏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繁殖和鉴定ApoE - / - 小鼠,建立血管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奠定基础。方法将引进的小鼠采用1 只雌性与1 只雄性同笼的方式进行繁殖。从子代小鼠尾巴中提取DNA,用PCR 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获取ApoE - / - 纯合子小鼠,并绘制其0 ~ 20 周龄生长曲线。采用油红O 脂类染色法从血管形态学方面观察ApoE - / - 小鼠。结果成功繁育出的ApoE - / - 纯合小鼠较C57 小鼠生长缓慢,且20 周龄ApoE - / -小鼠血管有明显损伤。结论利用ApoE - / - 纯合子小鼠能够建立良好的血管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