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营养剂处理桑叶对蚕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植物营养剂处理的桑叶饲喂桑蚕幼虫的处理,桑蚕幼虫体重比常规对照增产6.8%,蛋白质含量达到69.8%;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均衡性较好,为饲料蛋白找到新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现有棉花喂入机械的结构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型籽棉喂机的设计,并对关键部件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并简单阐述了用软件进行了动态演示的结果,最终完成了该机械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割草调制机的压扁辊在机械调制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不易调节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割草调制机构.以提升作业效果和作业可靠性为主要设计目标,保证农艺要求为约束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机构的作业要求、工作机理和机械性能,并对压扁辊的几何外形和传动机构进行了参数设计,最后进行了不同设计参数下的作业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凸纹啮合间隙较小的压扁辊,以较大的压缩比并交错喂入时压扁比例达到53.71%,为各项试验因素水平中最优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4.
找出母鸽自然喂养和人工饲料喂养效果的差异,探索人工饲喂乳鸽的科学方法,提高乳鸽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3日龄的乳鸽随机分为4组,A组和D组分别为自然喂养组和常规饲养对照组,B组和C组为分别添加5×107个/mL和2.5×107个/mL乳酸菌的饲喂组。饲喂周期为15d,第1~6d时,每天喂8次,以注射器灌喂;第7~15天时,每天喂5次,以糊状物或泥巴样物投喂。观察并统计幼鸽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结果表明自然喂养效果优于人工饲喂,用添加乳酸菌的饲料人工喂养效果(B组平均体重349.86g,成活率70%、C组平均体重304.86g,成活率60%)虽低于自然喂养的水平(A组平均体重448.00g,成活率96%),但优于不含乳酸菌的饲料的饲喂效果(D组平均体重277.67g,成活率60%),表明乳酸菌对促进乳鸽的正常发育具有一定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该研究结果为人工饲喂乳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配对交叉方法,采用一次和多次饲喂方式对生长家免的增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喂一次和日喂多次对家免增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盐都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1添喂清水清水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满足蚕体对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上层率提高26%系。给中秋蚕添喂清水N回育与鲜叶A回育相财药物失效或发生蚕中毒。性词喂过程中,要避免与氯霉素、磺胺眯等药物混合添喂!以10kg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和下午4时,用此桑叶各喂蚕一次。温开…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特钢精炼中对喂丝长度、速度和线卷状态等参数的实时控制,设计了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多路PLC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ROFIBUS-DP协议实现管理站与现场PLC操作柜之间的分布式远程通讯.为使喂丝机可靠工作,还设计了一套能自动检测喂丝线卷用完自动报警停机的计长完线测控装置.该系统在多家特钢精炼工程应用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桑叶和绿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桑叶和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出了桑叶最佳浸提条件及其与茶复合饮料的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桑叶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0min、料水比1:40;桑叶和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桑叶汁/茶汤比5:4(体积比)、蔗糖7%、柠檬酸0.15%.  相似文献   

9.
1、产犊后的第一天,以优质干草为主,混合精饲料,每天每头饲喂1-1.5公斤。产后一周内精饲料喂量不超过5公斤,精料喂量应逐渐增加,每天每头以1公斤递增为宜。要控制青绿多汁的喂量。2、产奶盛期:(产后20-100天),除按标准日粮饲喂外,要按产奶量增加量加料,一般产奶量增加1-1.5公斤  相似文献   

10.
吊篮式移栽机双工位喂苗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篮式移栽机具有成穴和移栽一次完成的特点,但是在使用时喂苗人员劳动强度较大,且易出现漏苗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吊篮式移栽机双工位喂苗机构。该机构采用栽植单体上的挡铁推动拨杆,由与之铰接的拉杆打开喂苗筒上的活门实现向吊篮喂苗;通过计算确定了该机喂苗筒的高度,优化了喂苗的位置和提前角。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桑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定量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厌氧气调、厌氧/好氧交替气调方式对桑叶中GABA富集效果的影响。气调处理能有效提高桑叶中GABA提取量,不同桑叶品种、不同气体种类处理结果存在差异,且交替气调处理相比单纯厌氧处理对GABA富集效果更好。烟台小树桑叶经CO2处理3 h,增氧1 h,交替处理2次得到的桑茶GABA提取量为2.26 mg/g,为空白样品的6.27倍,富集效果最显著。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0.998),线性范围为0.01~0.40 mmol/L,可以应用于桑叶源γ-氨基丁酸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小型微动力好氧生物堆肥机机机械装置研究的意义,目标与研究的内客以及该产品机械装置的设计思路与特点,用三维图形软件造型阐述表达该产品机械装置的设计思路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电解铝阳极保温覆盖料震荡输送撒布机,覆盖料通过螺旋添加输送装置,可在直线复合运动中沿螺旋轴运动,料仓为斗式料仓,且设有下料缓冲板,有效分散螺旋输送装置垂直方向所受到的来自覆盖料的压力,并确定了进出料口尺寸、螺旋机壳内径、和传动功率。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思想,对电解铝阳极保温覆盖料震荡输送撒布机的整体造型和机械结构进行了设计,保证其输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桑叶提取物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叶中的抗氧化物质,以食用菜油作底物,采用碘量法研究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微波乙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最强,其作用与合成抗氧化剂BHT相当,柠檬酸对桑叶提取物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桑叶多糖,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评价桑叶多糖体外抑菌作用。实验考察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桑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观察桑叶醇提物和桑叶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证明:超声波提取时间50 min,液固比40:1(m L.g~(-1)),提取温度为70℃,其桑叶浸提液中的多糖得率达到5.50%,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桑叶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桑叶多糖对这两种菌则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叶原作为蚕桑的饲料,但也有药用,常作为中药煎服。桑叶中食物纤维素含量为14.5%,超过蔬菜和水果,矿物质中的钙、钠、钱也比蔬菜和茶的含量高。研究表明,桑叶具有抗尖激、抗衰老、增强机体耐力、降低血清胆固醇入调节肾上腺分泌功能等效果,并有滋补保健和康复等功效。当前日本对桑叶作为食品进入了制作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把刚采摘的桑叶放在热水中,加入少许盐,煮30秒钟,特有的青臭味和硬的感觉就有所改善。把桑叶进行沙、煮、拌和油炸后试食,以油炸桑叶得到好评。桑叶制成粉末,以一定比例加入面粉,可开发出桑叶面条、点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惯性负载与热效率,分析了惯性负载对发动机燃烧进程的影响,指出惯性负载对速燃期气缸等容加热起着重要作用,缸内峰值压力通常可达6~9MPa,热能得到充分利用,发动机具有较高的热效率.针对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惯性负载不足的缺陷,提出了机械、液感和机-液3种惯性加载方案.其中,机-液加载综合了机械加载能耗小,液感加载结构紧凑的优点,该方案采用节流阀控制液动机的流量,可实现对惯性负载的动态控制,是1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加载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桑叶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桑叶的抑菌成分或组分.方法:通过HPLC对桑叶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71个组分,采用色差法和琼脂法研究桑叶提取物不同组分对2种口腔常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桑叶的提取物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71个HPLC分离得到的组分中,组分31对两种细菌有几乎完全的抑制(抑制率>99%).而另外两个组分对伴放线放线杆菌有部分抑制.结论:桑叶提取物分离得到一个组分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桑叶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口腔抗菌药物和保健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淮稻5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在秧苗播种后的质量方面,以钵苗机插为最佳,毯苗机插次之,机械直播效果最不理想。在分蘖成穗率、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等方面,钵苗机插发挥出了最佳效果,相比较另外两种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桑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出桑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90℃,通过实验验证该工艺条件提取桑叶多糖,多糖得率为8.08%,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所有实验组对照,大于正交试验中9个组合提取率,这些条件的确定为桑叶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