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平衡指数等方法,对洪湖区域84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洪湖区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聚类特征明显,总体呈现“一核二带多点”的集聚型分布格局,河流、湖泊、路网和镇区1 km缓冲区是集聚热点区,并在“新堤-滨湖”区域形成分布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京市CBD、金融街、中关村等10个典型就业集聚区从业人员的自感健康测度问卷调查,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城市居民对其所处的就业集聚区的健康性感知,以期为北京的健康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案例支撑和政策建议。1)北京城市居民对就业集聚区的健康性感知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西南—东北方向优于城市中心区,西南方向优于东北方向;2)健身、饮食与居民自感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建成环境对于居民的健身运动和饮食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3)根据健身、饮食与自感健康测度的差异性,将北京10个典型就业集聚区划分为4种不同的集聚类型。  相似文献   

3.
测度地区卫生资源需求是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资源空间配置的前提.综合考虑地区卫生资源需求决定因素及空间相互作用,构建卫生资源需求指数,分析2000年—2010年中国卫生资源需求在地市之间的分布及变化.结果发现,中国卫生资源需求自西向东呈“高-低-高”的总体空间格局.西部的青海、西藏、新疆和川西地区主要因为居民健康需要水平高,卫生资源需求中高值地市连片分布,形成青藏地区高值集聚区和以藏中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卫生资源需求热点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卫生服务可及性高,卫生资源需求中高值地市集中分布,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高值地市集聚区和以苏浙沪为核心的中国东部卫生资源需求热点区域.中部地域整体上居民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较低,连片分布卫生资源需求低值地市,其中广州、武汉、成都等部分省会城市和豫北地区因卫生服务可及性较高,川云桂黔地区因健康需要水平较高而成为卫生资源需求中高值区,形成以甘川陕晋豫鄂湘为主的低值地市集聚区和以甘陕鄂湘赣为核心的中国卫生资源需求冷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以入围全国传统村落前3批名录的江西省传统村落(共125个)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平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集聚状态,各个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2个集聚中心,即赣东北的婺源县传统村落集聚区和南昌-进贤-丰城交汇的集聚片区,3个次集聚中心为抚州金溪县、吉安市城区和吉安县;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与海拔高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存在高-高海拔村落集聚、低-低海拔村落集聚现象,且绝大多数村落逐水系而分布;传统村落分布与社会环境因素关系密切,近一半数量的村落分布在距离县城、中心市较远且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南山区36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自行车使用频次及周边500 m缓冲区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 采用空间滞后模型, 在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区位、公共交通设施环境、自行车骑行环境和相邻站点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反映不同人群集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各站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 工作日高峰、周边公交线路数量、周边道路用地面积、支路长度、周边工业建筑面积、低档商服建筑面积和低档住房建筑面积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到最近地铁站距离和绿道长度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站点间公共自行车流量具有高度空间自相关性。建议规划公共自行车站点时应重点关注周边建成环境因素, 在布点和定价时充分考虑通勤等规律性需求, 并结合人口分布特点, 增加低收入人群集聚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银行空间分布、集聚特性、集聚区布局及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银行空间呈同心圆环状向心分布,并沿城市主干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城市层面,银行空间呈现倒"U"型集聚特征,距离为4.1km处显著集聚且趋势最强;中小尺度层面,形成了多层次的银行集聚区,一阶热点区数量多,集聚程度差异大,二阶热点区数量少,集聚程度相似,集聚方向与交通干线方向大体一致;空间尺度不同,银行集聚区形成机制差异较大,小尺度集聚区形成主要受到交通便利性的影响,较大尺度银行集聚区则更加关注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澜沧江流域居民地分布的一般规律,基于空间数据,从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坡度因子三方面对居民地进行分级分析,并对澜沧江主干线以及主要支流进行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地的分布根据其居民地类型以及级别需要对海拔高度、地形状况以及坡度情况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此外,居民地一般在近流域区域较远流域区域的分布更为集中,但数量变化较缓.该成果对澜沧江国际河流水资源环境空间分析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开放数据,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内的商业空间网点的集聚特征进行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距离方面,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体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多尺度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呈现了"先增后减"的倒U型态势.2空间密度集聚特征方面:上海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基本呈现内环内中西部面状集聚,内环外分散集聚,浦西浦东地区差别巨大的特征.3空间热点集聚特征方面:上海市中心城区3种类型的商业网点冷热点分布呈现冷点区域分割包围热点区域的空间集聚特征.对比空间密度集聚特征,应当鼓励发展具有高空间密度但表现为空间冷点的集聚区域,进一步完善该区域的商业结构,提升商业服务质量,使其形成新的商业热点集聚区域.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长,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居民假日出游的热点区域。该文运用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法、回转半径法、空间离散指数法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南宁市57处游憩地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游憩地距城市中心距离差异、分布空间的离散程度以及分布随距离的衰减程度,总结南宁市各类型游憩地空间分布不同的特征。得出随着距离增加,周边游憩地总数量随之减少。南宁市游憩地类型以自然观光型和人文观光型为主,其中,自然观光型游憩地空间分布呈近城和远城双集聚的形态,具有"双峰"现象,娱乐休闲型和度假休闲型两类游憩地数量比较少,在周边县分布相对缺乏。最后,基于相关分析结果,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保山市隆阳区为研究区,选取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3种典型地质灾害类型为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与多种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的集聚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划定其空间集聚热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隆阳区内滑坡、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灾害均呈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和规模随观测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各地质灾害的空间集聚特征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的空间集聚模式;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空间热点分布上差异与共生现象并存.管理者在灾害治理工作中需采用区别治理与统一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辅助治理城市交通违法行为,从源头减少交通事故,以福州市各县市区为研究区,对福州市交通违法数据按照交通违法扣分细则分类;然后,利用最邻近指数技术计算交通违法行为的聚集状态,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层次聚类和核密度3种算法进行空间热点识别.结果表明:福州市交通违法数据以点形式分布,主要聚集在三环内和福清市;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均为聚集型分布状态,中心点主要分布于福州市东南方向,福州市交通违法行为未来的高发区可能呈从主城区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市中心被商场和景区包围的八一七北路、东三环快速路与机场高速互通枢纽、连江县104国道东边居民区和学校为3类交通违法高发区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武汉市主要夜间经济载体空间位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模式、空间集聚区三个方面揭示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不均衡,汉口、武昌、汉阳分别形成大面积片状分布、“L”型带状分布、点轴分布形态.2)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均为集聚分布模式,总体集聚程度较高,各类型夜间经济载体集聚程度差异明显.3)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集聚于主要商圈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商圈周边形成6个主要集聚区,区域性商业中心形成多个小规模集聚点.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核密度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道路网特点设计了基于网络栅格剖分的网络核密度计算模型,得出路网空间下郑州市不同类型兴趣点(POI)网络核密度的分布结果,并借助三维可视化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直观表达,揭示了郑州市POI空间分布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1)网络栅格剖分核密度算法在路网空间下对POI进行空间密度分析,更好地反映了与交通强相关POI的分布规律;(2)三环内外的POI网络核密度结果有着显著的差别,三环可作为当前郑州市中心城区的边界线;(3)不同类型的POI在分布格局和聚集形态整体上差别较大,体现出行业之间巨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Changsha was one of the most affected areas during the 2009 A (H1N1) influenza pandemic in China. Here, we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2009 pandemic across Changsha municipal districts,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e incidence and the loca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predict high-risk areas of influenza A (H1N1). We obtained epidemiological data on all cases of influenza A (H1N1) reported across municipal districts in Changsha during period May 2009–December 2010 and data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basic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or 239 primary schools, 97 middle schools, 347 universities, 96 malls and markets, 674 business districts and 121 hospitals. Spatial–temporal K functions, proximity model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influenza A (H1N1) incidence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luenza A (H1N1) cases and spatial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 the infection risks. We found that the 2009 influenza A (H1N1) was driven by a transmission wav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study area to surrounding areas and reported cas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eptember 2009. We also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influenza A (H1N1) cases was associated wit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presence of nearest public places, especially universities (OR = 10.166). The final predictive risk map based on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high-risk areas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er areas of the study area associated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atial risk factors and high-risk areas to guide the prioritization of preventive and mitigation efforts against future influenza pandemics.  相似文献   

15.
以赣南地区5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平台,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赣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赣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大分散、小聚集,边缘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于都、瑞金、龙南是分布较为密集的县区;(ii)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是赣南地区传统村落形成发展的基础,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经济发展、城镇化等社会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保存延续有重要影响;(iii)传统村落的演化扩散发生在不同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风水文化对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地城市滑坡灾害影响区域的不确定性,选择重庆市中心城区典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空间热点探测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滑坡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壤侵蚀、降雨、水系、地表覆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人口密度和道路等12个影响因素建立滑坡因子数据库,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的驱动因素,并定量计算各影响因子的贡献权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进行准确性评估。最邻近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历史滑坡灾害点呈聚集型分布特征,空间热点探测与核密度估计均显示渝中区、沙坪坝区和巴南区北部是滑坡聚集程度最大的地区;在所有的影响因子中,人口密度、地貌类型和降雨对研究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而坡向和道路影响最低。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达到0.917,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地区滑坡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遥感数据和3S技术进行乡村聚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安徽省黟县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4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10年与2012年黟县各村镇之间的乡村聚落核密度估值呈较弱的聚集分布,2014年与2016年黟县各村镇之间的乡村聚落核密度估值呈显著的聚集分布状态; 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的Moran's I指数均大于0,黟县乡村聚落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2016年Moran's I指数较2014年的低; 黟县乡村聚落核密度估计值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聚集分布的趋势有所减弱,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在增强; 地势、河流等自然因素以及道路、城镇经济、人口变化等社会因素影响黟县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的演变。【结论】黟县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合理规划、聚落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Xuanwei and Fuyuan is extremely high. The air pollution, especially indoor airborne PAHs generated by burning smoky coal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bable reason. The air pollution may affect drinking water and soil through dry and wet deposition. 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s of PAHs in water and soil samples from Xuanwei and Fuyuan were monito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PAHs pollution on water and soil. No obvious PAHs pollution in water was found in these two areas, indicating that airborne PAHs have no apparent effect on the drinking water (well water). The smoky coal combustion from household and industry, such as the activities related to power plants, coking plants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oil PAHs pollution in these two areas. The soil pollution might be the reemission source and would pose long-term threat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of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但以燃煤为主的电力工业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力排放对华东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应用中尺度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针对两种不同的电厂减排情景模拟分析了冬季华东地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量和分布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模式能较好模拟华东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2)华东冬季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高值区为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及长三角地区,冬季大气环流条件不利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易造成污染物堆积;(3) 减排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电厂排放减半时华东大部地区SO2、NO2的浓度降低约10~30%,关闭时约30~50%;PM2.5和PM10在江西和福建沿海一带减少较多,电厂排放减半时约5%,关闭时约10%;CO基本不受电厂减排影响,仅降低1~2%;而O3在电厂排放减半或关闭时在华东大部地区增加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武陵山片区127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法等分析了片区博物馆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片区博物馆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型,集中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4大类型博物馆数量相对均衡,每个类型都存在高密度分布区;以国有博物馆和无级别博物馆为主,其中无级别博物馆呈集聚型分布.影响片区博物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度、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为了优化武陵山片区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从深入挖掘资源、响应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