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写书是当代审美文化中的独特文学景观,这种打着大众化散文的旗号。掀起的“散文热”现象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从中国散文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来看,名人创作的自传体散文无法达到精品散文的高度。从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来看,具有广阔市场的大众消费文化契合了当代审美文化中名人自传体散文的走向。对于这样的文化现象要持包容甚至是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广东著名客家籍作家程贤章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以反映客家的社会历史、表现客家人的的社会生活、弘扬客家文化为己任,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功地创作了一系列以表现家庭生活和伦理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情节剧电影,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类型的开拓者.其主要影片具有文化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生活故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叙事策略的大众化和创作主题的伦理化等审美特征,基本确立了中国电影注重社会伦理教化、审美教育与戏剧性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壮族“那文化”的生态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山壮族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那文化”,在这种文化常态中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人际和谐的观念是一种可贵的生态发展观,其理论价值在于:它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基础性的社会历史依据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体育影视的发展,应该对中外体育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包括其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从国产体育影视片当前的价值取向入手,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体育影视作品对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尤为突出,并规范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106-110
观音信仰在其不断的本土化过程中,逐渐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乃至民间民俗文化相适应,构成了中国社会中独特的观音信仰体系,其信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基于此,论文首先论述了观音信仰及其基本特征;其次,则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观音信仰的六种信仰方式做出了社会学视野下的具体分析;最后,将观音信仰放置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语境中,论述观音信仰如何实现从个人信仰到社会信仰的社会化机制建构,旨在揭示观音信仰及其文化内涵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构建出观音信仰及观音学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作为典型的浪漫主义牧歌型作家,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向一直被遮蔽、被误读,因此造成了全面解读其创作面貌的盲点,使他强烈的社会现实参与意识在这种遮蔽中不断被淡化。在启迪现代人性方面,沈从文通过自身特有的非理性和文化保守态度参与了现代社会改革。基于此种意义,他是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革命者。  相似文献   

8.
江西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形成过程。今天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中国共产党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展开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并不仅仅出于一种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正确看待和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发展前景的理论眼光和科学态度。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并且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情感上的普遍认同,既是红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征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生活所面临的时代处境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股市是中国当代社会市场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中国当代社会市场化的助推器。股市使当代中国人更普遍更深入地了解市场交易的奥秘,使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机会、风险、变数和刺激,使当代中国人心中有了更多的欲望和煎熬。中国当代股市小说形象地表现了股市作为中国当代社会的新元素所具有的文化新意。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交融,意识多元性,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社会。在这种状况下,主流价值取向的尚未形成使个体的自我诉求往往凌驾于基本的道德底线上,这种凌驾的极度膨胀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空洞化,直接威胁到社会和谐的发展。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由此而成为一个迫切和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晓芬 《科技信息》2011,(25):I0424-I0424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交融,意识多元性,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社会。在这种状况下,主流价值取向的尚未形成使个体的自我诉求往往凌驾于基本的道德底线上,这种凌驾的极度膨胀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空洞化,直接威胁到社会和谐的发展。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由此而成为一个迫切和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知识和西方文化载体的基督教大学在中国出现后就开始了本土化历程。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表现在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服务对象等方面。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办学经费的需要。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种本土化体现了外部嵌入和内部培育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土化就是要用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通过这种研究来作出我们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贡献。之所以提出本土化 ,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类学还显年轻 ,研究成果也少 ,普及不够 ,要实现本土化 ,还要解决本土化与国际化 ,教学与科研 ,普及与提高 ,理论与实践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化的真理的否定取向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这种否定取向叛逆性地表现为对民间笑谑文化的关注与认可。而在庄子的理论中,它则表现为无所肯定、无所“作为”,同时又入世顺物的“逍遥游”态度。  相似文献   

16.
"道"与"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人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线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所提倡的"重道轻器"之价值取向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赏识,曾一度主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取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走向。在新的社会历史阶段,应客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器观",并在中国当代社会建立新型"道器观"。  相似文献   

17.
足球运动的大众文化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现代意义上的足球运动以其独特的大众文化品性,在逐渐形成为“商品”的同时,也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在中国的当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品足球”的消费,社会大众拥有了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可以能动地面对足球所揭示出来的种种复杂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张增瑞 《科技资讯》2009,(36):233-233,235
中国设计文化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文化,而这种创新精神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易学对中国设计文化创新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成为中目设计文化生生不惠的动力之泺。研究另学的求变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客态度.和谐理念等与中国设计文化创新精神之关系,对当代设计新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攻克痛经难题,该不该庆祝?本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话题,因为饱受痛经折磨的女性不在少数,科研的真正目的就是"让生活更美好",惠及百姓生活.但意外的是,居然有对这种着眼解决生活难题的科研取向加以讽刺.偶然中有必然,这种社会态度的出现及获得追捧,不仅反映出公众对科研价值认识的误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的科研取向扭曲.  相似文献   

20.
旅美华人袁劲梅的小说致力于考察中西两种文化,并触及中国自身传统与现代转换的深刻命题。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作为哲学教授的袁劲梅以融入美国社会后的从容心境和偏激态度消退后相对理性的态度,以一种"跳脱"的姿态在轻松的调侃和揶揄中进行中西文化观照;在中国自身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当下视野中,袁劲梅的小说融进了中国内部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看到当代中国内部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及其复杂性。正是这样跨越传统和现代、融汇中西的文化视野,使袁劲梅能够从容地由边缘处建构新的文化身份,并以其丰赡深刻的理性哲思、高屋建瓴的抽象能力和妙趣横生的文字叙述,构成新移民小说中的独特一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