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对单位GDP能耗的各种影响因素,从定义出发,先后建立了单位GDP能耗模型、第二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模型、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生活耗能、高耗能行业产品单耗时单位GDP能耗的影响,为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分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陈佳  张仁寿 《广东科技》2009,(13):16-19
本文对广东省历年单位GDP能耗与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第二产业的GDP增长会导致单位GDP能耗上升.最后,本文还利用模型对未来几年的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凯 《创新科技》2019,19(4):10-14
在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耗需求的基础上,依据Kaya公式构建了碳减排约束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子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与单位能源碳排放、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等变量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从定量来看,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分别带动河南省单位GDP碳排放反方向变动0.336、0.024和0.0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降低中国能源强度、提高节能减排效果,采用42部门全行业增加值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数据,利用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部门能源强度(分为单位产品能耗和其他因素)、产业结构和生活用能以及42个产业部门各自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部门能源强度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活用能对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产业结构变化提高了中国能源强度;高耗能行业是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部门。因此要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不仅要努力降低部门能源强度,还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5.
李慧 《河南科学》2014,(10):2184-2189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对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最大的均为经济增长,而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联合发布的中国首份GDP能耗公报——《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 2005年广东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为全国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利用河南省2000-2012年的经济数据,采用平均指数分析法,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业人口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河南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经济增长速度.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空间差异现象较明显;由于自然禀赋不同,发展不均衡等原因,各地市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的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根据各地市的发展现状,确定经济增长的四种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的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现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能耗的高速增长。这是单位GDP能耗难以下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煤炭工业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也使山西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万元GDP能耗为2.76 t标准煤,单位GDP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造成全省煤烟型大气污染、酸雨和废渣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更严重的是,单一的产业结构无法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选取重庆市1995-2006年经济与工业污染数据,建立了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和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分析各类典型污染指标与GDP增长的演替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市单位GDP污染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近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演替轨迹与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吻合效果不理想,所选各项指标的二次拟合曲线都没有转折点的出现,说明重庆市还应该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和措施,以保证经济和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测算产业结构对碳减排的贡献程度,根据2000—2009年的GDP相关数据,在产业结构自然演进情景下,采用因素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0年的GDP相关数据,并测算各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及能源强度。结果显示:自然演进情景下产业结构对2020年实现全国碳减排目标的贡献率仅为35.86%。基于产业结构自然演进下无法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现实,拟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情景。比较分析两种情景所得数据,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结合其他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减排目标。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了1980—2009年重庆市的碳足迹,并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结构演进3个方面对经济发展与碳足迹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①1980-2009年重庆市碳足迹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且与经济增长呈高度相关性,二者呈倒N型曲线关系;GDP与碳足迹消长异步,总体呈"弱脱钩"态势;②1997—2009年,第二产业的碳足迹所占比重波动上升,第一产业的则波动下降,第三产业的碳足迹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并于2004年超过第一产业;③1997—2009年,煤炭消费产生的碳足迹占主导地位,石油消费产生的碳足迹于2004年超过天然气;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结构演进与碳足迹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结构演进.认为重庆市要控制碳足迹总量,较快地实现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强脱钩",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并加大科技投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传平  赵鑫 《河南科学》2012,30(7):981-984
根据1978—2010年度经济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协整模型预测出了2011—2020年能源消耗总数,其中,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7.72亿t标准煤.最后依据实证分析对我国能源消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大力发展节能工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控制居民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14.
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安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是最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区域综合实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选取三次产业产值、从业人员比重、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率等经济指标,对河津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化评价.结果表明:河津市第二产业的比重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煤、铝、焦、铁等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倾向明显,且过度依靠能源消耗.因而,河津市应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扩散拉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产业产值中单位GDP碳排放量的预测问题,系统分析了产业产值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关系,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动态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算法过程,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的无动态性,提出了改进遗传BP算法.根据2005—2014年北京等10个省市第三产业的单位GDP碳排放量相关数据资料,利用改进遗传BP算法预测各省市在2015年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误差值为-0.03,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06%,说明该算法在数值预测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朱成才 《河南科学》2014,(10):2145-2148
根据生产技术集,构建了一非径向环境DEA模型.结合2010年中国各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数据,运用该模型研究了能源结构调整对于潜在能源节约量以及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给定的能源消耗总量,能源结构的调整可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拥有最多的潜在能源节约量与碳减排量;但能源结构调整是一长期的过程,为了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需同时提高各类能源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大量统计数据说明宁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其重型特征决定了工业以采掘、能源和初级原料工业为主,能耗和水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对工业内部分行业能耗、水耗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宁夏工业结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调整工业结构的对策,即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改变工业倚重型的结构;调整工业产品结构,鼓励发展低耗能和耗水工业;对现有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品质结构,建立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监测指标;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9.
需求上升规律作用下的消费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需求总量增加和需求结构升级。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扩大消费增加需求总量,促进经济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和产业机制作用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过程。面对广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状况,通过采取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建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促进消费扩大等措施,有利于加快实现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