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催化剂催化聚酯的大分子酰胺化反应制备尼龙6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己二胺为原料,在溶剂环丁砜中进行大分子酰胺化反应制备一种半芳香聚酰胺(尼龙6T)。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分别与产品的反应产率、酯-酰胺基团的转化率和特性粘度的关系,得到制备较高产率、酯-酰胺基团的转化率和特性粘度的尼龙6T产品所需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催化大分子酰胺化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采用COMPASS力场和等温等压(NPT)系综来获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比体积、径向分布函数和形变等参数.在220-480 K范围内模拟体系的比体积、形变及相关径向分布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处出现拐点,最终确定了PET的玻璃化温度,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接近.  相似文献   

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冷冻介电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冷冻介电谱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液氮温度下冷冻下来的驻极体效应的不同微观机构分开,得到1个快极化和3个偶极取向慢极化成份.  相似文献   

4.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优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热塑性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比,PEN树脂在热学、力学、化学、光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日本山犁大学的功刀利夫助教授研制成将合成纤维边拉伸边加热,使纤维的分子再结晶,变成具有原来高强度纤维2倍强度的“局部热处理法”。这项技术成果也可用来提高塑料薄膜的强度,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实验,得到强度比原来增加3倍的塑料薄膜。功刀助教授研究的方法是提高尼龙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强度的方法,此方  相似文献   

6.
浅谈PET瓶包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华 《天津科技》2009,36(3):76-79
聚酯(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由对苯二甲酸(TPA)与乙二醇(EG)聚合而成的聚酯。PET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能,无毒、重量轻、透明度高、强度高、气密性能良好、化学性能较稳定。因此,PET瓶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及饮料包装容器。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FMA)为原料首次成功合成含氟大分子单体M1和M2。通过大分子单体法引入含氟支链,成功制备疏水性含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接枝共聚物P1和P2。接触角测试表明,随着大分子单体中FMA含量的增加,接枝共聚物的水接触角逐渐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接枝改性后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材料,接触角增大至128.8°。因此,通过接枝改性PET,可有效提高其疏水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分别进行酸、碱、盐处理,获得酸、碱、盐处理前后纤维的拉曼光谱,并对拉曼光谱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相比,Na OH处理的PET在波数大于1 750cm-1时强度低于未经处理的PET,酸性染料对聚酯纤维的亲和力比较高,H2SO4处理的PET拉曼光谱和不经任何处理的PET的拉曼光谱相比,发生明显变化,强度显著减弱.而Cu SO4处理的PET拉曼光谱峰值强度明显高于未经处理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峰值强度.表明酸处理能够抑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的振动模式,盐处理能够激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的振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己内酯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共混时,当共聚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含量小于66%时,体系呈现相容性,这种相容性可能与聚己内酯(PCL)羰基上的自由电子与PC芳环间可能存在的π-π络合作用有关,共聚物中分子内的相互斥力对相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了TCL80与PC的共混体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退火条件下,共混体系可以由两相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二氧化碳激光裂解色谱法(CO_2—LPC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萘酯,PEN—2.6)的裂解.分离采用具有弱极性(SE—30)的双分离柱,用模型化合物鉴定了特征裂解产物,根据裂解图谱,探讨了PET和PEN—2.6的裂解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鉴定中药所用TLC溶剂系统的选择.通过实验从30种溶剂系统中选出鉴定12种中药的行之有效的7种溶剂系统,并分别给出其R_f值,为鉴定中药的未知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同BP人工神经网络对不同聚合物溶液体系的活度进行了训练,共12个系统,613个数点,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263,在采用相同BP人工神经网络对聚合物PS与不同溶剂溶液体系的活度进行试练时,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212,而利用相同BP人工神经网络对同一聚合物不同溶剂溶液体系的活度进行预测时,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484。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套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混合剂高分子溶液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个样品池增加溶剂吸收量、利用汽相pVT数据测量值并结合物料衡算求得平衡时的汽液相组成的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汽液相的误差小于5%。用该装置测定了丁酮/甲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丁酮/丙酮/PMMA两个三元系在308.15K下的汽液平衡数据。结果显示,由于甲苯的加入,丁酮在PMMA中的溶解性有了提高,而丁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酶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两种形式:通过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直接以固态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溶剂中.讨论了反胶团(或w/o微乳浊液)系统在酶促反应、选择性提取蛋白质等领域的应用和固态酶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的性质和特点,并展望了这些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对防焦剂CTP的薄层层析流动相进行选择。用正交设计法安排实验,对其R_f值用极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找到了较好的流动相。  相似文献   

16.
以二醋酸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大量尝试性试验,找到了两种较理想的溶剂体系,即以单独丙酮为溶剂和以丙酮/二甲基乙酰胺(DMAC)混合溶液作溶剂,成功制备了静电纺二醋酯纳米纤维.通过热重(TG)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比分析两种溶剂体系下制得的纳米纤维与原材料在热性能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静电纺二醋酯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较原二醋酸纤维素差,且以丙酮/DMAC混合溶液作溶剂纺得的纳米纤维的热性能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HSQC技术对2种溶剂体系下奥美拉唑(Omeprazole)分子中特定碳原子的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2种不同溶剂体系下的T2值差别很大,证明了在DMSO-d6溶剂体系中该化合物存在一个分子内的化学交换过程.实验通过改变溶剂体系的手段抑制了化学交换现象,获得了理想的核磁谱图,并顺利地完成了奥美拉唑分子的结构确定,还对这一化学交换过程导致NMR信号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开链冠醚PAIV溶剂萃取分离锂同位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酰胺开链冠醚PAIV-40%正辛醇-60%磺化煤油,在不同酸度下对不同锂盐的萃取特性,测定季在1mol/L酸度下萃取1mol/L锂盐的^6Li单级分离系数,得到了LiCl,LiBr,LiI和LiTClA的  相似文献   

19.
On the basi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 and the spherical cavity approximation.the expressions of Gibbs free energies under equilibrum and non-equilibrium solva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equations with boundary conditions.The surface charges produces by the orientational polarization of equilibrium solvation are taken fixed in the case of non-equilib-rium situation ,for the slow-response of the orientational polarization to electron transfer of the solvent molecules.A new expression of solvent reorganization energy has been obtained and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electron transfer systems.NO^ /NO,NO2^ ,NO2,and NO2^ /NO,The solvent reorganization energies have been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0.
非有机溶剂液- 液和液- 固萃取体系及其在分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乙二醇-盐-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螯合剂-盐-水溶液等非有机溶剂液液和液固萃取体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以此为题,就该体系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作论述,以了解其研究现状、方向及该体系研究工作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