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翘嘴红鲌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鲌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 DOM 5 mg和LRH-A2 1.2μg HCG 1 000 IU PG 0.8 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了翘嘴红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的技术。结果表明:天然水域捕捞的翘嘴红铂鱼种在池塘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能够达到性成熟,其成熟系数为14.46,相对繁殖力为30.28。亲鱼采用一次性注射组合催产剂,自然产卵的方式,受精卵在孵化环道中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苗,LRH-A2 1.2μg+DOM5mg和LRH-A21.2μg+HCG 1000 IU+PG 0.8mg催产剂组合具有较高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3.
翘嘴红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翘嘴红鮊(CulteralburnusBasilewsky)人工授精的去膜受精卵的发育。结果显示,翘嘴红鮊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眼基和眼囊出现期、尾芽至肌肉效应期、心脏原基期至心脏博动期、出膜前期共11个时期。受精卵呈灰黄或青灰色,直径0.8mm左右,吸水后直径可达1.2mm左右,在水温2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60min孵化,积温702℃·h;初孵仔鱼全长2.3mm左右。  相似文献   

4.
翘嘴红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人工授精的去膜受精卵的发育.结果显示,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眼基和眼囊出现期、尾芽至肌肉效应期、心脏原基期至心脏博动期、出膜前期共11个时期.受精卵呈灰黄或青灰色,直径0.8mm左右,吸水后直径可达1.2mm左右,在水温2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60min孵化,积温702℃·h;初孵仔鱼全长2.3mm左右.  相似文献   

5.
翘嘴鳜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重链序列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 PCR和RACE PCR方法,从翘嘴鳜中克隆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cDNA全长。其开放阅读框有2?292个核苷酸,编码763个氨基酸的蛋白。虽然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该蛋白与哺乳动物MPO相似性为64%~65%,但分子质量大小相近。翘嘴鳜含有1个与人MPO相似的血红素基,1个保守的Ca2+结合位点,6个分子内二硫键,以及6个糖基化位点。由此推测翘嘴鳜MPO蛋白的空间结构及催化机制可能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将翘嘴鳜MPO的部分DNA序列连接到pET 32a c(+)载体上,成功构建了1个重组表达质粒pET MPO,该质粒在大肠杆菌(D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另外,利用重组蛋白N末端带有的6×His标签,通过Ni2 NTA柱纯化获得了翘嘴鳜MPO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饥饿对翘嘴鳜肝脏USP7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翘嘴鳜肝脏组织中克隆得到了USP7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MF000683)为4 319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翘嘴鳜USP7基因编码区全长为3 336bp,共编码个1 111氨基酸,其中180个带负电荷,137个带正电荷。翘嘴鳜USP7在饥饿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肝脏USP7基因在不同饥饿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呈现一个峰值变化,在饥饿4d时出现显著的上升且到达最高值;在饥饿7d时又逐渐下降,最终达到初始水平(P0.05)。本文结果发现饥饿后肝脏中USP7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翘嘴鳜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为鳜鱼的生产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翘嘴鳜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JF972568).翘嘴鳜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 496 bp,其包含13个编码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Control region区域.整个翘嘴鳜线粒体DNA利用率非常高,仅仅只有32 bp的基因间隔和35 bp的基因重...  相似文献   

8.
翘嘴鳜EST-SSR标记的开发及3个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野生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种质资源以及遗传育种,本研究从翘嘴鳜的EST文库中开发微卫星并筛选出22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陆水水库(赤壁)和沅江流域(常德、怀化)的3个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这些标记在3个群体中均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态性;共检测到134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观测等位基因数4~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90 1;观测杂合度0.675 4;期望杂合度0.748 7;多态信息含量0.701 0,表明3个翘嘴鳜群体在各检测位点中具有较好多态性.对数据进行F-检测,平均Fst值为0.038 3,说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低;而群体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显示:常德和怀化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大,遗传距离最小;而常德与赤壁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小,遗传距离最大.这恰恰与翘嘴鳜群体的流域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9.
杂交鳜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斑鳜(♀)×翘嘴鳜(♂)人工杂交F1胚胎发育的观察,详细描述了其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杂交F1的卵裂方式属于盘状卵裂,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2 h 30 min进入2细胞期,受精后4h 30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13 h进入原肠期,受精后19 h 40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22 h 30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受精后117 h 30 min仔鱼出膜.杂交F1的胚胎发育特征与母本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翘嘴鳜肝肾坏死症病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要呈现肝肾坏死症的翘嘴鳜病灶部位分离到9个菌株,其中3个菌株能通过人工感染在正常翘嘴鳜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用直接荧光抗体法对致病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分离的3个菌株均不同于过去从患病翘嘴鳜上已经分离到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1.
翘嘴鳜口服免疫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毅  周文豪 《江西科学》1998,16(3):166-170
将翘嘴鳜“肝肾坏死症”病原菌经福尔马林灭活的菌苗注射饵料鱼后,投喂翘嘴鳜,连续14d。于投喂结束21d后,通过检测受免鱼和对照鱼血清,体表和肠粘液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证实了口服免疫接种能使翘嘴鳜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鳜干扰素刺激基因Viperin(Virus inhibitory protein, 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interferon-inducible)序列中发现了2个微卫星序列,通过设计2对微卫星引物,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和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分析其多态性.结果表明:Viperin基因微卫星多态性在3物种高低顺序依次为斑鳜,翘嘴鳜和大眼鳜,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2394-0.8043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247,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因此,本研究的2对引物可作为鳜3物种遗传分析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RT-PCR、3′-RACE和5′-RACE技术,从翘嘴鳜胚胎组织中克隆得到UCP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登录号:KP244309)为2 917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翘嘴鳜UCP3基因编码区为930bp,总共编码309个氨基酸;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22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数35个。翘嘴鳜UCP3发育表达分析表明,UCP3在受精期、二细胞期、囊胚期、肌效期、心搏期、仔鱼期有低量表达,从囊胚期到神经胚期显著性增高并达最大值,神经胚期到肌效期显著性降低,肌效期、心搏期、仔鱼期都保持在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4.
鳜属3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实验室已有的转录组结果的基础上,从测序结果中随机选出部分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研究,并利用其中25个具有多态性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位点,对3个鳜属物种斑鳜、翘嘴鳜和大眼鳜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其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3个野生物种中共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2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96个.其中共有21个位点属高度多态位点,其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23 4,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794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1 0,这表明3个物种在各检测位点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对数据进行F-检测,25个微卫星位点的Fst值为0.040 0~0.634 0,平均Fst值是0.200 0,说明3个鳜属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存在差异,在部分位点处,分化程度较高.斑鳜和大眼鳜间Nei氏遗传距离最大,为1.773 4;翘嘴鳜和大眼鳜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71 4.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的UPMEGA法聚类分析显示翘嘴鳜和大眼鳜聚为一支,斑鳜独自为一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检测翘嘴鳜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实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PCR-direct sequencing,PCR-DS)检测翘嘴鳜AMY基因组序列的SNPs和微卫星位点,并使用创造限制酶切位点PCR法(created restriction sites PCR,CRS-PCR)和PCR-DS法对SNPs进行分型,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AMY基因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实验结果发现AMY基因第1内含子有一个SNP位点A1,第5内含子有3个SNPs位点(A2、A3和A4);此外,第5内含子中还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B1,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有9种单倍型.在翘嘴鳜群体中,4个SNP位点呈中度遗传多样性,而微卫星位点表现出高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杭州科技》2008,(2):6-6
项目突破了翘嘴红鲐、红螯螯虾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及鳃鱼、斑鳜和澳洲睡鳕等3个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在国内外率先对红螯螯虾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效解决了规模化同步产卵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及温度对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孵化时数(h)、孵化积温(A)与平均水温(θ)密切相关,h=4265.9θ-1.547 9,A=3.420 1θ2-168.99θ+2 786.1;有效积温为480.04~553.96℃.h,阈温度为7.01℃,但实际孵化水温须高于12℃,14~28℃胚胎均能正常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7~22℃,孵化率高于89%,畸形率低于16%。  相似文献   

18.
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鲤鱼脑垂体制剂(CPH)对遮目鱼进行诱导产卵。每次注射剂量HCG 10000国际单位,CPH 100亳克。每尾鱼注射两次,两次间隔时间为24小时。注射药物后,三尾雌鱼产了卵,其中一尾雌鱼所产之卵经人工授精,部分受精卵通过胚胎发育阶段而孵出了鱼苗。  相似文献   

19.
金鲈的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养金鲈3足龄可达性成熟。注射HCG或HCG 脑垂体均可诱导金鲈产卵。水温23~25℃,注射剂量为雄鱼300IU HCG 1粒脑垂体/kg,雌鱼剂量加倍或单独注射800IU HCG/kg,效应时间为28~30h,受精率为15%,孵化率为60%。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仔鱼出膜孵出需时27h。  相似文献   

20.
采用Schaal耐热实验法,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温度、时间对猕猴桃籽油自氧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抗氧化剂对猕猴桃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对猕猴桃籽油的自氧化过程有显著影响,温度的影响更明显;TBHQ对猕猴桃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均对TBHQ与PG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且抗坏血酸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优于柠檬酸;添加0.015% TBHQ+0.005% PG+0.01%柠檬酸或0.015% TBHQ+0.005%PG+0.01%抗坏血酸复配而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使猕猴桃籽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2个月延长至13~1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