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鸟类特有属物种分化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有的鸟类特有属包括朱鹮属(Nipponia)、雉鹑属(Tetraophasis)、锦鸡属 (Chrysolophus)、马鸡属(Crossoptilon)、血雉属(Ithaginis)、拟地鸦属(Pseudopodoces)、山鹛属 (Rhopohpilus)、藏雀属(Kozlowia)、朱鹀属(Urocynchramus)、蓝鹀属(Latoucheornis),共10属,其 中朱鹮属、血雉属、拟地鸦属、山鹛属、藏雀属、朱鹀属和蓝鹀属为单型属,雉鹑属、锦鸡属和马鸡属 皆为多型属.首先建立了这些特有属的地理分布数据库和生境分布数据库,并利用GIS(ArcView 3.1)软件进行水平和空间格局上的叠加分析,进一步对特有属的时空分布以及属内物种的分化予 以探究,确定了这些特有属的分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不同级别的物种特有性优先保护区域. 这些都为研究该地区鸟类的特有性、动物区系形成历史和物种分化,以及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 参考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的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保存的软躯体构造的叶足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研究,探究叶足动物这一灭绝类群与现生有爪类的亲缘关系.方法 将叶足动物化石与现生有爪类进行形态对比分析,详细讨论它们之间可能的近裔特征,从生物演化角度系统探究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叶足动物与现生有爪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论 现生有爪类极有可能是叶足动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侧支.  相似文献   

3.
利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鹀属(Emberiza)4种鹀(三道眉草鹀Emberi za cioides, 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 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 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在选取的39对引物中, 有11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 每对引物扩增带数为27~76. 共得到535个标记位点, 其中429个为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 比率达801%; 在UPGMA聚类关系图中, 4种鹀聚成一大类, 三道眉草鹀与白头鹀、 白眉鹀与灰头鹀分别两两相聚. 结果表明, AFLP可用于分析鹀属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栗鹀属于鸣禽类的一种,是东北常见的鸟类之一。本文对鸣禽栗鹀前脑发声核制核团HVc与RA进行了测量,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前脑HVc与RA核团体积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雄鸟的核团体积均大于雌鸟(P<0.05)。这表明造成栗鹀鸣啭能力的性别差异是由其神经结构的形态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昌黎县境内的冬季鸟类,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对昌黎县东北部进行了冬季鸟类初步调查,发现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白尾鹞(Circus cyaneus)、戴胜(Upupa epop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和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6种鸟类能够在昌黎越冬,其居留期属河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对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岩鹭(E.sacra)、大白鹭(E.alba)、中白鹭(E.intermedia)、白鹭(E.garzetta)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6种白色羽鹭科鸟类和其它8种鹭科鸟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分析比对及建立系统树.结果显示:黄嘴白鹭和岩鹭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白鹭聚为一支,三者间遗传距离小于1.05%,应归于同一属,即白鹭属;大白鹭、中白鹭与白鹭属种类遗传距离大于9.52%,而与鹭属种类的遗传距离在4.89%~5.46%之间,可见它们与鹭属的亲缘关系更近,应从白鹭属分离出来;大白鹭、中白鹭和牛背鹭三者与鹭属种类的遗传距离都小于5.46%,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综合(开鸟)亚科外群的遗传距离分类标准(6.74%~7.70%),支持将大白鹭、中白鹭和牛背鹭归入鹭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四川姬鼠属分类地位的研究及其种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姬鼠标本的30个外型及头骨变量进行多统计分析,并从形态学的角度对姬鼠属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存在6种姬鼠,并分属两个亚属;田姬鼠亚属和林姬鼠亚属;其中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和高山姬鼠(A.chevieri)的亲缘关系很近而进入前者,而大林姬鼠(A.peninsulae)、大耳姬鼠(A.latronum)、短尾类中华姬鼠(A.draco)和长尾类中华姬鼠(A.orestes)4种的亲缘关系很近而并入后者,且方差分析及T-检验表明这6种姬鼠的主要部分外型头骨变量的均值其差异显著,且部分近缘物种为同域分布,同时聚类分析表明在林姬鼠亚属四种姬鼠中以短尾类中华姬鼠、长尾类及中华姬鼠、长尾类中华姬鼠和大林姬鼠3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大耳姬鼠与前3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8.
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7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大亚湾群体和舟山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湛江群体最高;通过UPGMA聚类,7个群体88个个体明显分成3支,三亚群体单独聚为一支(Clade A),湛江群体的部分个体聚类为一支(Clade B),湛江群体剩余个体和其他5个群体的个体聚为一支(Clade C)。其中在分支C中存6个小的分支,这6支中个体间基本以地理群体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为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30对SSR引物和12个ISSR引物对苜蓿属(Medicago)及其近缘植物共11个物种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及UPGMA聚类分析显示,"阔荚类群"(subgen.Platycapos)的4个种在两种分子标记下都聚为一支,符合其相似的形态学特征;"阔荚类群"在SSR分子标记中与胡卢巴属(Trigonella)聚成一支,网脉胡卢巴(T.cancellata)在ISSR分子标记中聚在"阔荚类群"中;两种分子标记中,"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3个种间的遗传距离都最短;南苜蓿(M.polymorpha)在两种分子标记下的聚类结果有所不同,SSR分子标记下与胡卢巴属的亲缘关系更近。研究说明苜蓿属与胡卢巴属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苜蓿属内不同物种与胡卢巴属的亲缘关系有远有近,其中苜蓿属中的"阔荚类群"与胡卢巴属的关系最近,苜蓿属中其他物种与胡卢巴属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方法对雀科9种鸟类11个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即IQM(tRNAI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lRNAAla-tRNAsn-tRNACyB-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这些tRNA基因序列中可变核苷酸位点占15%,其中59%出现在环区,且存在插入核苷酸;茎区相对保守,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利用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以鹌鹑为外群构建了雀科9种鸟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黄雀与其它物种关系较远;鹀亚科中灰头鹀与雀亚科关系最近,而小鹀与三道眉草鹀比较特化,这与根据二级结构特征得出的结论相吻合.利用茎区序列构建的NJ树在鹀亚科物种的分类地位上存在分歧,可能是由于核苷酸数目较少,信息量小,在解决近缘物种间的分类地位时受到限制.结合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认为线粒体tRNA基因二级结构特征对于推断雀科属间的分类地位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热带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从海南莺歌海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株分离自近海沉积物的细菌菌株均属于Bacil-lus;8株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细菌菌株分为5个属,分别为Acinetobacter、Massilia、Pseudomonas、Pantoea、Paenibacillu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自近海沉积物的菌株YGHWSB2、YGHWSB3、YGHWSB4、YGHWSB5、YGHWSB6、YGHWSB10、YGHWSB21与B.amyloliquefaciens聚为一支,而菌株YGHWSB13、YGHWSB30与B.altitudinis、B.aerophilus、B.stratosphericus、B.xiamenensis聚为一支;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的菌株聚类较分散,YGHISB1、YGHISB2、YGHISB3、YGHISB4与A.johnsonii聚类;而其他4株菌株YGHISB5、YGHISB6、YGHISB7、YGHISB8分别与4个属的菌株M.haematophila、P.psychrotolerans、P.eucrina、P.peoriae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结果展现了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见莺歌海近海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资源分类地位单一,而潮间带沉积物由于所处环境变化多样,可培养细菌资源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2.
RAPD标记在桂花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个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34个桂花品种、6个桂花野生居群个体、5个木犀属其他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共检测了231个位点,其中20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90.4%).不同品种群的多态性位点频率差异明显,按大小依次排序为银桂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利用来自引物A11和M18扩增的21条多态性条带构建了桂花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该图谱可以方便地应用于桂花品种的鉴定.不同桂花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桂花品种的鉴定和亲缘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福建鸟类住白虫研究和5个新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调查4目、19科、19属、28种计1 074只鸟类,其中有 4目、12科、12属 16种共289只鸟类感染住白虫,平均感染率 26.0%。住白虫经形态学比较后鉴定有 14种,其中 5种为未经报道的新种,另有8种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铜川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类型、成岩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规律。通过对区内十余口钻井的岩心及地表剖面样品的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显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自生矿物晶间孔、裂缝孔隙以及填隙物内微孔。按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可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型储层(A类)、铁方解石强胶结型储层(B类)、压实致密型储层(C类)和裂缝-溶蚀型储层(D类)。这4类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差异大,A类储层早期绿泥石包壳及早期油气充注减缓了储层压实作用,属边致密边充注型储层;B类储层的压实减孔和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黏土矿物堵塞喉道降低了储层物性,属早期致密型储层;中晚期铁方解石胶结是C类储层低渗的主控因素,属早期含水后期胶结致密型储层;晚期裂缝和酸性溶蚀是D类储层物性改善的主控因素,属先致密后充注型储层。  相似文献   

15.
测定23种摇蚊亚科摇蚊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 Bank下载的25种该亚科摇蚊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摇蚊亚科物种的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运用MEGA5.1构建的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系统发育树表明:多足摇蚊属复合体中的斑摇蚊属、倒毛摇蚊属、内摇蚊属、明摇蚊属聚在一支,亲缘关系较近;狭摇蚊属单独聚为一支;长跗摇蚊属群中的大部分属的亲缘关系也较近;哈摇蚊属群仅有部分属聚在一起,均与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10日至2009年5月15日,利用样线法对大理洱海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洱海公园鸟类有18种,隶属于5目10科14属。就居留类型而言,留鸟14种,候鸟4种;从分布类型来看,古北型8种,东洋型6种,南中国型2种,季风型1种,不易归类型1种。该地的优势种为黑头金翅雀、树麻雀、小鹀和黄腰柳莺。洱海公园鸟类多样性指数为H=2.09,次生乔木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建筑区域的鸟类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辽宁北票义县组一件新的初鸟类(Avialae)化石,这是继中华神州鸟(Shenzhouraptor sinensis Ji et al.2002)之后初鸟类化石的又一发现。它以上颌无齿而具角质喙、胸骨发达且具龙骨突、前肢显著长于后肢等特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不同,以后肢第Ⅰ趾爪已反转而与其它3趾对握等特征与神州鸟相区别,该化石被命名为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Jixiangornis orientalis gen.et sp.nov.)。中国辽西新近发现的中华神州鸟和东方吉祥鸟(新属、新种)目前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真正具有角质喙和飞行能力的原始鸟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结合红外相机照相数据收集方法,对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在不同季节和繁殖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共43种,隶属于10目、19科、35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我国特有鸟类3种.按照居留类型分,有留鸟30种、夏候鸟5种,约占该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81.3%;冬候鸟3种、旅鸟2种,约占该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11.5%;依据动物区系划分,古北界鸟类较多,占65.1%.样线调查分析表明,密度较大的鸟类是大山雀、煤山雀、环颈稚和褐马鸡,优势种是稚科、啄木鸟科、鸦科、鸫科和鹟科,常见种属于鸠鸽科和山雀科,发现稀有种白冠燕尾;红外相机法调查结果表明,丰富度较大的鸟类为褐马鸡、环颈稚和红嘴蓝鹊,SPSS 24.0分析显示红嘴蓝鹊的平均海拔与时间显著相关.此外,利用两种调查方法首次在该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杓鹬、戈氏岩鹀和白冠燕尾.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变化的监测,而且也可为构建完整的鸟类保护与监测体系提供参考资料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5月,对玉林市交通占地、公园、校园、居民区进行鸟类的调查.初步记录到鸟类14种364只,隶属1目9科12属.结果表明:不同鸟类栖息地中分布的鸟类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有明显差异.校园和公园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群落特征指数高,而交通占地的鸟类种类较少,群落特征指数低.校园和公园、校园和居民区的鸟类群落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五倍子蚜与寄主植物DNA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蚜特指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几种植物上形成五倍子虫瘿的一类蚜虫.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五倍子蚜10个种共19个样本的mtDNA COI基因部分DNA序列(660 bp),从GenBank下载瘿绵蚜科Pemphigidae瘿绵蚜属Pemphigus、卷叶绵蚜属Prociphilus和棉蚜属Eriosoma及纩蚜科Mindaridae纩蚜属Min-darus种相应基因序列为外类群,构建五倍子蚜种之间的MP和ML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五倍子蚜10个种共形成3个大的聚类簇,圆角倍蚜属的红倍花蚜和倍花蚜、铁倍蚜属的4个种(亚种)分别以很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铁倍花蚜属的铁倍花蚜、小铁枣蚜属的红小铁枣蚜与倍蚜属的角倍蚜和倍蛋蚜聚为一支,但是其置信度较低.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下载五倍子蚜第一寄主盐肤木属Rhus植物cpDNATrnL-F区序列(980 bp),建立寄主植物种之间的MP和ML系统发育关系,与角倍蚜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但是五倍子蚜的聚类并没有完全和寄主植物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平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