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个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需求差异进行了调查,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存在的三个现象:投资者首先关注的是产品的安全性、其次是收益性、与国外市场存在着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其原因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品牌效应、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注重金融产品开发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安欣 《科技信息》2013,(8):112-11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汇投资已经逐渐地为人们所认识。而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外汇投资理财渠道也不断惠及广大投资者。然而,国内商业银行更多强调的是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往往被忽略。本文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中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服务水平,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发展成熟,并为商业银行创造着可观的利润。随着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中资银行中的发展时间还很短暂。与此相比,自中国放金融市场以来,外资银行纷纷在中国落户,而高收益的个人理财业务也作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受好评,而有些则不尽如人意。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对数家中、外资商业银行的调研访谈,结合了实地进行的调查问卷的数据,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中资、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服务理念的方面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金融消费者的满意度及金融消费习惯,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基于客户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的建议,以期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服务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商业银行理财客户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青岛市居民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考虑银行这一层次变量,运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来探讨影响居民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各商业银行间消费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同一商业银行内部,消费者购买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行为存在一定相似性。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受个人因素、收入因素、产品认知因素、银行服务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的个人理财意识逐步增强,投资理财业务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尽管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个人理财产品,但是我国的理财业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产品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分析和竞争力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赟 《科技信息》2009,(29):222-223
近年来,在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个人财富迅速增长,金融市场日趋蓬勃,个人理财市场的需求日渐凸显的大背景下,国内各金融机构在自身的经营范围内,竞相推出面向个人客户的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从银行到基金,从保险到信托,再到券商理财,形式日趋丰富,市场规模迅速壮大。与此同时,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个人理财产品竞争力,占据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首要课题。本文就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间代表性理财产品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不足,井提出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南龙 《科技信息》2012,(13):444-445
随着近年来人们收入的提高,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商业银行应从理财产品的创新,营销宣传,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着手,才能不断地完善个人理财业务。  相似文献   

9.
李铭 《科技信息》2010,(12):I0362-I036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理财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乏、营销渠道单一、信息系统支持缺乏及分业管理限制等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韩旭  荣萃 《科技信息》2007,(18):134-134,79
2004年开始,商业银行外币理财的销售逐步火爆,但商业银行不同营业网点间的理财产品的销售金额存在着较大差异。为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一家商业银行不同网点发售的12期外币理财产品销量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本文通过对成都居民理财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介绍了成都居民的理财状况,比较了不同收入群体对理财产品的偏好,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它的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是否因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而降低,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而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VEC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力的结论,并对此提出相关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归纳了商业银行境外投资理财产品的营销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境外投资理财产品营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规模增加、中间服务和个人理财产品的日益复杂化,需要足够灵活和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本文根据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特点,结合云计算与开放式金融标准,提出了基于虚拟资源动态分配和可定制流程的新型资金业务处理系统。通过采用排队论的理论进行模拟的性能分析,可以体现出与传统银行业务系统分配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底我国在法律上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的限制以来,外资金融入股我国商业银行的步伐大大加快.随着战略投资者在我国银行业所占份额逐步扩大,其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会逐步加深,因此对战略投资者进行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入手,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进行分析,论述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再结合影响股权定价的八种因素,从引入战略投资者规范的定价程序、适用的国际惯例以及引资所带来的"潜在价值"三个角度说明了国有商业银行出让股权定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理财产品作为银行一种较高收益率和较低风险的投资方式,迎合了投资者的需求。以平安银行财富"结构类(100%保本挂钩利率)资产管理类开放型98天人民币002期"理财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现金流贴现模型、LIBOR市场模型进行建模,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出该产品的理论定价,并与平安银行的实际定价相比较,分析其合理性。得出该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产品说明书中提到的最高到期收益率相一致,说明该理财产品的价值被低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时变二叉树模型方法研究了Bermuda型理财产品进行期权定价问题.首先,利用点估计方法对沪深300指数的历史数据进行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提取.其次,针对收益率序列和波动率序列的历史数据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而表明了收益率和波动率不为常数.再次,将未来时刻的收益率和波动率视为时间变量的函数,构造了时变参数下的二叉树模型.最后,对各类Bermuda型理财产品是否自动化再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指定理财产品的理论价格,结果表明对该类型理财产品选择自动再投资对投资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8.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选股和择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券商集合理财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经过了近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对其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判断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经理的资金运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论文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与以往对于基金的研究不同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虽然没有较显著的选股能力,但有着较突出的择时能力,而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与其业绩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魏韡 《科技信息》2008,(35):373-374
随着“理财”成为2007年搜索最热字眼,“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词汇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零收益”、“提前清盘”、“监管风暴”、“QDⅡ翻船”以及“雷曼黑洞”事件使大众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度直线上升起来。相对于股市的“冬天”。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却迎来了“艳阳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了解,究竟什么是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分类?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有何特点?本文希望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浅显分析,寻求这些问题的一些答案,为读者理解银行理财产品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性的作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机构投资者代表,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和深化体制改革作为中国股市两大情绪转换期的分隔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使用EGARCH模型(exponential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实证研究在不同股市情绪下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及个人投资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机构投资者行为系数η_1小于0,杠杆指标β大于0,交互项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减弱了股市波动性,且存在正杠杆作用,此时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影响较大;在情绪平淡期,η_1值远小于0,个人投资者指标十分显著,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性和个人投资者的正向影响最大;在深化体制改革时期,η_1的估计值为30.216,此时交互项不显著,表明此时机构投资者加剧了股市波动,但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作用不大。可见,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也不能对个人投资者行为起到持续的正向影响,因此监管当局需根据不同股市情绪灵活制定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