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甘薯病毒病调查及病原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病毒病是危害我省甘薯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硝酸纤维膜酶联免疫检测法(NCM-ELISA)对采自成都平原以及绵阳、南充等四川重要甘薯产地的301份具有一定症状的甘薯新鲜叶片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共发生包括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G病毒(SPVG)、甘薯退绿病毒(SPCFV)等至少4种甘薯病毒,分析得出,不同甘薯品种与地区之间的病毒种类及感染程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县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县粮地面积百分之三十左右。几年来,甘薯瘟的发生、蔓延,给我县甘薯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与甘薯瘟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初步摸清了甘薯瘟的发生为害情况、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并总结了群众的防治经验,为消灭甘薯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甘薯细胞遗传学研究仍存在的很多技术瓶颈,如功能基因定位等,总结了甘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包括染色体行为、杂交种染色体分析、甘薯起源与亲缘关系等.同时展望了甘薯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和亟待加强的方向,为甘薯遗传背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界首市五统甘薯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初.由原甘薯开发协会演变而来,是由界首市绿源高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以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开发甘薯产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宁紫1号"、"宁选1号"甘薯在贮藏100 d期间的贮藏效果,以期得出较为适宜的贮藏参数,并分析甘薯的营养和生理变化规律.以250 mg·L-1施保克溶液浸泡处理甘薯,置于7℃贮藏,以室温贮藏的甘薯为对照,定期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7℃贮藏结合施保克处理可有效降低甘薯的霉腐率,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黄酮的损失.此外,两种甘薯的α-淀粉酶活性在贮藏中均高于β-淀粉酶活性.7℃贮藏结合施保克处理可提高甘薯的贮藏品质,可以在甘薯实际贮藏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紫甘薯营养成分分析及休闲食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甘薯粉为原料分析了紫甘薯粉的营养成分,开发了紫甘薯馅饼休闲食品,并确定了紫甘薯馅饼的配方,为75%紫甘薯粉和25%糯米粉。同时研究了加热方式和包装方式对紫甘薯速冻馅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薯枣是我国甘薯产区一种较为普遍的加工食品,其味甘甜,口感柔韧,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甘薯枣已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的薯类食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甘薯枣产品质量,解决目前该产品所存在的淀粉糖化率低、“白心”多、色泽欠佳等问题,我们利用外源淀粉酶对甘薯  相似文献   

8.
对利用甘薯渣提取纤维的工艺以及甘薯纤维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甘薯渣制糖残渣提取纤维为适宜工艺。对甘薯纤维理化特性的测定表明 ,甘薯纤维是一种优良的食物纤维  相似文献   

9.
经水溶提取、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成功从广薯98中分离到两种甘薯糖蛋白组分SPG-1、SPG-3和一种甘薯多糖组分SPPS-2.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层析鉴定,均为单一的甘薯糖蛋白、甘薯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10.
甘薯长喙壳菌株3.2777,3.282,3.296来源不同,由于生理分化作用,致使他们在甘薯切片、PDA培养基和生长因素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不同,对甘薯优良品种徐薯18号的致病性有差异。另外,感病甘薯组织中的毒素含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刘保健 《今日科技》2006,(12):59-60
“紫甘薯”惊现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2006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人气最旺的要数展会上大家可以品尝的,由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带来的紫色甘薯。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末从南洋引入中国,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第三。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紫甘薯,是根、茎和心叶都是紫色的一类甘薯品种的总称。由于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等一类对人体有营养的保健物质而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摄食甘薯饲料与摄食基础饲料后SD大鼠的胃液pH,胃酸分泌量,十二指肠液pH等对比变化,研究了SD大鼠食用甘薯后其胃酸分泌及胃部环境情况,探讨了人体食用甘薯后造成烧心、泛酸等症状的原因.结果表明,SD大鼠摄食不同配比甘薯粉的混合饲料1h后,甘薯粉质量分数与胃液pH值及胃酸分泌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大鼠胃液pH值与胃酸分泌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础饲料原浆对HCl溶液的缓冲性能显著强于甘薯饲料原浆(p0.01).由此认为,由于食物存在缓冲性,进食后反馈调节刺激胃酸分泌,而甘薯饲料缓冲性较弱,导致摄食甘薯饲料的大鼠胃液pH升高不如基础饲料组显著,故摄食甘薯饲料后不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同时,也因为摄食甘薯后,胃液pH依旧保持在较低状态,故而易引起烧心、胃部泛酸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3.
象山县常年种植甘薯1900hm~2左右,但当地农民偏施氮肥现象普遍,甘薯产量一直不高、效益较低。增施钾肥可提高甘薯产量,由于甘薯是喜钾忌氯作物,而市场上供应的含钾素化肥大多数为含氯元素的KCI,过量偏施KCI不利於甘薯的正常生长,为此,我们从1994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甘薯地上进行了KCI用量试验,以探讨KCI最佳施用量,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我国广大甘薯产区发展甘薯加工产业化的意义 ,分析了我国甘薯加工的现状和加工产业化具备的条件 ,提出了进行甘薯加工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甘薯因其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优点,在我国广泛种植。但因其为无性繁殖作物,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1〕,被认为是引起甘薯品种退化、限制甘薯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新品种因感染病毒病而很快丧失其优良种性。虽然我国关于甘薯病毒症状的描述较早,但系统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牛峰 《安徽科技》2005,(3):26-27
甘薯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泛,适合精深加工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甘薯作为一种资源开发,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形式的转变,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逐步转化为经济作物,甘薯消费状况基本实现了工业、饲料、加工和食用三分天下.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病毒积累会导致种性丧失、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减产幅度可达20%~40%.目前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脱除病毒病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脱除病毒后能恢复其优良种性,增产效果显著.阜阳市1996年组织引进试验示范甘薯脱毒技术,并对其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组装配套改进和创新完善技术体系,形成了集甘薯育种、茎尖组培、病毒检测、试管苗快繁、工厂化育苗、种薯繁育、高产开发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紫心甘薯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系旋花科植物(lopmoeabatata L.),紫心甘薯是甘薯的一个特殊品种类型,它的茎叶和根块中除含有各种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两大类色素。紫心甘薯紫红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1980年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并培育了适合于工业化提取色素的紫心甘薯新品种,在当今大力提倡绿色食品的情况下,开发研究紫心甘薯紫红色素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将重点概述国内外紫心甘薯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日本人中兴起了一股甘薯热。男女老少都以吃五花八门的甘薯食品(如烤红薯、红薯酱、红薯酒等)为乐。其原因是日本科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多种特殊的药用保健成分,因而使甘薯的身价倍增。医学家们发现:甘薯含有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被破坏的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9.
以漂白甘薯淀粉为原料,对氧化-乙酰化甘薯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部分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氧化-乙酰化甘薯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乙酸酐添加量为为淀粉乳体积的8%,反应pH为7.0,反应时间1.5 h,通过以上制备条件可得取代度为0.029的氧化-乙酰化甘薯淀粉。酯化改性后的甘薯淀粉透光率与凝沉性大大改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性、酸碱稳定性、溶解度、白度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夏甘薯薯苗栽插的成活率,促进其初期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快根产量,是夏甘薯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于1964—1965年在高温(30℃以上)和不同的土壤湿度(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40、60和80%)条件下,进行了甘薯插条清水浸蔓的试验,将薯苗插入土中的数节浸泡24小时,可以加速抗旱性不强的胜利百号甘薯和52—45甘薯品种薯苗的复原速度,提高其成活率,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并提高块根产量。增产效果依品种而异,胜利百号和52—45甘薯品种,块根产量分别提高23.6%和8.6%,抗旱性极强的华北117甘薯品种,浸蔓后反而减产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