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一种以摄像头实现的可用于盲人视觉辅助的多运动目标快速识别并同步测距方法.该方法以深度学习多目标检测算法(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识别各类目标,并通过SSD输出的目标类别及检测框(bounding box)高度来提出测距模型,从而同步地获取多个目标的测量距离.本方法仅通过普通摄像头便能识别较多类物体且识别类别数量可拓展,能够将测距模块和障碍物识别模块同步执行,从而可对多个物体实时识别并同步测距.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识别障碍物,具有良好的测距精度,为盲人视觉辅助的一种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目标识别与跟踪领域的新方法,提高图像检测技术的水平,对现有的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目标跟踪三大模块,分别对每一模块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介绍、归纳.  相似文献   

3.
三维(3D)目标检测常见的数据格式为图像和点云,图像数据具有较好的目标识别能力,点云数据具有准确的空间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图像数据目标识别能力较强和点云数据空间信息较准确的优点,文中提出了基于点云俯视图重映射的3D目标检测方法Bird-PointNet.该方法首先将点云编码为俯视图格式,进行目标识别和粗略定位;然后将俯...  相似文献   

4.
基于推广卡尔曼滤波的目标高度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现役红外制导反舰导弹对舰船目标高度的识别方法,从而为此类导弹的最佳命中点选择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实际使用的导引头的技术条件,建立识别目标高度所需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推广卡尔曼滤波理论识别目标高度。结果 根据导引头的技术数据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试验,得到了目标高度的识别误差小于0.9m的仿真结果。结论 推广卡尔曼滤波识别目标高度的方法是选择最佳回调规律及确定最佳命中点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飞机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地面背景图像中目标识别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飞机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基于显著性特征提取的目标识别方法与序贯融合方法相结合.首先用最小错误概率准则来描述目标各个特征的显著性,由此得到按显著性从大到小排列的特征序列,再采用序贯的融合方法计算并更新目标的置信度.当置信度大于等于0.9时识别其为真目标.给出了运用此方法识别机场图像中的飞机目标的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方法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为解决车辆目标识别问题 ,采用基于推理的数据融合方法 ,分析了 Dempster- shafer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并将它应用于车辆目标识别的数据融合中 ,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融合后的识别结果较单传感器的识别结果好 ,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充分利用目标的散射中心对弹道目标进行识别,提出利用解线频调的方法,通过对距离向和方位向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对目标散射中心成像,然后从目标ISAR像中提取目标特征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匹配识别的方法实现对目标的分类识别。该方法利用提取的散射中心的位置和幅度信息,通过构造匹配度矩阵,进而与预设门限比较,判定目标类别。仿真实验及识别性能评估表明,该方法在设定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目标类型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标类型识别问题,在分析影响目标类别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了利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目标类型识别的原理,建立了目标类型识别的模型和方法。实例验证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目标类型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目标确认方法,解决小目标定位错误率高,并由此导致无效目标识别的问题.将已建好的目标模板看成一组随机向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一组特征目标;从原图像中检测可能目标,并将其映入特征目标空间进行重构;构造原目标与重构目标的似真度函数,根据该函数值可对检测目标进行确认或剔除,降低误定位率,确保了进入后续识别的目标为目标库中对象.将该方法应用在实测车辆图像车标定位识别测试,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似真度函数验证相比,目标定位准确度提高了16.5%;使用不变矩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车标识别,识别准确度比不使用似真度函数确认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贝叶斯概率的运动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简单并且有效地识别红外图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贝叶斯概率计算的目标识别方法。在初始帧中利用相关算法实现对目标的初始定位,分析当前目标识别属性,建立判别函数。计算当前帧中连通区域的概率判断其为目标类或者背景类。对当前帧中的目标定位后,更新模式向量,用于下一帧中该类目标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根据目标的识别属性,通过概率计算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运动目标,计算量小,所涉及的算法适于嵌入式系统实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给定弹目交会条件下计算导弹的最佳炸点位置的数学方法。模型适用于任意弹目交会情况,且适用于战斗部破片静态初速度任意分布情况。可用于引战配合数字仿真研究,优化引信、战斗部参数。  相似文献   

12.
引信目标的近场散射特性受到天线方向图、目标局部照射、弹目交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计算过程复杂。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FEKO的目标近场散射特性实时仿真方法,然后根据引信作用段的特点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对引信目标的近场动态散射特性进行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近场散射强度与导弹脱靶量和目标照亮区有直接关系,脱靶量越小,散射强度相对越大,且弹目距离较近时,由于照亮区的不同散射强度将出现较大起伏。  相似文献   

13.
格斗空空导弹的机动能力是全弹设计的核心,是总体设计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建立了导弹的动力学模型、运动学模型、推力矢量模型、目标运动模型,通过典型弹道的仿真,确定了导弹的机动能力,即导弹的最大转弯角速率和最大过载值,为导弹总体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相对论真错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相对论性纯纵向光多普勒效应公式可以被改写为与洛仑兹变换在结构上相仿的数学表达形式,进而给出新的洛仑兹变换数学表达形式,依此研判,狭义相对论是完全错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原理,研究弹目三维交会情形下的战斗部延时控制起爆模型。通过对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特点的分析,利用数学方法详细推导了在导引头提供不同弹目交会信息下的剩余飞行时间和延时起爆时间估算算法。研究表明,在战斗部的破片初速及衰减系数一定的情形下,延时起爆时间可以通过弹目距离R、极角θ、方位角ø、极角速度θ、方位角速度ø方便给出。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保证较高的引战配合效率是超宽带引信系统研究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为获得理想的引战配合效率,基于高斯脉冲的超宽带阵列引信,分析了弹目交汇过程中近程体目标的回波信号,指出不同方向上波形宽度与阵列方向图指向、目标方向角间存在的关系式,提出了利用回波信息估计目标中心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弹目相对速度,确定起爆点,实现最佳引战配合。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一维均匀超宽带阵列天线的回波进行目标距离、角度位置估计是可行的,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时间关键目标的巡飞弹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蒙特卡罗法对时间关键目标的巡飞弹的作战效能进行了研究.对战场环境、模型参数进行分析和设定,确立随机目标特征,以浮现距离时间推进,实现了作战效能仿真,给出了效费比.该模型引入了敌方指挥官的人效因子,体现了巡飞弹对时间关键目标的作战特点和战场的动态交互性,充分展示了巡飞弹作战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巡飞弹对付时间关键目标,具有较高的效费比和作战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瞄准下空空导弹允许发射区模拟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瞄准是为适应网络中心战而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针对网络化探测、网络化跟踪和网络化攻击的作战特点,分析了网络瞄准下空空导弹发射方式,给出了导弹允许发射区的计算方法;在所建立的导弹和目标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一维黄金分割法搜索了导弹允许发射区包络;结合网络瞄准下6种典型的编队形式,仿真计算了空空导弹允许发射区,将其与平台瞄准的发射区相比较,并总结出导弹允许发射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机翼变形角误差对空空导弹发射后截获性能的影响.根据某型导弹挂机后计算的载机机体坐标系与导弹弹体坐标系的相对角误差量,仿真计算了机翼变形角误差对导弹发射后截获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机翼变形角误差对导弹发射后截获性能影响大,必须对其进行补偿,否则载机在大机动情况下发射导弹,导弹将不能截获目标.并据此提出了对机翼变形角误差的补偿方法和解决途径.研究结果对空空导弹的工程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型号武器的目标优化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地面防空中多型号武器的目标优化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多目标通道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杀伤区的确定、各火力单位相对于飞机类、导弹类目标的射击诸元计算、目标优化分配模型的建立及其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