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O_4)_3·3H_2o—18c6—C_2H_5OH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液相的检光率,结果表明有了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4La(ClO_4)_3·3(18C6)·12H_2O·9C_2H_5OH;La(ClO_4)_3·18C6·3H_2O·2C_2H_sOH和La(ClO_4)_3·2(18C6)·3H_2O·C_2H_5OH)生成。分离制备了两种配合物,经化学分析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a(ClO_4)_3·18C6·3H_2O与La(ClO_4)_3·2(18C6)·3H_2O;用IR,TG,DTG及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十三种镧系离子(La,Pr,Nd,Sm,~-Eu~Lu)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呲哇啉酮(HPMBP)和邻菲啰镧(phen)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 Ln(PMBP)_3·phe·_nH_2O(Ln=La 时,n=2;其它 n=1).研究了它们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O_4)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液相的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5℃时形成了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La(ClO_4)_3·18C6·3H_2O·2CH_3CN和La(ClO_4)_3·2(18C6)·3H_2O·2CH_3CN。考察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液相还是在湿固相中,H_2O与La(ClO_4)_3的摩尔比总是3:1。制得了组成为:La(ClO_4)_3·18C6·3H_2O,La(ClO_4)_3·2(18C6)·3H_2O等的配合物。用IR,DIG,TG及电导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Y(Ⅲ)、La(Ⅲ)、Tb(Ⅲ)、Er(Ⅲ)硝酸盐与双希夫碱-N,N′=二亚水杨基乙二胺的固体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2Ln(NO_3),·3L·2H_2O,考查了这些配合物的溶解性、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性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分子式为La (Phen) 2 (Gly) (NO3 ) 3 ·3H2 O的固体配合物 ,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 -DTA等的分析测试 ,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 :所得三元固体配合物中 ,邻菲罗啉的两个氮原子参与配位 ,甘氨酸的羧基离子以桥式双齿配位于稀土离子 ,同时含有一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离子和一个配位水 ,故La的配位数为 8,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可写成 :[La(Phen) 2 (Gly) (NO3 ) (H2 O) ](NO3 ) 2 ·2H2 O。  相似文献   

6.
用1,4—二(2′—甲酰基苯基)—1,4-二氧杂丁烷和1,7—二(2′—甲酰基苯基)—1,4,7—三氧杂庚烷,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用 KMnO_4氧化,制得了两种键端为羧酸的开链聚醚配体: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H_2L~1)和2,2′—(1,7—二乙醚二氧基)—二苯甲酸(H_2L~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在甲醇或水介质中,制得了 H_2L~1和 H_2L~2的镧系元素固体配合物,通式分别为 LnL~1(NO_2)·nH_2O 和 Ln_2L(_3~2)·nH_2O(Ln=La—Lu,Pm 除外);在甲醇介质中还制得了它们的 UO(_2~(2+))和 Th~(4+)配合物,UO_2L~1·6H_2O,UO_2L~2·3H_2O,ThL(~1_2)·H_2O 和 ThL(~2_2)·5H_2O。  相似文献   

7.
在无水二噁烷中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苯酰丙酮(HBA)和山梨酸(已二烯酸,HSA)与 La(Ⅱ),Nd(Ⅱ),DY(Ⅱ),Yb(Ⅱ)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 UV、IR,热谱、X—光粉未衍射和浴解性等.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式为 Ln(BA)(SA)Cl·2H_2O[Ln=La(Ⅱ),Dy(Ⅱ)]、和 Ln(BA)_2(SA)·2H_2O[Ln=Nd(Ⅱ),Yb(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水杨醛和乙二胺合成的水杨甲叉替乙二胺为配体,与La(NO_3)_3·6H_2O合成了La—苯酚甲叉替乙二胺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摩尔电导等一系列测试,为确定配合物的组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Y(1)、La(I)、Tb(1)、Er(I)硝酸盐与权希夫碱-N,N’-二亚水扬基乙二胺的固体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2Ln(NO3)3·3L·2H20.考查了这些配台物的溶解性、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性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Tb-La混配的邻苯二甲酸-1,10-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确定,该系列配合物的组成为Tb(Ⅲ)xLa(Ⅲ)2-xL3·2H2O 和Tb(Ⅲ)xLa(Ⅲ) 2-x L3·phen·2H2O(L-邻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荧光光谱测试发现,在Tb-La 混配二元配合物中,随着Tb(Ⅲ)含量的降低,Tb的发射峰由强变弱,而在Tb-La混配三元配合物中,Tb的发射峰却明显增强,其原因可用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不同来解释.在二元配合物中能量主要被邻苯二甲酸吸收,且其激发三重态能级与Tb(Ⅲ)发射能级匹配较好,能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Tb,使 Tb的发光增强,所以当配合物中的Tb(Ⅲ)含量降低,其发光强度也随之减弱,La作为混配离子对Tb未起到敏化作用;在三元配合物中,能量主要由1,10-菲咯啉吸收,因其激发三重态能级不能与Tb能级有效匹配,能量只能经La(Ⅲ)有效传递给Tb(Ⅲ),从而使Tb的荧光增强,此时La起到了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镧系大环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合镧系硝酸盐 ( )的存在下 ,2 ,2 (-亚乙二氧基 )双苯甲醛与二亚乙基三胺在乙醇介质中形成了配合物 RE(OH) (NO3) 2 L· 2 CH3CH2 OH (RE=La~ Nd) (L是相应的希夫碱大环 ) ,且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 TG- DTA分析等性质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 [Ln(OH) (NO3) L] NO3·2 CH3CH2 OH,其中镧系离子的配位数为 8.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Th(Ⅳ)、U(Ⅵ)与N,N′亚乙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和N,N′-邻亚苯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的四个Schiff碱配合物:ThL_2·XH_2O和UO_2L·H_2O(L=MSEA和MSPA,X=0,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镧(Ⅲ)、铈(Ⅲ)与N,N’—亚乙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和N,N’,—邻亚苯基二(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反应形成的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热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这些新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LaL(H_2O)_2]NO_3和Ce_2L·nH_2O(L=MSEA或MSPA,n=0或4)。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高氯酸镧和甘氨酸、丙氨酸的混配型配合物.经化学分析、热重、差热、及与有关文献对比,确定其组成为{La2(Gly)5(Ala)3(ClO4)6·2H2O}n,纯度为98.85%.用溶解量热法在具有恒定温度的反应热量计上分别测定了298.15K时反应物和产物在2mol·L-1的HCl中的溶解焓.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出配位反应的焓变△rHm,进而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ΔfHm (La2(Gly)5(Ala)3(ClO4)6·2H2O)=-7146.92kJ·mol-1.  相似文献   

15.
稀土甘氨酸硝酸盐固体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生成的配合物 RE(NO_3)_3·(Gly)_4Ln=La.Ce.Pr.Nd.Sm.Eu.Gd.Tb;Gly=Gly(cine)进行了 TG—DTG.DSC 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比较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利用 Kissinger 公式计算了配合物的表现分解活化能;从 DSC 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相变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元配合物La(Et2dtc)3(phen)的热化学性质.方法采用了微量热法和燃烧法.结果铜试剂(NaEt2dtc·3H2O)和邻菲咯啉(phen·H2O)与水合氯化镧(LaCl3·3.94H2O)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三元固态配合物La(Et2dtc)3(phen).在298.15 K下测得了该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rHθm(l),为(-8.801±0.043)kJ/mol,计算了固相生成反应的焓变△rHθm(s),为(70.428±0.293)kJ/mol;配合物的恒容燃烧能△cU为(-17 455.98±7.98)kJ/mol,其标准燃烧焓△cHθm和标准生成焓△fHθm经计算分别为(-17 475.19±7.98)kJ/mol,(-1 257.78±8.84)kJ/mol.结论IR光谱表明该配合物中La3+与3个NaEt2dtc中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同时与邻菲咯啉中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3:2型固体配合物[Ln(NO_3)_3]_3(DB30C10)_2·nH_2O(Ln=La、Ce、Nd、Eu时,n=6;Ln=Sm时,n=5:Ln=Cd时,n=4)。研究了冠醚及其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其热稳定性,讨论了配体、硝酸盐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乙腈中的电导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水溶液体系中铕、铽与吲哚— 3—丙酸 (IP)形成固态二元配合物及铕、铽与IP、邻菲啉(phen)形成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成键特征。二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2H2 O ,三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phen ,其中Ln =Eu、Tb。在发光性能方面 ,三元配合物较二元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由七水氯化镧与水杨酸、8-羟基喹啉反应合成多元混合配合物,并测定该合成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以及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方法:应用溶解量热法分别测定了七水氯化镧、水杨酸、8-羟基喹啉和配合物在298.15 K、混合量热溶剂(VDMF:VEtOH:VHClO4=1:1:0.5)中的标准摩尔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根据盖斯定律计算了合成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以及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结果:该配合物的化学式是La(C7H5O3)2?(C9H6NO)。各物质的溶解焓分别为△sH mΘ[LaCl3?7H2O(s),298.15 K]=-96.45±0.18 kJ·mol-1,△sH mΘ[2 C7H6O3(s),298.15 K]=14.99±0.17 kJ?mol-1,△sH mΘ[C9H7NO(s),298.15 K]=-3.86±0.06 kJ?mol-1及?sH mΘ[La(C7H5O3)2·(C9H6NO)(s),298.15 K]=-117.78±0.11 kJvmol-1。反应LaCl3?7H2O(s)+2C7H6O3(s)+C9H7NO(s)=La(C7H5O3)2·(C9H6NO)(s)+3HCl(g)+7H2O(l)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91.57±0.33 kJ·mol-1。La(C7H5O3)2?(C9H7N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fHmΘ[La(C7H5O3)2·(C9H6NO)(s),298.15 K]=-2076.5±3.9 kJ·mol-1。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N‘—二羧甲基大环醚双内酯与铜(Ⅱ)、钴(Ⅱ)的4个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证,得到了两种组成的配合物:一种为ML·HNO_3·3H_2O,配体中羧氧、叔胺氮直接配位金属离子.另一种为MHL·NO_3·2H_2O,酸式盐。4个配合物中的醚氧或酯氧通过与配位水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来束缚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