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内蒙古毛登牧场蝽类昆虫多样性及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物学实验室保存的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蝽类昆虫标本的整理,已鉴定出蝽类昆虫7科23种,并给出了每种的分布和寄主及分析了区系特征.毛登牧场蝽类昆虫在中国各地理区划分布中具有一定的特有性,而在内蒙古各地理亚区划的分布中以广布种居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属级阶元对中国蚁科昆虫地理区划进行分析研究。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中国蚁科昆虫共有113属,各省(市、区)分布的属数基本上是由古北界向东洋界逐步递增。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各省(市、区)之间的聚类关系和现有的昆虫地理区系划分有所不同。本文还讨论了基于属级阶元进行生物地理分析的优势和聚类与实际的地理、生态情况不符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动物地理区划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及陕西省动物地理区划方案,结果表明聚类结果与区划方案基本一致,但台湾亚区和南海诸岛亚区与中国大陆动物区系差异较大。因此,应重新考虑这两个亚区的区划级别;属于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的归属问题也值得考虑;省,州级动物地理区划应较多地考虑生态地理的条件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4.
宁夏草原昆虫区系分析及生态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草原昆虫已知21目207科1374种,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金龟类(Scarabaeoidea)、蝗虫类(Othoptera)、蝶类(Rhopalocera)、夜蛾科(Noctuidae)和蝽科(Pentatomidae)5个类群,结合宁夏生态地理实际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并对草原昆虫的一般地域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基本分析,据此提出宁夏昆虫生态地理区划的初步意见,即3个区:六盘山森林草原昆虫区;黄土高原干草原昆虫区;荒漠半荒漠草原昆虫区。荒漠半荒漠草原昆虫区又分3个亚区:贺兰山、罗山草原昆虫亚区;河套绿洲草原昆虫亚区;荒漠半荒漠草原昆虫亚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对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应以分类学为基础,系统梳理我国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分布信息,建立翔实的数据库.用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研究有可重复性、结果有可比性.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逐步完成不同动物类群的地理区划研究,为我国综合性动物地理区划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已记载的小异长足虻属昆虫162种进行区系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小异长足虻属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5种分布型,以东洋界为主,其次为古北界;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4种分布型,以华中区为主;中国小异长足虻属昆虫广布种少,特有种多;跨界分布的种类较少,跨中国动物地理区分布的种类也较少,说明了中国小异长足虻属昆虫分布地狭窄,不善于扩散。  相似文献   

8.
福建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成分分布的地带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对闽南、闽中和闽北共9个地区含302处样地、74500m2的常绿阔叶林调查资料,以地区间植物地理成分相似性指数作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可分成地处福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闽中部和闽北部亚地带的三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温度变化成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划分结果和福建植被区划相吻合,表明福建常绿阔叶林植物地理成分的分布具较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点.另据福建各地带内同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和全区植被间植物地理成分的对比分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显示了地带性植被的典型代表性之一.  相似文献   

9.
福建海岸带灌草丛灌木地理成分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对福建全海岸带8个地区共含36处样地、480m2面积的灌草丛调查数据,作地区间灌木属地理成分相似性指数的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获得闽东南部和闽东北部两个地区组合,且它们依地区温度、日照等变化作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其划分结果同福建省植被区划和福建省气候区划均基本吻合,这表明福建海岸带灌草丛灌木地理成分具较明显对应于温度和热量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以属为分类阶元,对我国晰蜴类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的7个区,18个亚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划分可以明显地从爬行动物的分布中反映出来,但古北界区和亚区的划分则不能反映爬行 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东洋界中,西南区喜马拉雅亚区单独聚为一支,是与其爬行动物主要来自于印度半岛相一致的;而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则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聚在一起,说明将台湾亚区放在华南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首次将双聚类方法应用到经济区划领域,对中国各省份经济区域划分方案以及各省份经济增长模式等问题做了研究和预测,并将结果与传统的层次聚类方法的结果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层次聚类算法对于全国经济区划的整体分析结果相对直观并且应用方便,双聚类算法的结果在挖掘各省在某些属性集合下的共性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大安源森林生态景区观赏昆虫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8月对武夷山大安源森林生态景区的观赏性昆虫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安源景区观赏昆虫资源丰富,显著特色是蜻蜓,豆娘成群结队,蝴蝶随处可见,夜晚的水草边,萤火虫三三两两,清晰可见。采用昆虫种类与生境调查相结合,随机网捕与拍照记录相结合,共采集到观赏性昆虫120多种,分别隶属于12目,41科,67属。其中鳞翅目中的银白蛱蝶绣袖亚种为珍稀蝶类。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地线距离的改进谱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数据空间分布复杂、常规算法不能有效聚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新的相似度矩阵计算方式,根据故障数据流形分布的特点引入测地线距离取代欧氏距离作为数据间的关系度量;通过计算各数据点的邻域密度因子有效地识别和剔除了噪声点;利用基于密度的局部欧氏距离调整方法对流形间隙过小的区域进行了处理.在几个人工数据集和往复式压缩机故障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谱聚类算法对于具有流形分布、多尺度、有噪声、流形间隙过小甚至交叉等特点的数据具有很好的聚类能力,聚类准确率比常规的k-均值和MSCA谱聚类算法分别提高了50.86%和8.6%.  相似文献   

15.
宁夏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形成了宁夏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宁夏生态环境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37个生态功能区.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特点,确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提出了保护时策,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长乐市为例进行福建省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制定了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工作方案,对长乐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获得的资料和图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了与生态功能区划有关的生态环境类型系统及其编码系统;编制长乐市生态功能区划背景图,在背景图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和主要服务功能,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确定各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主导服务功能,并编制出生态功能区划图.  相似文献   

17.
昆虫作为变温动物类群,极易遭受高温胁迫的影响。研究高温胁迫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农林害虫的种群动态监测及地理适生区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笔者从植食性昆虫个体、种间互作关系、种群及群落3个层面,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国内外进展。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会对植食性昆虫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生理生化带来负面效应,但昆虫自身也会进化出一系列基于形态、行为及基因表达的热胁迫响应机制。高温胁迫对寄主植物、天敌、共生微生物的影响也能够通过种间互作传递给植食性昆虫,并导致寄主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3级营养关系发生变化。同时,高温胁迫还能通过影响昆虫个体及种间关系,间接影响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并可能导致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大爆发或衰退。最后,笔者认为此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为:在个体层面上,应优化高温胁迫处理方式并综合考虑干旱和降水等环境因子,开展农林害虫种群的长期野外监测,应注重高温胁迫对昆虫参与生长发育繁殖功能基因的影响;在种间关系层面上,应关注高温胁迫对昆虫关联的复杂多样的食物网及互作体系的影响;此外,应结合高温胁迫对不同昆虫种类自身生理特性和行为模式的影响,阐明温度升高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用FOXBASE和BASIC语言编制的地理系统交互式多算法聚类分区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以期达到在计算机上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实现聚类分析的全过程,并应用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来解决分区指标对分区目标有不同贡献时指标的权重问题。在静海县盐渍土综合治理分区中,使用本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结果: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普通人群高.结论:特殊人群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