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何自胜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1):82-85,145
对于官话入声字的消失,以往的研究多从方言类别和演变规律入手,重在描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透过复杂的语言事实来揭示入声为什么演变。通过对六安话完全舒化字的分析,从九个方面揭示了六安话入声舒化的途径和原因,这无疑会对江淮官话乃至整个官话入声的消失成因的进一步探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36-138
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的今读存在三个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相似文献   

3.
明代江西词人用韵大体可以分为14个韵部。阴声韵7部,阳声韵6部,入声独立为1部。词作主要反映明代官话语音,同时有方音流露。其中有的用韵特点反映了江西赣方言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4.
古黄河纵贯新乡地区,把新乡切割成西北、东南两大块。西部山西移民多,以晋语为主;东部人口则以河南官话为主。黄河迁徙后,中间故道便成为两边语言的融合带、过渡带,也成为新乡方言入声和尖团音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白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处陕西东南部,北隔汉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陕西省旬阳县毗邻。《白河县志》称"其地前临汉水,后枕上庸,下达郧襄,上通汉沔,亦秦楚要区也。"自古至今,白河都是陕西的东南门户,素有"秦头楚尾"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移民多次迁入,故白河方言同时保留了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三大官话和湘语、赣语等南方方言的成分,极富特色,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北宋蒙书《十七史蒙求》的用韵特色反映了11世纪江淮方言的"止遇摄合韵、前后鼻尾相混、入声塞尾弱化为-"等重要时音特点,这些特点在同时代同地域其他诗人的作品里都能得到验证。《十七史蒙求》江摄入声字所独有的-u尾二合元音读法,则填补了语音史上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7.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属于皖北中原官话区(除怀远县属于皖中江淮官话区)。在蚌埠方言中,“一时”的用法与普通话相比,有其独特的语里意义及语用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一、方言中的“一时”有哪些特殊的用法;二、对方言中“VP 一时”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三、方言中“一时 VP”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时态。  相似文献   

8.
张智 《科技信息》2012,(34):I0006-I0007
不仅汉语普通话会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负迁移作用,方言包括安徽方言也会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负迁移作用。笔者通过实际语音调查与测试发现皖中江准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层次上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要减少皖中江淮官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消极影响,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 ,其方言区划与周边的九江市 (包括浔阳区、庐山区 )、瑞昌市 (市区及大部分乡镇 )一样同属北方方言区 ,属于江淮官话。在赣语、楚语的包围圈内 ,这三地的方言在发音方法、声、韵、调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性 ,如发音时气流均匀流畅 ,入声韵塞音尾消失 ,并可延长 ,因此语调都显得比较柔和平缓 ,颇类吴侬软语 ;声母 [t ][t ‘][ ]与 [ts][ts‘][s]分明 ;韵母只有后元音 [浕],无中元音 [A];[t ][t ‘][ ]只拼 [ ]不拼[u],“猪”“居”不分 ;韵母有 [in]、[ n]无 [i ]、[ ];还有唐、宕、江三摄字的鼻化等等 ,…  相似文献   

10.
《随园食单》一书所用语言口语化程度极高,书中使用了许多方言词语,大多是吴方言,也有一些江淮官话,例如"飞面"、"干面"、"郁"、"走油"、"秋油"等。  相似文献   

11.
结合历史文献、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材料,论证了寿县方言表"丢弃"义上声词[p 24]的本字是古全浊上声字"拌"。今读上声的"丢弃"义是"拌"字本义,这个意义的"拌"在属于古楚国的汉语方言中原官话核心地区仍然使用。"丢弃"义"拌"字在兼并"秚"字的"搅和"义时处于"古全浊上归去"的历史音变时期,从而产生了本义今读上声而后起义变读去声的音变规律例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常村煤矿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通过采取调斜、打释放钻孔、退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促使综采工作面顶煤在初采期间有序垮落,有效地防止了顶煤大面积垮落引起的瓦斯超限。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以童年视角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童年的难忘往事,表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理想化家园景象和作者对这种理想世界的现实寄托.同时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也用冷峻和严肃的笔调,揭露了封建旧传统和旧制度对普通下层人民身心的迫害.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在连续语流中韵律词重音不仅会受到其所在韵律层级的影响,也会受到调型组合的影响。该文在大规模连续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的基础上,从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2方面对韵律词重音感知作了细致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条件下,重音感知呈现出规律性差异,主要表现为:1)随着韵律层级的上升,时长和基频都随着重音级别的增大而增大,但基频对重音感知的影响更大;2)在相斥的调型组合下,时长对重音感知的作用要显著高于其在相容调型组合下的作用;3)在连续语流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模式没有显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AX判别分析任务的方法,考察了零汉语学习经验的英语母语者在进行汉语声调辨别任务时的正确度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总体上被试汉语声调感知正确率较高,女性被试的感知正确率高于男性,男女被试均显现了阳平—上声、阴平—去声、阳平—去声最难区分,阴平—阴平、阴平—上声、上声—上声最易区分,其余声调对子的区分难度处于上述两类之间的感知难度等级。实验结果同时显示,反应时间与判断正确率基本成反比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其他因素例如声母、韵腹、韵尾等对于汉语声调的感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冯青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5):24-26,52
潍坊滨海方言的儿化和变调都很有特色,文章作了详细描写。儿化以卷舌为主要特征,伴有主要元音的后化高化或丢失等现象,有时还引起声母的变化。普通的两字组都是前字变调,曲折调、平调多变,降调多不变;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变调依前字的古音地位分两种类型;重叠的两字组变调与单字的古音地位有关,也与重叠后的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玉林话词法,有不同于普通话的构词形式:“中心语+定语”;小称形式有小称变调,也有小称变音;名词词缀以及动词、形容词重叠式,与普通话相比有同也有异。  相似文献   

18.
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涟水方言中首次发现有儿化现象存在。涟水方言儿化词总量较少,主要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词、称谓词和其他普通名词;儿化实读表现与儿化音节本身的韵母类别有关;老派儿化现象比新派丰富,较之于老派,新派儿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此态势主要与普通话渗透等因素有关。涟水方言儿化现象主要是历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