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鲁世军 《科技信息》2013,(14):320-320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更是如此,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各项主体能力,是学生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学生基本人格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庭杰 《科技信息》2008,(5):232-232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内在规律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一务,就是要承认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性,通过开发和调动人的主体性来积极地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格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浅析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秋 《科技信息》2010,(6):303-303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而构建的,它既要接受一定的主体性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又要解决实际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问题。现行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实践活动长期发展的结果。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完善。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要克服这些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健康完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芬 《科技知识动漫》2010,(14):117-117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人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所以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的那些反映规律性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持征,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科学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理一心理一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局部发展。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  相似文献   

6.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完善教育目标,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向和育人功能把潜在的价值逐步转化、内化为个体、个人的价值,其意义在于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不仅是主体自身发展需要,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教师的主体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要成为主体是以具有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为前提的。以此为前提,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一种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当教育内化了“交互主体性”的基本理念.教育就在社会中确立起主体地位.进而人也在教育、在课程中确立了平等、独立的主体地位.即在教育、课程中的“人”——教师、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确证其主体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师在课程决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地 ,高师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构建高师体育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主体教育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施现代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创造等综合素质 ,形成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维教育观 .通过对学生主体性参与教育过程的实验研究 ,实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目标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发展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体育课程是具有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本功能,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对体育专门阐述:“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教育。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的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抓智育没有载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载体也不行,重视教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德和心理素质,体育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1.
格鲁贝强调人的身体的重要性、主张人的身体是人的自然本性 ,他不仅把“人的身体”理论化 ,同时也强调“身体的个人性” ,他把“客观上的健康与技巧”当作不可缺少的教育课题 .格鲁贝把“我”作为世界的存在来把握 ,在“实体”(客观世界 )和“身体”对比的过程中 ,把身体作为“关系”提出来 ,即“我”(精神世界 )和“实体”(客观世界 )通过“身体”进行交流物体验 ,从而形成了“体育身体性”这一概念 .通过对“身体性理论”的认识旨在克服体育教学中主客观的分离 ,指出体育教育中必须做到身心的统一 .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师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构建高师体育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主体教育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创造等综合素质,形成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维教育观。通过对学生主体性参与教育过程的实验研究,实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目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教师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就教学课堂、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几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周伟达 《科技信息》2007,(1):183-183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德育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突出表现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它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使其具有主体意识,具有主体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但是,学校德育常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德育方法上,在德育过程中,也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追求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理智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个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决定着他的发展状况。在提高人的主体性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教育弘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视教育者为能动的、独立的主体,且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等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为了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必须贯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具有创造学内涵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创造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生体育教学不仅在于充实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 ,而且要求学生头脑灵活、反应灵敏 ,发扬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自 1993年明确提出推行素质教育后 ,一些以弘扬学生主体性 ,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为主题的教改实验似雨后春笋 ,相继涌现 ,如主体性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阶段。目前高职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服务性特点,能力本位特点鲜明。这种发展特点容易形成缺失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良心的"工具人"、"经济人"。本文本着体育培养学生美好生活方式、健全人格的美好愿景,对人格本位的内涵作了解释,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必要性在于:人格是人发展的归向、价值的归位、其主要因素构成了现代人的灵魂、主体因素构成人生大厦的梁柱。认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人格本位"的可行性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人格本位理念的契合性、体育是塑造生活方式的教育、体育课程显性与隐性特点易于人格本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强调在高职体育教育中人格本位为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既是当今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所在。生活作文摒弃了写作惯有的形式训练,以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通过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自由精神,在发展学生的言语创造力的同时,也孕育了学生的现代人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康永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3):109-110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