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转变地方旅游产业相对优势为区域旅游竞争优势.实施旅游合作对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尤为重要.以陕南安康、汉中两市旅游合作为研究背景,从旅游产品差异化视角,探讨以创新区域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区域旅游资源配置方式、建构合作竞争的价值网等合作途径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区域旅游合作理论为基础,对晋陕豫交界地带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晋陕豫交界地带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泛珠"背景下的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又是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享赋的基础上,对江西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特色和价值作了评价与分析,得出江西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在泛珠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规划区域旅游线路;引进新的开发主体实行多样化开发;做好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首次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钻石模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钻石模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几点启示:第一,根据市场需求布置旅游产业集群;第二,围绕核心旅游资源集聚;第三,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第四,健全相关与辅助产业.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竞争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主要形式.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位置优越.在遵循开发与保护、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整体推进、突出区域主题形象等原则下,实现黄河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大黄河旅游走廊,是黄河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参与区域竞争的必要选择.为此,黄河沿线各省区要加强合作,在编制全流域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旅游推广合作、共拓客源市场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合作是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闽东北五市(福州市、莆田市、宁德市、三明市、南平市)区域毗邻,山水相连,习俗相近,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旅游合作条件十分优越.分析闽东北五市区域旅游合作的背景与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闽东北五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战略、"一廊两轴三大片区"的空间布局及其主要旅游线路,研究闽东北五市区域旅游合作的政策激励机制、市场调节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人文融合机制提出搭建组织管理、产品互配、协商解决、营销合作、信息交流、绿色通道、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八大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重庆和成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重庆和成都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于地缘的亲近性和文化历史的渊源,成渝两地区域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合作优势和机会.本文介绍了成渝两地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论述了成渝两地合作优势,并对两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和领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竞争与合作是旅游地区域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旅游地之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分析合肥经济圈旅游合作的现状及旅游竞合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竞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旅游学的理论视角,提出成宁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根据成宁的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以及交通条件,认为应选择武汉城市圈、岳九成小三角以及沿武广高铁沿线核心城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设计了三种合作模式:基于资源差异的区域内部市场互换合作模式、基于区域整体资源整合的“产品——市场共享”合作模式以及区域旅游水平高度发展后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模式,针对成宁区域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北亚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现状,对实行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动因及障碍因素作以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旅游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包括以一体化思路配置旅游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旅游服务标准,打造一条龙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而旅游区域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还是从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方面来看,四川、云南和西藏都具有旅游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该文力主加强三地旅游区域合作,分析了这种合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区域合作的发展方略,为创设三地建设无障碍旅游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区域旅游大发展的必然途径,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品质的重要表现.通过对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的优化方案及其实施保障措施,旨在打造黄河金三角"古中国"的区域旅游品牌,弘扬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目前主要发展模式的今天,攀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对两地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进行梳理,提出两地进行旅游合作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导思想,并最终提出攀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区旅游合作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别山区旅游合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别山区旅游合作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大别山区旅游合作绩效评价结果为"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制大别山区旅游总体规划、提高旅游企业的参与度、加快旅游一体化进程等提高合作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要靠对区域线性分布的旅游精品项目的共建与打造来推动,使旅游精品项目成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西部地区也存在着不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的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及核心-边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空间布局应以多级旅游中心城市为发展极核,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以次区域旅游合作为重心,构建多层次旅游圈;以"三纵三横"干线为旅游重点走廊,形成跨区域旅游经济带.通过点、轴、圈,将中部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连成一片,由点到面,逐层展开,协同推进,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协作区域.  相似文献   

17.
蔡榕晖 《广东科技》2011,20(16):89-90
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董丹丹 《科技信息》2013,(3):315-315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区域政府必须放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从区域旅游发展的大局出发,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旅游的合作和发展。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发展现状,从组织协调机制、人才调配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旅游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旅游区划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从旅游区划的必要性和原则出发,结合枣庄市旅游资源分布组合特征及相关旅游发展条件,提出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区划构想,指出旅游区域不能各自为政,应走区域内协作、区域外合作发展的道路.通过联合开发,打破地区壁垒,形成旅游链,一起烘托、推广枣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0.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又是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享赋的基础上,对江西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特色和价值作了评价与分析,得出江西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在泛珠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规划区域旅游线路;引进新的开发主体实行多样化开发;做好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