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不仅需要公民的有序参与,而且需要社会管理及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评述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外在动力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从政府如何加强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构建公民有序参与的文化和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社会管理等层面,探讨了公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及参与模式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 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 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 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 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 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但政府能力的有限以及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服务与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实现农村社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通过对三亚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的实践及问题。认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农村社区治理参与者、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的整合者、农民利益的整合与传递者等诸多角色,但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参与环境与机制的缺失等限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从制度、思想观念、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协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使用"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党和政府社会建设理念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平台,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此,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把社区治理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探索如何构建公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为着力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良性社会生态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是否能够有效参与城市社区的治理关乎社区建设的成效,也关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当前,阻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其中,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单一是主要因素。社区居民归属感较弱、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治理的能力、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有三条:一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二是强化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三是健全社区居民的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建立相关各方共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可以使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也有助于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区域协作是当前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整合提升多部门防灾减灾救灾职能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区域协作的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问题体现为基础设施区域差异明显,减灾资源协调问题突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预案适用性和实用性弱且居民减灾意识和能力的薄弱,城乡社区减灾中领导力不足且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区域防灾减灾救灾协作的问题则突出体现在协作意识、内容、制度、机制等方面.本研究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应急管理部切实开展提升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效回应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社区治理:问题、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城中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隔阂、社区外援推力有限和内源动力不足是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现社区善治,必须冲破体制束缚、积极营造社区健康发展的体制环境;培育公民社会,增强社区意识,增进社区内原动力;加强政府有效管理,努力创建生态良好、安定有序的"城中村"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对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提高基层社区的治理水平、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参与主体地位不明确、公众缺乏公民意识、公众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渠道结构不合理等,是公众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城中村治理实践,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及社区参与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回顾,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对社区参与进行研究综述与评论:就乡村旅游来看,主要表现在乡村旅游概念界定、乡村旅游发展态度及乡村旅游治理;就社区参与来看,主要表现在社区参与概念界定、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参与模式和利益分配;就研究评论看,社区参与乡村旅游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大多从政府角度采取措施,社区内部的居民无法自由选择他们真正需要的政策和措施,关于如何增强乡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提升社区话语权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处理好国家诉求与公民诉求的关系。历史上,国家诉求与公民诉求呈现为紧张的内在关系,实质上表现为国家诉求的张扬和公民诉求的淹没。在当代中国,国家诉求与公民诉求表现为良性的互动关系,但这不意味当代中国国家诉求和公民诉求不存在抵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需要在国家诉求与公民诉求深层互动上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半城市化的社区,它容纳了多重身份的社区居民、多种行业的企业组织、多重社会关系、多种利益诉求,并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异质性。多种原因使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出现了权力"悬浮"的困境。转变治理观念、探索新的治理体制、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规范公权力的运行、重构官民之间的联系纽带是破解治理"悬浮"困境,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善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文章运用抽象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霞 《武夷科学》2010,26(1):109-113
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在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均表现出十分积极、重要的意义。笔者选择农业大县建宁县作为研究地,深入分析建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已经建立,建立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绩效考评体系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义务教育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义务教育支出改革,完善义务教育支出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按照适效性、时序型、强制性、经济性的原则建立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纳入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使用中央、省和省以下资金的所有项目按照单体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和整体综合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两种指标体系设计的指标来分别进行考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程,社区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由于多元主体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必然会产生多元主体间的博弈。博弈是中国社区多元化治理必须重视的现实,如何在博弈中实现均衡,需要政府、经济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的积极参与。真正的和谐社区是在多元主体间的博弈均衡中得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农村在防灾减灾体系中一直处于灾害频发却抗灾无力的状态。在社区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灾害管理重点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村社区参与防灾减灾的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文章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考察参与社区防灾减灾的多元主体,即村民、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分析影响其参与的因素,探讨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对西部农村防灾减灾的影响,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其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自治是村民自治在环境领域的特殊体现和具体样式,是村民自治的延伸。它关系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农村环境自治的基本诉求是培育农民的环境自觉和环境意识,走一条社会资本与制度资本相结合的治理道路。而社区凭借其规模小、稳定、同质性高以及拥有共同意识等优势成为农村环境自治的承载主体。社区作为通往农村环境自治的阶梯离不开政府的政治支持、充足的资源配置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积极参与也是社区环境治理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汉武帝以后有两千年的灿烂辉煌时期。这两千年璀璨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文治统一政府"基础之上的。"文治统一政府"是中国的一大创举,它又被称作"贤治政府"、"仕治政府"。这样的政府首先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地方的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如此以来国家就可以凝聚全国的力量来做大事;其次政府官员大多是由平民中的贤者充任,各级官吏都在公开的标准之下统一选拔,人人不论贫贱富贵都有机会参与政权。中国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之下,创造了令后人惊叹的灿烂文明。现在我们不禁要问创建这样的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