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究中药复方多糖对鸡新城疫抗体含量、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g G、Ig M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将200羽黄麻肉鸡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0羽,于7、28日龄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各试验组鸡于8日龄分别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纯化中药复方多糖,连续7 d;采集21、42、56、70日龄鸡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新城疫抗体、Ig G和Ig M含量,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鸡新城疫抗体含量、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g G、Ig M的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中剂量组免疫增强效果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免疫增强效果高于低剂量组。由此可见,中剂量多糖免疫增强作用优于高剂量和低剂量,为增强免疫作用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的抗病毒作用机理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水萃取法制备抗病毒中药复方浸膏制剂,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和高剂量中药组,在免疫接种NDV-Lasota株灭活疫苗的基础之上,以IFN-γ(干扰素γ)为检测指标,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雏鸡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诱导实验雏鸡在免疫应答过程中IFN-γ产生的作用,诱导作用可能与中药剂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复方中药制剂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党参、白芍、熟地、炙黄芪、补骨脂、枸杞子、山药等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散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复方中药制剂能显著地降低产后奶牛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Sγ-GT)、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的活性(P<0.05);血清酮体含量(KB),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减少(P<0.01);血糖(G)含量升高(P<0.05);血清钙,无机磷的含量维持正常水平;并能有效地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肝脏功能,维持奶牛的正常代谢,预防奶牛围产期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肿瘤伴慢性病贫血(ACD)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肿瘤患者铁代谢参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EPO水平;观察3种细胞因子及患者血清对骨髓红系集落生成单位(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肿瘤伴ACD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而低于IDA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血球压积、血清铁水平负相关;TNF-α、IFN-γ可抑制正常骨髓CFU-E生成,患者血清可抑制自身骨髓CFU-E生成,rhEPO可部分纠正细胞因子对CFU-E的抑制.结论:TNF-α、IFN-γ和EPO与肿瘤伴ACD造血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法检测16例新疆经典型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及6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中IL6、VEGF、TNF-α和IFN-γ血清浓度。探究了经典型卡波氏肉瘤发病机制与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n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紊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清IL-6、VEGF和TNF-α在KS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40、0.002和0.043)。IFN-γ在KS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值为0.067。这说明,血清IL-6、VEGF、TNF-α的紊乱与经典型KS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杏鲍菇菌糠多糖对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超声法提取制备的杏鲍菇菌糠多糖与基础饲料混合制成低剂量(200 mg/kg)、中剂量(400 mg/kg)及高剂量(800 mg/kg)三种多糖饲料。用48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杏鲍菇菌糠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连续饲养60 d后,测定小鼠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因子IFN-γ、TNF-α及IL-6含量指标。结果 杏鲍菇菌糠多糖组与空白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提高脾指数(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脾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同时能提高免疫因子TNF-α、IL-6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IFN-γ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的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TNF-α及IL-6含量(P<0.01)。结论 杏鲍菇菌糠多糖对小鼠的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巴韦林阳性药物组、痰热清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用MTT法、淋巴母细胞法、巨噬细胞NO2-释放法、ELISA法测定T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I、L-2及IFN-γ的活性I、L-4及TNF-α浓度.痰热清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明显增强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明显提高模型组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含量;痰热清注射液明显提高模型组肺匀浆中IFN-γ及IL-4含量,降低肺匀浆中TNF-α含量.痰热清注射液直接刺激T,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通过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等作用调控Th1与Th2细胞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牛种布鲁氏菌2308紫外诱变株毒力和免疫效果,本实验以S19疫苗株为对照,用牛种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紫外线照射组(2308△rwbk A、2308△romp25和2308△rery)和非照射组(2308△wbk A、2308△omp25和2308△ery)分别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小鼠巨噬细胞内的细菌进行计数评价毒力致弱情况;用牛种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紫外照射组、非照射组以及S19疫苗株分别以1×107CFU/0.2 m L免疫4-6周龄昆明系小鼠,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布鲁氏菌Ig G抗体和IFN-γ细胞因子,同时分离脾脏,CFU计数布鲁氏菌胞内菌数量;用2308强毒株以3×108CFU/0.2 m L腹腔感染各组免疫10周后小鼠,脾脏CFU评价各受试组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紫外线照射后的布鲁氏菌基因突变株其CFU较紫外线非照射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S19胞内菌CFU;与S19疫苗株相比,2308△rwbk A和2308△rery紫外线照射组与其对应的2株紫外线非照射组在不同检测阶段,其Ig G和IFN-γ含量水平相当,但2308△romp25紫外线照射菌株组在第6、8周,其Ig G和IFN-γ含量均高于2308△omp25紫外线非照射菌株组和S19免疫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攻毒实验表明:经过紫外照射的romp25缺失株产生的保护力高于其它未经过紫外照射的缺失株,但低于S19疫苗株免疫效果。结论:紫外诱变株romp25毒力进一步降低而且能够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肠愈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2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肠愈宁颗粒,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8)、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3(C3)进行观察,比较二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 G、TNF-α、C3、IL-8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利用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抗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肠道运动功能,疗效良好,应用意义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荷瘤小鼠腹腔注射亮菌多糖后,观察其对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及对IL-1、IL-2、TNF-α、IFN-γ诱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亮菌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对Con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荷瘤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促进荷瘤小鼠机体细胞分泌TNF-α;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提示亮菌多糖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Graves病(G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GD新的诊断指标.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试验组68例GD患者和对照组29健康人IL-6、IFN-γ、TNF-α血中浓度,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成员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结果:试验组GD患者血中浓度IL-6、IFN-γ、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FT3、FT4分别与IL-6、IFN-γ、TNF-α不相关(P>0.05).结论:IL-6、IFN-γ、TNF-α参与了GD的发病,在G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似可作为诊断G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方黑骨藤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分组并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观察复方黑骨藤低、中、高剂量对AA大鼠足肿胀、体重、器官指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的影响.结果:复方黑骨藤能有效抑制AA大鼠足肿胀,降低胸腺指数,下调AA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水平.结论:复方黑骨藤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及减少IL-1、IL-6、TNF-α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炎消肿和阻止关节软骨破坏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MMSCs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8周后,通过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白介素-1(IL-1)、IL-2、IL-4、IL-6、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p0.05),而IL-4和IL-10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BMMSCs组IL-1、IL-2、IL-12、TNF-α和IFN-γ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而IL-4和IL-10上调(p0.05).进而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对照组脊髓组织的结构正常,神经细胞形态完好;模型组脊髓组织内出现大量炎性细胞;BMMSCs组脊髓组织内没有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由上述结果可知,BMMSCs对EAE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减少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对脊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蒙药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对Con A致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对IFN-γ/STAT1/VCAM-1通路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古日古木低、中、高剂量组、古日古木-13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1h后,尾静脉注射Con A 20 mg?kg-1致免疫性肝损伤。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程度;蛋白质印迹检测肝组织STAT1、p-STAT1、VCAM-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可降低Con 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的含量(P<0.05);能够明显抑制Con A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可降低STAT1、p-STAT1、VCAM-1蛋白表达量(P<0.05)。可见古日古木和古日古木-13对Con A所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NF-γ/STAT1/VCAM-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并探讨脾多肽调节剂治疗重症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功能.重症患者、普通患者、正常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对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用普通对症治疗加脾多肽免疫调节剂,对照组用普通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的变化.重症患者、普通感染患者和正常人T淋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比较:Ig G、Ig A高于正常人,且病情越严重越高,Ig M、CD4+、CD4+/CD8+都低于正常人,病情越严重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无统计差异(P0.05);重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普通对症治疗加脾多肽,对照组用普通对症治疗,两组治疗前免疫各指标无差异,两种治疗前后Ig G、Ig M、CD4+、CD4+/CD8分别有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比较,治疗组Ig G、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患者病情严重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重症登革热患者通过脾多肽治疗,可以提高、改善患者免疫指标,有利于恢复免疫功能.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痛泻二草方)对过度训练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及小肠组织N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过度训练后大鼠血清TNF-α含量和NO水平显著升高,痛泻二草方对这种变化有显著干预作用.结论:痛泻二草方可通过调节NO水平而调节结肠粘膜血流、减少粘膜炎性细胞浸润;通过降低血清TNF-α含量,减轻肠组织因免疫介导作用而导致的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9.
构建花生过敏小鼠模型,经腹部皮下注射抗原疫苗治疗小鼠,观察治疗小鼠体征;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 E和lg G2a水平;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FN-γ水平,进行小鼠小肠切片HE染色,以探讨新型抗原疫苗Ara h2-IL-18对由花生引起的肠粘膜过敏反应小鼠模型的免疫治疗疗效及作用机理.实验表明:新型疫苗Ara h2-IL-18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使小鼠过敏症状减轻,治疗后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 E水平降低,特异性Ig2a水平升高,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水平下降和IFN-γ水平上升.另外,肠道组织HE染色显示,Ara h2-IL-18治疗组小鼠小肠绒毛结构较清晰,顶部略有糜烂现象.新型疫苗Ara h2-IL-18可减轻过敏小鼠肠道炎症反应,具有特异性治疗花生过敏疾病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测定 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前后血 Ig G、Ig A、Ig M、C3、C4水平变化。结果 :各期高血压随着病情加重 ,Ig G逐步升高 ,其它指标无明显改变 ,经有效降压治疗后 ,Ig G等免疫学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 ,对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钙离子拮抗剂 (CBB)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其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 ,发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体液免疫的指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