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王德春先生的论著<现代修辞学>革新了传统修辞学的写作模式,"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修辞的性质和作用",并将重点放在以言语环境为基础,探寻话语整体和言语规律,从言语修养诸多方面将修辞研究提升到建构修辞理论的高度.<现代修辞学>是国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修辞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为建立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艰苦努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言语科的高材生,其言辞才华在经史典籍中多有记载.子贡不仅在口才上颇有才华,对修辞也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其身份和履历促成其修辞观,其修辞观反过来对其造成了影响.子贡的修辞才能对他所在的时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其修辞观影响了儒家文化的形成和传承.理解子贡的修辞思想,对于理解《论语》的编撰思想以及儒家修辞思想的发展形态和发展历程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修辞学>区分了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提出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并把信息论、控制论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阐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的概况等.<现代修辞学>从多角度开拓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变异修辞是普通修辞的一个分支。贾平凹小说的变异修辞手段主要表现为词性变异、词语的其他变异和句子成分变异。变异修辞对贾平凹小说的审美功能和言语风格都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口语导游辞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语体,其修辞主题在具有口语修辞的动态性特征的同时又具有书面修辞的静态性特征。导游员角色二重性的特点决定了他所使用的言语的修辞方式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复合性特征。从导游言语辞格频度分布次序来看,由于景观类型的内涵不同,因而其导游言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导游言语的取向比较明确,可以预设。文化景观的导游言语的取向具有综合性、不可预设性。  相似文献   

6.
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言语表达的社会效果,使言语接受者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检验修辞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言语接受者的心理认同度。易懂、易记、易感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言语表达社会效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阐释了"三一语言学"的"得体性原则"与人文主义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得体性原则"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中庸、和谐的精神内核,强调言语的温柔敦厚、含蓄蕴藉,重视修辞的文化构建功能和社会道德评判功能.言语修辞具有非理性色彩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民族文化在言语表达中的反映,表现为修辞要求言语表达符合民族的规范化、艺术化、习俗化、体式化。  相似文献   

9.
周雯雯 《科技信息》2010,(27):110-110,31
本文从修辞的角度,特别是修辞问句的角度对公共演说中的说服力进行语用学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问句;修辞问句、语用前提和说服;修辞问句、礼貌,和说服。作者认为,修辞问句间接表达了要求、劝说等行为;语用前提的设置也使听众更易接受其观点;它也礼貌地维护了听众的消极面子,减少了面子威胁。可见修辞问句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  相似文献   

10.
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言语表达的社会效果,使言语接受者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检验修辞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言语接受者的心理认同度,易懂、易记、易感是言语表达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言语表达社会效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民族文化在言语表达中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是民族文化在言语表达中的反映,表现为修辞要求言语表达符合民族的规范化、艺术化、习俗化、体式化。  相似文献   

12.
对立统一的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是思维的轨迹。言语修辞属于动态的语用范畴,千变万化的修辞意识和手段,往往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汉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语言,其修辞中对立统一的现象大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修辞与语法之间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言语主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文外叙述者,一类是文内叙述者,一类是小说中的人物。这些言语主体的抒情的话语,虽然由于言语主体的身份不同,在小说中所担任的角色也不同,因此,这些抒情话语,不仅意味各不相同,而且,采用的修辞手段也各异,但无论是哪一类言语主体的抒情话语,从小说来看,都符合作为言语主体的身份及所扮演的角色,也都具有话语修辞与语用修辞的匠心,并包含了众多可资分析的内容。当然,在鲁迅的小说中,言语主体的设置,有时又是较为灵活和较为复杂的,而言语主体设置的这种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鲁迅小说的艺术匠心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席颖 《海峡科学》2011,(12):88-89
学龄前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常说出一些"惊人妙语"在修辞形式与成人言语如出一辙,但对于其是否具有语用意识仍在学前教育界和语言界有明显争议。该文借助相关领域量化研究结论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三类修辞格展开研究,结合个案与群案,探索分析学前儿童常见修辞话语中的语用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修辞问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它也是一种行事行为,可表达多种间接言语行为。在探讨英语修辞问句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即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英语修辞问句的言外之力,以实现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6.
修辞遍及了各种言语活动。作为以引起学生兴趣 ,促使其思想和行为发生预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课文导语 ,更是与修辞密切相关。情景和需要构成了导语修辞的前提 ;变异和对语词的调整以及辞格的精心选择是导语修辞的常用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言语的接收者(学生)受到感染和影响 ,达到教师要求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言语科的高材生,其言辞才华在经史典籍中多有记载。子贡不仅在口才上颇有才华,对修辞也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其身份和履历促成其修辞观,其修辞观反过来对其造成了影响。子贡的修辞才能对他所在的时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其修辞观影响了儒家文化的形成和传承。理解子贡的修辞思想,对于理解《论语》的编撰思想以及儒家修辞思想的发展形态和发展历程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认知心理学的转喻观有别于修辞学关于转喻的传统观点,认为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障碍假设理论以及言语行为脚本理论的分析,指出转喻对日常生活中的间接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并揭示出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  相似文献   

19.
言语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题旨、情境下进行的.修辞就是谋求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词语选用,句式选择和辞格运用都同语境、语体有密切关系,语境、语体对修辞具有制约作用.本文联系言语交际中语言运用的一些例子,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寻求对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孙凤娟 《科技信息》2010,(15):151-151,160
修辞学主要研究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指导人们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使用语言,从而进行社会交际。语言表达的方式、手段的形成与言语环境休戚相关,而衡量使用语言的修辞效果,则要以分析使用语言的环境为基础。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都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在语言环境之外的修辞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