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工民建项目中,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综合性很强,应由相关专业的各专家和工程师共同配合、互相协调来进行决策,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受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多目标综合决策问题,其目标是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条件下,才能使建筑物的综合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王东 《科技信息》2010,(8):305-305
从结构的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考虑,对影响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探讨高层建筑选型的研究思路,提出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合理方法,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构体系优选属于概念设计范畴,是结构优化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具有强烈的软科学决策特点。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了概括性论述,具体说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个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结构体系的优选.为建筑设计单位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构选型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结构选型是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阶段最重要的设计决策。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上考察了影响结构选型中经济性、安全性、施工可行性和结构对功能的适用性等因素,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方法,以欧氏权距离为基础建立目标函数,将不确定的因素、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模糊处理,有效地进行多因素的决策。实例选用了7度设防烈度区、Ⅱ类场地上的一栋16层住宅楼,应用多属性决策结果表明选用框架结构最经济,但从多因素综合考虑,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较优。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处理模糊环境下结构选型中的方案优选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埋置深度确定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甘肃科技》2008,24(2):121-123,166
埋置深度的确定作为基础设计的首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基础设计的选型和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埋置深度确定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埋置深度的作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对埋置深度确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确定埋置深度必须考虑的因素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AHP-Fuzzy综合评价法在高层结构量化选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层结构选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相应的判断矩阵、目标函数,同时将其中难以量化、不易确定的因素进行模糊处理,最终在结构选型过程中,更加科学、快速、合理地确定出结构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复杂高层转换层结构的智能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选型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选型的数学模型.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内外62个带转换层复杂高层结构工程实例,分别采用BP(Back-Propagation)算法和L-M(Levernberg-Marquart)算法进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选型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杂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智能选择,使单一设计人员通过向人工神经网络输入若干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基本信息,便可在方案阶段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结构型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基础承担着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重要作用。在设计工作中,将高层建筑基础、地基、上部结构协同考虑。在地震频发地区,地基基础好的建筑结构所受到的破坏就轻,否则就破坏严重。质量事故中,如果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补救相当困难,还会给工期、工程造价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除了保证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外,还必须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强度及变形的要求,本文就生活中常见的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作简要的分析,并对常用的基础类型提出基础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合适的结构计算方法十分重要,但在方案设计阶段正确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更为重要。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如果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不当,很难做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确处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问题,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明伟 《科技信息》2011,(20):344-345
高层建筑结构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侧向荷载在结构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了地震作用外,主要的侧向荷载是风荷载,风荷载己成为高层结构的主要设计荷载之一。城市的日益发展使得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设计中必然要考虑多幢高层建筑间的干扰影响。本文基于単幢建筑的风致效应阐述了多幢高层建筑间的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层建筑体型中高度和高宽比、平面布置规则性和竖向规则性等方面的超限问题,利用模糊集理论生成了基于模糊集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定义了评价的层次.将所有级别评价的目标集分为4个等级,根据不同目标集确定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度以及权重,采用加权平均型综合评判的方法,实现了对高层建筑体型超限程度的模糊评价.同时结合对实际抗震计算结果的评判,实现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As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structural form selection is more and more critical in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s. However, structural form selection involves expertise knowledge and changes with the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the task arduous. An approach utilizing improved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by the Levenberg-Marquardt(L-M)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extract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tructural form selection. Then, an intelligent expert system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s constructed to design high-rise buildings structure effectively.The experiment tests the model in 15 well-known architecture samples and ge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93.3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can help designer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tructural form.  相似文献   

13.
地震救灾物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紧急救援物资支持保障中心的调度人员提供科学的车辆路线调度决策方法,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响应能力,首先分析了地震发生时的路段行程时间的变化情况,将车流波动理论原理运用到车辆排队事件的分析中,把道路的长度、交通流量等综合因素转化成车辆的行驶时间;然后,考虑建筑物的倒塌几率、路段的阻断严重性和阻断曝光量对建筑物的倒塌所造成的路段阻断风险;进而建立了地震发生时应急物资车辆路径选择模式,并对建立的路径选择模式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路径决策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对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二阶随机风振响应进行了分析。对钢支撑引进了三元件模型,形成了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刚度矩阵。在脉动风荷载的随机模型基础上推导了结构顺风向的随机反应公式,并结合工程算例,探讨了二阶效应对结构风振响应统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我们工作组在高层建筑结构控制方面的工作,一些工作是实验研究,一些是基于实验的理论分析。本文还指出了结构控制的一些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钢结构住宅体系中,由于受到结构防火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介绍了方钢管混凝土多高层住宅结构体系,对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设计计算和节点型式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洞测压试验,通过改变双并列高层建筑间的间距和风向角,分析双并列且高度不一的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单栋高层建筑周围加入施扰建筑形成双并列布局后,两建筑相对立面上的风压分布和风压值会发生较大变化。建筑表面的风压极值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风向角从0°增大至90°,其由自上而下逐级分布逐渐转变为从左到右的规律分布,正负风压极值分别出现在建筑立面左右边缘的拐角处;当风向角为90°时,两建筑立面间形成加速气流,在建筑表面形成较大的负压,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方式通勤出行者在出行时间上的差异性,从通勤出行方式对通勤出行时间的影响出发,将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和出行时间选择纳入同一模型系统,建立由离散选择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组成的离散 连续模型,对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及其相互影响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通勤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通勤者年龄、性别及其家庭成员结构、工作活动属性及通勤途中的非工作活动安排等都是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准确预测通勤出行选择行为及其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复杂决策环境中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考虑问题的灰数特质及决策者的心理因素,提出了基于相似度的三参数区间灰数决策方法。首先,从区间长度和重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似度计算公式。其次,考虑决策者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基于相似度的决策者心理认知场,引入数据势理论,求得决策者权重;结合距离公式和熵权法求得属性权重;最后,构建了基于前景理论、相似度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方案决策模型。采用算例证明了模型具有优化方案之间的差异度的效果,并验证了可操作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