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成因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原理,利用免费软件GeoDa,以福建省为例,对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成因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具有较高产出的县域和较高产出的县域相靠近,较低产出的县域和较低产出的县域相邻;影响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商品化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结构、资本的投入、工业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1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揭示2004年以来宁夏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宁夏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相对稳定,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银川市是辐射宁夏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单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经济发展时空格局的变动是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资本投入、人才技术、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河南省县域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中西部地区为经济增长热点区.欠发达农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部分县域由冷点区转化为次冷点区.(2)河南省县域乡村转型空间相关性显著,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一致.乡村转型热点区分布在中部农区和豫西南部分县域,县域经济增长中心为乡村转型的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3)河南省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耦合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4)结合人均GDP划分出低水平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及协调型4种类型,超过80%的县市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处于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县域截面数据,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云南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县域则分布在滇东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显著;消费、劳动力与工业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借助TOPSIS模型、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空间特征、关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和地形分布差异:中南部偏东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北部偏西地区次之,西部丘陵区发展滞后;2)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区域趋同性比较明显,河北南部以高高集聚(HH)类型居多,北部以低低集聚(LL)类型居多;3)与OLS模型相比,GWR模型在揭示农业机械化水平空间非平稳性方面具有优势。在研究所选的自变量中,地形因子对县域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较大且均为正向,耕地经营规模和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但整体上为正。建议在高原县域采取适度增加耕地经营规模,调整作物种植比例等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平原县域通过改变其他经济因素来提高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辨明其构成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10-2016年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泰尔指数对比分析了人口数量、非农产值和城镇化水平3种权重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将研究单元划分为贫困县、市辖区、县级市和非贫困县4种类型对造成总体不平等的地区间和地区内贡献程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在不断缩小,而且地区间差距对总差异的贡献度也在逐渐降低.得益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但是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仍然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贡献度的增幅超过了贫困县内部差异贡献度的减幅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慧 《河南科学》2014,(10):2184-2189
研究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统计数据,对河南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分工;对人均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与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交互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人均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最大正向影响因素及贡献率最大的均为经济增长,而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均GDP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最优研究尺度进行分析选择;然后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马尔科夫(Markov)模型,对湖北省近20年经济差异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县级尺度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2)研究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其空间集聚程度研究期间存在变大、变小和持续变大的波动,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经济发达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宜昌市和武汉市市辖区周边,“低-低”区则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西南以及鄂东的黄冈个别县市等边缘区域,呈现出核心与外围的特征.(3)不同研究单元保持自身经济水平状态的可能性最大,且低水平区域最稳定;邻域背景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有所差异;4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的稳定性有差异,中等水平区域较活跃;初始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存在经济水平的跨越式转移.  相似文献   

10.
运用ESDA和空间计量方法对1996年~2015年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县域经济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15年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县域经济整体集聚的现象较为显著,但区域差异呈现总体扩大的趋势,全局相关性在减弱.热点区数量和范围扩大趋势明显,特别是南部的次冷点区转化为热点区的变化最为突出,冷点区数量和范围有所减少.经济发展重心位于平遥县与介休市相交界的区域,其中1996年~2004年移动轨迹由北沿西南方向向南移动,2004年~2015年轨迹方向呈现出由南向北移动.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两阶段县域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矿煤炭销售量分别是两阶段对县域经济发展最大的影响因素,工业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提升,财政收入产生的影响在显著减弱,消费状况产生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财政支出在两阶段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正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从基础动力、经济效益和就业贡献3个维度构建旅游业经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评价.以2011年为时间断面,应用ArcGIS9.3绘图软件,对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空间分析;通过2009—2011年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的变化时序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18个省辖市旅游业经济绩效差异化显著,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和南阳为高绩效水平;安阳、新乡、信阳、许昌、三门峡和平顶山为中等绩效水平;濮阳、鹤壁、济源、漯河、商丘、周口和驻马店为低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选取贵州省为研究样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空间探索性分析(ESDA)、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借助Open GeoDA、ArcGIS等工具从时空两个视角分别探究贵州省旅游经济时空演化特征以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 2009年-2018年贵州省各市州间旅游经济差异明显且总体差异上有扩大趋势,旅游经济发展非均衡性格局特征明显.2) 整体上贵州省东南部各州市旅游经济发展优于西北部地区,空间结构实现了从“贵阳-黔东南”双核结构向“贵阳”单核结构的转变,贵阳市“一枝独秀”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3) Moran's I为正且随时间推移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演变趋势,局部自相关随着时间的变化,H-H型的市州数量变少,L-L型市州数量先增后减,L-H型数量从无到有,旅游经济发展表现出离散型发展趋势.4)旅游资源、接待能力、交通条件、科技创新、政府投入、人力资源和经济水平对山地省区旅游发展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空间回归模型SLM检验发现,政府投入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调控力表现最为强劲,人力资源、旅游资源和经济水平等动力因素保持持续正向驱动,科技创新助推智慧旅游建设由负转正,交通条件因区域协作不充分转为负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孟德友  陆玉麒 《河南科学》2007,25(1):148-151
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两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衡量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进而深入探讨河南省对外开放度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赵倩 《创新科技》2015,(6):27-28
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积极处理,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我省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对高碳资源的依赖,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概况、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每万元生产总值电耗升降数据分析,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需要以生态效应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引领未来的发展;结合宁夏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生态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分析宁夏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提出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利用外资、调整吸引FDI方向与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低碳激励政策、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等低碳经济目标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之一,自2008年试点建设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科学评价试点建设成效,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河南省实际,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废物排放指标4类15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将循环经济发展划分为起步、发展和成熟3个阶段,分别代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建立阶段评分区间,由综合得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循环经济已进入发展阶段后期,接近成熟阶段.经分析,评价结果与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晶  冯德显 《河南科学》2009,27(12):1613-1616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农业经济占据重要地位,初步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总结出工业化、平原农区特色经济、山区资源开发三大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就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布局、“三农”问题等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就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