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逐步呈现上升趋势,且呈现涉财型犯罪多、共同犯罪现象突出、犯罪年龄低龄化以及犯罪动机随意性等特征。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未成年人本身具有的心智不成熟、识别能力弱等自身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环境有关。因此,应当从加大对未成年的法制教育、强化政府对涉未场所的管理以及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防控体系等方面着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语义结构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犯罪热点进行挖掘分析,设计了一种顾及案件多维特征的犯罪热点语义挖掘方法,通过构建案件多维特征标签体系,实现犯罪热点内案件的标签匹配,并对案件语义特征标签构建共现网络,以获得犯罪热点内案件更为详细的特征.以北京市2018年入室盗窃案件为例,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犯罪...  相似文献   

3.
对涉众型犯罪,学界和实务界均未作出较为确切的界定。目前,对涉众型犯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涉众型经济犯罪上。对涉众型犯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涉众型犯罪具有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犯罪主体的有组织性和涉案主体的广泛性、产生原因的多面性、案件性质的复杂性、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涉众型犯罪与其他类型犯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尤其与危害公共安全罪、聚众型犯罪和共同犯罪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选取美国芝加哥2012—2017年的盗窃、抢劫、毒品案件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影响域的犯罪网络构造方法,并针对犯罪表现的行为特征与网络行为特征进行映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造的犯罪网络在不同犯罪类型、不同网络规模下均表现出无标度性、小世界特征;局部呈现高聚集性,并体现不同的聚集特点;犯罪网络社团化的程度明显.因此,可以利用复杂网络手段,对犯罪网络建模与拓扑特征分析方面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不同犯罪模式的动力学研究以及预防和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犯罪组织结构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弥补由于实际数据缺乏而导致的犯罪组织研究所具有的局限性,采用网络建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犯罪组织的结构特性。基于复杂网络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具有无标度特征、小世界特征和层次特征的犯罪组织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度方法识别组织中的关键成员,并利用网络成员间的连接性和移除一定数量成员后的网络密度变化值分别考察了不同犯罪组织结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无标度网络和层次结构网络的犯罪组织中,核心成员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遍至整个组织,因此这2种组织结构相对于小世界网络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在安全性方面,由于小世界网络的犯罪组织中的内部成员间具有较大的平均距离,因而成员间不易被孤立,组织的安全性较高,而无标度网络和层次结构网络的组织安全性则较差。因此,在打击犯罪组织的活动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策略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直辖以来,重庆市犯罪形势表现为公诉案件总量阶段性递减或递增、自诉案件总量持续性递减、“新生犯罪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性犯罪的犯罪率在徘徊中有所下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徘徊中呈上升之势、共同犯罪趋势日益明显、未成年犯罪保持高位态势。未来几年,重庆市有团伙组织性犯罪将有所减少、未成年犯罪将保持增长势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态势将进一步走高、刑事犯罪总量会有所下降、整体犯罪形势将趋于良好之趋势,相关部门应就刑事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和部署。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因其犯罪类型多、手段更新快、异时空作案、持续高发,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突出犯罪问题。本研究着眼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超出传统诈骗案件侦查所需新思路和新对策,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采用NVIVO11软件对2018年147份实证案例报告进行质性研究,提取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逻辑模型的核心理论范畴,构建智慧大数据应用模型,探索侦查实施径路和监管对策,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聚类分析在犯罪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犯罪情报数据的特点,文章利用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案件或犯罪人员从海量数据库分拣出来,单独形成特征类型数据库,找出每类中大部分犯罪分子及犯罪活动中的特征信息,根据不同分类,将犯罪特征应用到该类其他案件的侦破中去,为犯罪案件的串并及破案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