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出三维非线性接触单元的等效单元刚度一约束矩阵;通过建立冻土地基的热弹塑性-蠕变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及几何方程得出冻土地基的热弹塑性-蠕变单元平衡方程。根据桩土共同作用的工作特性,通过引入非线性接触单元将冻土地基的热弹塑性蠕变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式与混凝土桩联系起来,建立了冻土区桩土共同作用的热弹塑性蠕变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比较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体现桩冻土共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油管接口处的慢性泄漏问题,研究了一种舰艇核反应堆管路用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建立了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结构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对优化后的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进行了热结构耦合仿真分析,仿真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和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维摩擦接触分析及其在车架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了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接触算法、利用该算法对载重车的铆接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计算,该算法得出的计算结果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所得出的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情况,为铆接车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名义应力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屈服函数在损伤情况下的表现形式。用加、卸载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用三次B样条函数对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进行分段拟合。最后,由文[12]中本构方程的一般关系式导出了各向同性弹塑性损伤材料本构方程的具体形式,并由所编有限元程序对文[1]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钢框架梁柱螺栓连接中的接触摩擦机理以及在节点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在分析接触摩擦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钢框架梁柱螺栓连接的接触摩擦理论,给出了接触对单元和刚度方程、接触算法和接触摩擦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合理性.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接触摩擦理论在螺栓连接中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是解决梁柱螺栓连接摩擦接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ANSYS软件,采用本方法可很好解决螺栓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的摩擦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增量理论为基础,将接触边界上的接触条件离散化,建立接触单元的概念,给出接触单元增量有限元方程,进而构成了平面变边界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程。文中还给出了说明该方法的几个数值示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功原理导出了点-面接触模型的三维接触有限元分析的控制方程,应用该方法对叶片/盘组件进行了三维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并对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的计算结果及不考虑接触的常规方法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国际商用软件MARC的计算结果接近,两者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在计算中,没有人为地假设边界条件,在刚度方程中引入接触关系及循环对称关系,所得计算结果比采用不考虑接触的常规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斜齿轮三维有限元网格和接触单元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斜齿圆柱齿轮三维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的算法,研究了啮合齿廓面接触单元的自动生成。通过对轮齿端面的合理分割,该算法有效地避免了端面网格中出现大的钝角,改善了单元质量。可方便地调整轮齿不同部位网格密度,以适应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等不同的分析需要。全部算法和生成过程实现了程序化和参数化,在输入齿轮基本参数后即可生成三维有限元模型数据文件,可直接用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完成斜齿轮弯曲强度或接触强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罚有限元法对立车滑枕、滑座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三维接触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超收敛理论使计算精度得以提高。计算结果与用测压针等方法得到的实测值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的计算法和所编FORTRAN程序适用于分析机床各种滑动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分布和接触刚度。  相似文献   

10.
该文充分考虑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特性,提出了利用三维接触单元和弹簧-阻尼单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结合面的有限元模型,再应用优化参数法对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和阻尼等参数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螺栓连接固定结合面模型,并与一内圆磨床组件的模态测试结果相比较。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精度,可以用于实际计算。  相似文献   

11.
非均布轮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应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轮胎对路面作用的荷载模式长期以来被简化为圆形均布的形式,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区别,为此,采用三维20结点线弹性有限元方法得到了三种非均匀轮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内部的应力场,并分析了不同轮载模式下,在轮胎与路面接触区域附近,路面结构力学反应的不同规律,同时,根据超载轮胎接地压力的实际分布形式,分析了车辆超载绎路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道路表面发生损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二,三维有限元方程的直观几何量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数值分布传递函数方法对变截面铁木辛柯梁计算中的适用性,基于铁木辛柯梁的静力微分方程,通过定义状态向量,建立变截面铁木辛柯梁状态空间形式的控制方程,利用数值分布参数系统传递函数方法,并借助有限元的单元组集方式,获得变截面铁木辛柯梁变形和内力的近似解。以两端固支的变截面梁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与NASTRAN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分布传递函数方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方法,还可将其推广到铁木辛柯梁的动力学分析,以及其它结构问题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机车车辆轮轨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机车、车辆车轮与标准轨道的实际几何关系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求解轮轨弹塑性接触问题.通过弹塑性接触计算,得到了大量的轮轨接触力、接触状态和轮轨应力的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机车轮轨接触和车辆轮轨接触的区别,对轮缘贴靠钢轨形成两点接触时的接触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Maxwell方程出发,开展了三维大地电磁场所满足的边值问题研究,利用加权余量法导出了三维大地电磁有限元方程.介绍了三维矢量有限元六面体网格剖分方式、插值基函数选取,推导了三维大地电磁矢量有限元正演的单元刚度系数矩阵及离散格式.编制了三维矢量有限元大地电磁正演的Matlab程序.三维COMMEMI 3D-1模型的视电阻率曲线与国际通用的标准测试数据能很好地拟合,验证了作者编写的矢量有限元正演程序的正确性.通过对高、低阻异常体的阻抗张量形态分析,说明张量阻抗等值线图能用以大致判断异常体特性,丰富了大地电磁响应特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杨兵  吴胜兴  沈德建 《江西科学》2007,25(5):541-545
随着工程结构问题研究发展的深入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非线性有限元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线弹性有限元法相比,非线性有限元法具有"全过程仿真"的特点。本文对钢筋砼结构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法的特点、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做了分析和评价;重点探讨了非线性分析中所使用的材料本构方程、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程和有限元程序的编制。最后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自动武器中常见的运动构件相互撞击问题,首次提出了计入撞击部位接触变形的撞击应力分析新型有限元模型,推导出了相应的动力有限元方程。在对该方程实施数值计算时,通过一定的线性化处理,将非线性的动力有限元方程转化为线性,从而方便了计算。根据动光弹模拟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证实了本文方法及自编程序的可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采用APDL语言建立了齿轮传动三维参数化有限元模型.依据传热学和摩擦学理论,建立了单个轮齿的本体温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软件求解出单个轮齿的本体温度场.将温度分布作为轮齿的温度载荷,计算轮齿的热变形,求出基于热变形的齿廓最大修形量.此外,依据经验公式,根据轮齿的受载情况计算齿廓的最大修形量.结合修形理论,得出了热弹耦合修正的渐开线齿廓修形曲线方程.通过ANSYS接触分析验证修形效果,得到修正后的修形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9.
弹性支承钢筋混凝土深梁试验及全量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进行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作了八根弹性支承上三跨 连续深梁试验;为保证深梁与支承的良好接触还自行设计了支承调节装置;用试验结 果对三跨连续深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连续梁的配筋提出新的建议;在试验的 基础上,编制了全量理论分析连续深梁受力全过程的计算程序,用试验结果验证程序 的可靠性,并对全量理论的迭代方法进行改进;用该程序对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 深梁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深梁开裂时剩余刚度范围,以便在试验和实际工程中 估计开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给出一种解决有限变形带有摩擦弹性体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根据接触边界的几何和运动条件引出变换矩阵,将接触节点位移表示成与变换矩阵有关的通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带有约束条件的增量形大的变分原理,推出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程。最后,给出了说明该方法的几个数值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