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机床固定结合面参数识别及其拟合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机床固定结合面动力学建模和模型参数识别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固定结合面动力学建模参数与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固定结合面动力学建模参数与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幂函数数学模型.对一种特定固定结合面,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对该幂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对于任意给定预紧力的结合面,通过该模型,可求出其动力学模型参数.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于任一种固定结合面,通过少量试验,可获得该类固定结合面的动力学模型,为数控机床整机动力学精确建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预紧力对螺栓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该文选择一种双螺栓结合部试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利用集中参数法在试件一阶模态处建立了单自由度简化模型;通过模态实验获得了不同螺栓预紧力下结构一阶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在激振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力状态映射法对结合部在不同预紧力下非线性等效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结合部非线性会随预紧力降低而增强。在预紧力较低时,对结合部进行准确动力学建模需要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现有主轴刀柄动力学建模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根据刚度影响因子的概念,建立了锥配合结合部动力学模型,并利用结构动力学矩阵与频率响应函数矩阵互逆的特性,识别出结合部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实验表明:计算出的模型固有频率与模态实验得到的值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电主轴工作在力热耦合状态下,结合部刚度、阻尼、热阻等物理参数确定及结合部的精确计算困难等问题,采用分形接触理论和赫兹接触理论,研究了高速电主轴固定结合部和可动结合部的力-热耦合特性,建立了高速电主轴结构界面的物理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结合部特性的高速电主轴力-热耦合建模及其数值方法,并结合机床高速电主轴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栓接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建模研究忽略了栓接处有效接触区域的影响,所建立的等效模型与结合部实际装配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对此,提出一种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引入柱状正交非线性虚拟材料模型表征结合面在外载荷作用下表现出的柔性结合特征;通过建立虚拟材料微单元应力应变分析模型,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吉村允孝法,理论推导虚拟材料的物理参数计算方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建立栓接结合部接触区域的几何参数预测模型,实现栓接结合部不同接触状态与接触特性区域直径的非线性映射,最终建立具有结合部实际装配特征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模型.以自由边界状态下的螺栓组连接钢板试件为实验测试对象,采用上述方法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将模态仿真与实验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未考虑局域接触特征的虚拟材料建模方法对比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综合评价指标上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电主轴单元实验平台螺栓结合部动力学模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主轴单元实验平台系统,在铅垂方向上建立其螺栓结合部动力学模型,利用结合面积积分法计算出结合部的特性参数,对螺栓结合部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解析,提出减小振幅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弹性力学中的赫兹接触理论,分析了进给系统动结合部(滑块副、丝杠螺母副、轴承副)的接触刚度。考虑了丝杠的柔性并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进给系统的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工具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比利时LMS公司提供的Test.Lab振动噪声测试模块对机床进给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建模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测大导程滚珠丝杠副进给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主动设计进给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滚动直线导轨副可动结合部视为一个独立无质量的八结点六面体单元,且每个结点之间相互耦合,在此基础上利用刚度影响系数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采用实验模态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手段,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优化方法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识别.利用振型相似进行固有频率的比较和分析,计算结果与模态试验结果符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数控机床整机动力学精确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滚动直线导轨副可动结合部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滚动直线导轨动力学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直线滚动导轨副结合部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a.所建立的直线滚动导轨副结合部动力学模型具有通用性,可以用于任何一台使用该直线滚动导轨副的数控机床的动力学建模中;b.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侧翻和偏航两个模态处,固有频率的仿真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一致,误差不超过3%,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c.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方便地与成熟有限元软件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机械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的确定是机床整机进行动态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约束非线性优化方法来识别机械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的方法,经例证说明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确定机床固定结合面的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的新方法。采用迭代计算和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不同结合面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和计算,得到了大量的实用数据,并且建立了机床固定结合面的等效参数通用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肘关节复合运动的建模及协调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人体上肢生物力学建模的基础性问题,建立了包括肌肉肌腱动力特性和神经兴奋肌肉收缩动力学方程的肘关节系统生物力学模型,并针对该关节快速屈曲和旋前复合运动过程,采用最优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在肌肉力矩、肌电信号和肌肉活性参数等方面均很好符合;同时利用模型分析了肌肉协调运动模式。结果表明:在复合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会将肌肉结成不同的协同肌群,并控制3组不同的协调肌群按照特定的时序结构去执行运动的加速、制动和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此文介绍在线识别法建立机床数学模型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在线识别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4.
测试和分析研究国人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以及髌腱,基于超弹性本构模型(Neo-Hookean模型)的力学性能参数,为膝关节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参考.通过对4具国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获得人体膝关节主要的韧带组织样本,对所获得的韧带样本进行超弹性材料的单轴拉伸测试,并运用超弹性材料的应变能密度函数本构模型中的NeoHookean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人体膝关节韧带基于超弹本构模型的力学性能参数.解析求得了国人膝关节的韧带组织基于超弹性本构模型的力学性能参数,可用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并且为国人膝关节韧带性能数据库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轴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建模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机床运动副的误差运动学原理,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对一台包含3个移动副和2个转动副的五轴加工中心建立了误差综合数学模型.模型中不仅包含了几何误差且包含了热误差,共计57个误差元素.本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型的多轴数控机床、机器人的误差综合建模及补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工程施工中对桩基质量和实际承载能力的检测大量采用动测法,通过测试中获得的动态参数间接求桩基的静态参数,基于对目前最常用的动测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普遍性规律的4种建模形式,且对每一种模型的理论基础、计算方程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根据每一种建模形式的特点,在动测法与建模形式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桩基动测法建模研究的实际意义,对其他动测法的提出也作了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并保持机床的加工精度,提出了自适应分段建模与动态修正相结合的误差补偿方法.根据误差曲线形状与建模精度需求,自适应地确定分段区间与函数最佳拟合阶次,以实现在线自动建模.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并非一个固定的算法,能够实时监测机床温度场、外界环境温度及冷却液工作状态的变化情况,不断更新数学补偿模型的几何调整因子与热增益系数,并动态修正补偿模型.同时,在VM850型立式加工中心进行了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工况下,基于自适应分段建模与动态修正相结合的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能够满足数控机床的实时补偿需求,其补偿精度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