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涛 《科技信息》2010,(26):100-100,101
本文通过对性格决定命运的理论分析,指出性格对人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并对大学生性格的塑造和培养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2.
性格不仅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婚姻家庭,还会影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事业发展等,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乃至前途命运.从影响性格形成的众多因素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性格形成的各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到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对性格的形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此外,还对性格缺陷的改善提供了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惠 《科技信息》2013,(2):235-235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被认为是20世纪的最早的一部哥特式浪漫爱情小说,她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丽贝卡的形象。本文在阐释了性格命运论的基础上,试图探寻《蝴蝶梦》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旨在揭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4.
处在社会变动时期的托尔斯泰,世界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受此影响,他笔下的安娜是个充满矛盾的学形象。正是这种矛盾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矛盾性格与悲剧命运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具的女性魅力成为经典之作,小说中刻画的男女主人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或是单纯,或是坚韧,或是粗俗,或是卑劣。不同的人物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牵引出四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现实,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影响和女性自我意识的遗失。  相似文献   

6.
论模仿在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认为,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呈螺旋式的反复上升的态势.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然而无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素,还是对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的遗传因素,它们对性格的影响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进行的.笔者认为,这其中以模仿最为重要.本文将结合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的相关理论,来阐述模仿在人性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红梅 《科技信息》2011,(34):217-217
荣格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英语口语学习中,性格因素与英语学习效果同样息息相关。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显示出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如何改进内向型学生的口语学习效果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孟庆秀 《科技信息》2013,(14):356-357
<正>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重在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行为带有明显幼儿期的特征,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出现打闹  相似文献   

9.
赵欣 《科技智囊》2007,(10):79-81
中国有句古语: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什么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前程呢?本质上还是性格,体现在事业方面,其外显为一种需求取向,或价值取向,即你最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工作给你带来的最大满足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和薛宝钗究竟谁优谁劣,这个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其焦点就是二人的性格高下之争。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按理二人应有截然不同的归宿,但笔者认为二人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面对“生死”之关,皆难以达到“认”的态度;而如果一旦达到这种“认”,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个我生命即将结束这个事实承认后的接受,于是,他或她可以进入到万般挣扎之后的某种心理上的平安状态。但是,处于“认”之阶段的人.他们对死亡的接受往往是无可奈何的、非心甘情愿的、被动与被迫的,只有由对个体生命生死之必然性的“认”,上升为对人类整体生命之生生死死之必然性的体认,并最终意识到宇宙万物皆有生死成毁之必然性,人们才能获得对死亡自觉自愿的接受,并在面对自我之死时做到完全的坦然和释然,这即是由“认”到“命”的过程,中国古代儒家学者称之为“乐天知命”。终极关怀与普遍性宗教信仰缺失的中国人,面对生死之关,大多数人也只能或只有依赖“命定”的思想观念,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的儒家生死智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培培 《科技信息》2008,(7):314-314
《远大前程》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晚期代作。本文拟从匹普命运的转折入手,认为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区别,不应该是物质的眼光来看待,而是以精神的眼光来观察整个社会关系的力量、意志、智慧和道德原动力。而他的悲剧,一方面是道德标准的模糊,另一方面,则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复杂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宿命的被安排。  相似文献   

13.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礼智”四德整体的提出者是孟子,“礼义廉耻”四维德目的提出者是管子。郭店楚竹书《五行》试图建构一种将仁、义、礼、智、圣内化为人们的品德信念的道德体验模式。将“仁谊礼知信”称作“五常之道”,最早出现在汉朝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之中。“仁义礼智信”作为整体德目由官方确定在董仲舒去世183年后的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的会议上。之后,“仁义礼智信”整体德目经历了从周敦颐的“诚,五常之本”说到二程的“五常全体四支”说以及朱熹的“五常之性”说。今天,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融入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望子成龙”的基础是“望子成人”。“望子成人”要求父母怀着一颗平常心 ,顺应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促进孩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这应该是贯穿家庭教育始终的主旋律 !孩子是爱与智慧浇铸的“合金”。他是完整发展的个体 ,基于这种完整性 ,家庭教育应该是完整的 ,而非残缺的。他是健康和谐发展的个体 ,因此家庭教育也应该是健康的 ,而非病态的。由此 ,望子成人也便具有了这样的内涵 :完整的教育和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作用。在悲剧审美中,不能只满足于阐析文本中作者所给出或提示的意象,应该在阅读文本后,在归纳的基础上通过读者自身的想象加工成新的意象。从接受美学看,读者在观照了《李尔王》一剧后,能动地形成了人物命运变化的“瀑布”意象,并与悲剧本身在读者身上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一起构成了“瀑布”效果。其人物命运变化的“瀑布”具有几个特点:“瀑布”的巨大落差性、垂直无迂回性和粉碎性,这些特点在作为主体的读者心理上产生了震惊、恐惧、崇高,并引起观者对人物命运变化这整个事件的深思。而且,这幅壮丽的“瀑布”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深邃的伦理道德观,具有许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道家重视自然,强调用自然来解释自然,“道法自然”,把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主流思想中强调“人为自然立法”的自然观,道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认为不仅自然万物之间,而且人与自然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本质,遵循着共同的法则,表现为一个共生共荣、同源同体的有机整体。“自然主义”和“道通为一”是道家思想通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不仅显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全面实施,迫切需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智慧国土建设理念的创新和思路的完善。基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在分析中国"智慧国土"工程建设历程、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典型案例,阐述了中国"智慧国土"项目建设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路径;从国土"大数据"集成、国土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与动态管理、国土利用空间格局动态模拟与监测、国土空间管制分区仿真模拟、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警与风险联动管理5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基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智慧国土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8.
道教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意识、“三才相盗”的平等观念、“德及微命”的生命关怀和“我命在我”的技术限制几个方面阐发道教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洁 《科技信息》2007,(33):145
What's the theme of hamlet?His tragedies often portray some noble hero who faces the injustice of human life and is caught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whose fat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fate of the whole nation.The heroes have some weaknesses in their characters,which finally lead to their tragic thin falls.  相似文献   

20.
本土导向是本土化和专业化的整合.在5·12大地震后的都江堰市灾后社区,上海社工服务团恰当组合了"本土"和"外来",展现了本土导向的实践智慧.该个案经验在"道"的层面有其可演绎性,在逻辑和理论的层面,本土导向的内涵需要继续探索.而工作人员的"液体"角色则是本土导向实践智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