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迥然相异,具体表现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及话语表现模式上,一种是发达的对话式艺术,一种是优美的歌舞式艺术,一种是再现性艺术,一种是表现性艺术.深入探讨了戏剧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差异,从东西方语言、文化传统和艺术审美观上分析了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文学艺术"秋"文化的"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中国文学艺术,崇尚含蓄厚重冲淡,其表达方式多为类比法,由之形成大量的类概念。秋,做为一个典型的类概念,经千百年的积淀,凝聚了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审美、意韵、自我人格、习俗观念等等丰富的内涵,并被中华民族所共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通过分析"秋"这一文化话语,从而清理和梳理出中国人的深层心理与情感,由此可以从深层处把握中国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分析中国和韩国汉字姓名的共性与差异,并对两国汉字姓名将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两国汉字姓名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姓名结构、语音对人名用字选择的影响。两国汉字姓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用上,即使用姓名时是否需要附加语法成分。将来姓氏的符号意义将加强,母亲姓氏的影响也将加大,对于名的用字选择两国也将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语用功能层面来看,英汉姓氏作为语言符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称呼指示功能。从丰富的范例分析可以看出,英汉先民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各自姓氏的产生和应用,英汉姓氏在起源、类别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揭示出两地姓氏在其称呼指示功能以外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认为,西方与中国法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与礼俗、权利与义务、法治之有与无、民治制度的有与无、好讼与厌讼、和奸不为罪与为罪等方面。这些差异的形成有浅层与深层文化根源,浅层文化根源在于中西的社会构造不同,深层文化根源为西方是宗教文化,中国是道德文化。浅层文化根源由深层文化根源所决定。这种法律思想为梁漱溟寻求近代以后的中国法律发展出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设计是一种文化,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文化理念和审美风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和独特价值观念。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禾仅可以弘扬传统经典文化,展现华夏民族精神,还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一条民族设计之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文化价值观,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立足于这一传统思想谈谈其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心理在各自语言中的积淀会显现出来,构成交际的障碍。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本文着重分析了内倾和外倾这两种文化心理的差异及其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心理三个方面的体现,并指出:只要交际者能够了解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就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在两种文化心理差异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的散文《阳关雪》,通过对自然、人文景物的游览和描述,对历史、文化艺术进行的深层思考,努力寻求文化灵魂与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意境深邃辽阔,想象悠远。作者采用多种方式,巧妙地把情和理和谐交融,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兴起的。文化研究一经诞生,其对人文学术界的影响力便迅速从英国扩展延伸至世界各地。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化研究初入中国,对中国的人文学科,尤其是文艺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国际学术思潮,虽仅有50年的发展史,但其巨大的理论生命力令人无法忽视。西方关于文化研究的著作很多,甚至一度成为西  相似文献   

10.
用飞散这一概念比较了两类飞散者截然相反的飞散经历:一个是从前宗主国英国移民到殖民地澳大利亚,一个是从殖民地国家澳大利亚移居到前宗主国英国,相同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其形成的根源:异质文化的冲撞和飞散者的心理归属矛盾。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上下义关系一度是语义学和二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思维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英名词性上下义关系进行分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用“X+3”上下义模型分析语料,发现汉英名词性下义词在基本级和变称级上的构词法有差异。差异表明,汉语文化是综合、直觉和意象的,而英语文化是分析、理智和逻辑的。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保持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佳 《科技信息》2008,(4):270-270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应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母语文化的传播。现今的跨文化英语教育存在着中国文化输入的欠缺,学生不能用英语表述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发跨文化交际障碍。为此,文章提出几点建议,力求保持中国特色,真正走好跨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业英语教学侧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和理解,忽视了对中国文化内容的渗透,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不良现象。中国文化教育应成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选择文化内容、编写教材、借助考试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可以发觉在英语普及下的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所造成的中国民俗文化的严重缺失。在英语教学中,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是我国英语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词汇,语法结构和语用层面上的概念差别分别体现了英汉语言在文化和认知上的丰富纬度。因此,英语学习应该是一个概念重组的过程。只有超越英语语言系统本身,将其和语言使用背景下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并最终将英语语言民族的认知系统和我们自己的认知系统同时纳入我们的头脑,才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英语篇章写作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的重要技能,并受到学习者的关注。通过对汉英语篇逻辑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语篇在不同程度上分别受到了线式和螺旋推理逻辑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取向模式与英美文化取向模式的共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来揭示中国英语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所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人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思维的了解,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英语”将最终被世人所接受而不再被称为畸形英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