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生成及其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陶渊明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诗处处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所以,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再读有着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传统,又有所创新。孟浩然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觉自愿地归隐,亲自躬耕田野,与农民的情感融为一体,但他带着盛唐人体味人生、欣赏自然的人生态度去现照景物,既重形也重意,做到了情景交融,并暗合画法,露出画意,直接开启了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3.
唐前期都市主要是政治性、军事性专制城市,功能较为单一,所以王维诗歌对都市的投入源于政治热望,体现于朝会应制诗和游侠边塞诗,充满了对大唐帝国的热烈礼赞,显现出豪迈明朗的格调。但随着诗人对朝政变幻的体察和自身沉浮的切身体验,政治热情逐渐消退,其对都市的关注也失却了内在的动力,逐渐形成对都市的疏离心态。其诗对都市的疏离除体现于宗教的修持以外,主要体现在源于农耕民族对乡土深情依恋而产生的田园诗中。但是,王维前期诗歌对都市的热烈的情感投入在其田园诗中并非了无痕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古朴厚拙不同,王维的田园诗经历了都市文化精神的陶冶后,更为精致华丽,更具精神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以中华民族特色为底色,富含深厚民族文化基因,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育作用。当代舞以现实生活为基调,以“非限定性”为表现形式,抒发现代情感、美感,通过舞蹈带来的艺术美来培养人、感染人。从美育视域分析当代舞与古典舞的时代特色、艺术特点,把古典舞“形、神、劲、律”神韵的四大元素融入当代舞中并使之吸收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深入融合,达到实现艺术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全面创新,而且要求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体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全面创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使传统文化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无穷智慧。但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积淀也使之毒瘤相伴,若不能矫治,则必将影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以文化强国为重要支撑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具有超然、开放胸襟和乐观心态、追求神性等特点,诞生于古希腊的体育文化精神—追求公正、平等,具有矫治专制文化弊病的作用,能更好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的本然性,塑造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打造新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性为视角,在本质上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引进、传播与中国现代性历史语境的生成、曲折演进构成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历史起点,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的复归与拓进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现实支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实现的是文学的“文学化”转向,体现的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它自己已经构成现代文明的本体内容,成为现代文明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体现出传统的坚韧而顽强的力量。传统影响后世的历史文化创造,文化的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传统有非常坚韧顽强的力量,因为传统表现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性,是世代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资源。传统是民族个性的体现与确证,凝结着民族的尊严和情感。传统的力量还来自人的先天禀赋与客观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体现出传统的坚韧而顽强的力量。传统影响后世的历史文化创造,文化的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传统有非常坚韧顽强的力量,因为传统表现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性,是世代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资源。传统是民族个性的体现与确证,凝结着民族的尊严和情感。传统的力量还来自人的先天禀赋与客观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田园诗和古代田园诗遭遇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作为两种富有历史意味的文化实践,我们往往以衡量古代田园诗的审美标准判定十七年田园诗的价值,其弊端足以遮蔽十七年田园诗之于古代田园诗的新的价值增长点。本文结合两种时代文化语境,以陶渊明、范成大、严阵的田园诗为例,从三个方面比较古代田园诗和十七年田园诗:“田园”作为诗人的生命指向或策略择取;田园诗中意象的多维特征;“代言体”田园诗的意义指向和代言主体心态呈现。从而考察十七年田园诗呈现复杂状态的深层动因,重新看取十七年田园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最年幼知青的一员,王安忆与知青文学有着注定的不解之缘。王安忆本人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直接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在其早期创作中占相当的比例;近期创作中,作者又将笔触投注在知青时代的乡村生活上,以对乡村生活不同的观照角度写了一系列短篇,促进了知青文学在商业时代的发展。此外,在她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或者以插队的农村为背景,或者小说人物曾经是知青,也都脱不掉与知青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有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非常丰富。文章对其基本观点作了粗浅的概括论述:坚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青年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引导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与工农相结合;引导青年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引导青年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  相似文献   

13.
吴宓在历史上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学者,其一生浮沉及身后的功名荣辱,都涉及到他的文化建构理念.吴宓的文化建构思想既不同于激进主义的推翻传统,全盘西化,亦不同于保守主义的因循守旧,他希望构建的是“和而不同”的新文化,通过中庸和忠恕两务途径,实现中国知识分子乌托邦大同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以寒食、清明这两个传统节日为题材的部分诗歌,蕴涵着人类亲和自然,反观自身生命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内涵。解读这类诗歌,可以发现许多超越节日具体的形式本身的更为广泛深在的文化意义与精神旨趣。  相似文献   

15.
吴嘉纪在明清鼎革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吟诗终身。他隐居的东淘(今江苏省东台市)又是当时遗民聚居的地方,在那里,那些性情相投、经历相似的遗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结社于淘上,诗酒唱和,相互安慰,踟躇于乱世中。东淘遗民诗群的存在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清初文坛上的一道风景,在清初结社运动风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也唱出了自己的遗民心声。吴嘉纪无疑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才和成就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6.
"梅花如雪悟香禅"是清代女词人吴藻对于自我形象、身世命运和精神世界完美结合的追求.吴藻词集中有39首与梅花有关的作品,寄予其高洁品格与人生体验.从绰约形态、高洁品格、纠结思念、超然胸襟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吴藻词中梅花意象所包含的丰富内蕴,并追溯其渊源.  相似文献   

17.
:锡麒有经世之志而盛年退隐 ,且未能在诗中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这些都与当时高压政治有关。闲雅悠逸、工丽柔美 ,为其诗主要特色。好铺叙点染 ,增繁富华美 ,然或失拖沓 ;好锤炼雕琢 ,增精巧工致 ,然或入纤弱。这些 ,又与他长期担任清高闲散之职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乌"文化是绍兴特有的区域文化。文章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乌"现象入手,系统梳理了"乌"文化的表现形态,并结合考古材料与社会调查结果,利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发生学的理论,探究了绍兴"乌"文化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视域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建构的传统文化精髓、现代文明成果和经典文艺创造都应得到眷顾和青昧.陶渊明诗与沈从文小说因其题材的乡土性、意蕴的契合性与审美的穿越性而有资格获此礼遇.他们的创作所彰显的自然之趣、田园诗意,人性之美、淳朴民风与和谐理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是当下新农村文化建设极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东晋玄言诗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佛教对当时文人浸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佛教的影响,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郭璞五言诗创作以玄理入诗的作法,另一方面又扬弃了其中与玄理相伴的神仙家言,使得郭璞诗中尚有的“坎 咏怀”的内涵与“飘飘而凌云”的审美感受消失殆尽,导致《诗》、《骚》体尽、“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创作成为一时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