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城市道路(路段、交叉口)交通拥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求找出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方法。此外,本文还对国内外一些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刘严 《科技信息》2013,(8):444-445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扩张、城市人口增加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污染、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机动化带来的交通拥堵对城市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城市道路规划及建设进行了合理性分析,阐述了道路系统产生拥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一种城市道路运行状况的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技术。以交通拥堵分析为途径来衡量城市道路运行状况,建立了道路拥堵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广义径向基函数(generalized radial basis function,GRBF)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建立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度的计算模型。针对西安市典型局部路网,基于MATLAB 2010平台,计算该路网中各个样本路段的拥堵度,获得具体拥堵点的位置和发生时刻,并使用加权平均法对整个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得到该路网的最优出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同时间段路网中南二环路东段最为拥堵,交通拥堵指数高达0.974 4;而对于样本路段翠华路,则晚高峰16:00~18:00最为拥堵,交通拥堵度最高达0.911 8,这些均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该方法能够准确得到量化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数值,从而完成对一定区域内的交通拥堵评价。  相似文献   

4.
朱广峰  盛玉奎 《山西科技》2007,(3):37-38,42
城市道路属于拥挤性公共产品,客观造成了机动车用户出行决策个体化与出行成本非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对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分析,阐述了城市交通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可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车辆出行中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根据实时的交通拥堵信息,采用增强学习算法对道路选择进行正确决策,基于青岛市交通数据建立仿真实验数据,将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构成庞大的城市交通网,构建增强学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学习算法是一种在线学习算法,能够根据实时的交通拥堵信息,动态地构建一条城市车辆出行路线。并且该路线能够减小交通拥堵,实现交通流量合理分配,为线路优化应用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其公交停靠站附近交通拥堵频发现象,以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其下游公交停靠站为公交优先信号配时优化控制单元,以控制单元范围内的乘客出行总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构建考虑下游公交停靠站影响的交叉口公交优先绿灯延长时间优化模型;结合南京市汉中门大街—北圩路交叉口及其下游汉中门大街—嫩江路公交停靠站晚高峰时段的乘客出行延误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方案的乘客出行总延误比优化前降低了8.38%。  相似文献   

7.
雨天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频发,交通运行在道路网络各路段间的交互影响较晴天明显增强。本文针对传统出行时间预算模型应用的局限性,考虑雨天各路段间行车延误的相互影响,改进了走行时间方差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雨天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概率预测方法。选取南京市某行车路径进行验证,通过4种工况、3种模型走行时间的比较,发现考虑相关性的分段组合模型更接近整体路径分布情况,且拥堵概率预测准确率大于90%。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城市道路雨天拥堵情况,可为雨天道路适应性评价和交通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纵横》2005,(3):59-60
该系统是利用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动态信息的快速采集、可靠传输;将所观测路段的交通数据,如:车流量、车速、车辆类型、车队长度等,及时上传至交通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采取决策,疏导、管理该路段的交通状况,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停车、排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该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人们出行、物流运输管理、规范交通秩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梦  王乾  雷黎 《科技咨询导报》2009,(14):203-203
当前早、晚高峰时段的“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城市交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并制约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了居民出行潮汐特征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引发的后果,最后给出关于缓解居民出行潮汐特征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银川市以私驾出行为主的交通模式引发了诸多的城市交通、生态等问题,低碳交通、绿色出行发展需求日益强烈.通过对银川市近5 a私驾出行比率、交通碳排放清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梳理研究,认为目前依靠单纯的城市空间外延增长、城市道路系统优化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加剧.提出从城市规划多尺度角度考量、构建银川市低碳交通系统空间配置模式.从城市空间规划战略、土地利用紧凑发展模式、土地混合利用、交通空间设计、构建多元化网络化城市交通系统和加强城市交通管控等方面探讨建设银川市低碳交通模式,从而促进城市低碳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城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在分流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西宁市居民出行的交通环境,分析了西宁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耗、出行距离及其分布、出行时辰分布及高峰小时、出行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西宁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时耗增加、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西宁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增加城市各路网密度及发展其支路系统、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与提高交通参与人素质等建议,对于推动该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享汽车用户及出行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享汽车在中国是一种重要但尚存争议的新型出行方式.因管理部门尚未明确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而无法确定合理的管理导向.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基于上海最大的汽车共享公司EVCARD的订单及用户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出行总量、需求时空分布,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用户和通勤时段出行用户的特征.结果表明,当前EVCARD用车需求和高峰时段出行主要发生在城市外围区域,城市中心区域无通勤特征;高需求用户与通勤时段高频出行者特征并不一致且部分特征相异.因此,上海EVCARD出行不会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诱发原因是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失稳,根本原因是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失衡。道路交通供给与需求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实际运用中,要保持两者的相互协调,不能片面地只考虑一个系统的发展。全面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供需关系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城市道路交通供需关系的方法,为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引言当前,由于城市道路网交通负荷逐渐加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日渐突出。摆在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急迫任务,就是设法解决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交通拥堵问题.在大城市,城市快速路的交通流应急剧下降,快速路的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交通拥堵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几乎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实践表明,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快速路出入口交通渠化的科学设计,来保证快速路出入口的交通安全与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消除交通拥堵的隐患。本文将以图解的形式阐述快速路出入口的交通渠化设…  相似文献   

16.
25公里     
正因为方便快捷、环保低碳,电动自行车如今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电动自行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和难以规范管理等突出问题,比如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长时间充电容易引发火灾隐患等等。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秩序,治理乱象,浙江发布电动车  相似文献   

17.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利用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然而目前的公交乘车环境还不够吸引人们放弃自驾车,而主动和乐于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该文对公交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博弈思想提出公交吸引对策和措施,包括公交绝对优先车道和信号、给予小汽车停车优惠吸引公交出行、实时按需调度公交、建立服务完善的智能公交车站、加强公交车司机管理、加强乘客文明乘车教育,来引导人们改变出行习惯,从优选择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使得道路拥挤问题日益严峻。通过拥挤收费增加当前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时空消耗理论,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多时段路网最优定价模型并给出算法,对高峰期时段实行3种不同额度的拥挤收费,得出对出行者出行时段的影响结果。通过算例分析,得出在时空资源固定的情况下拥挤收费对调节高峰时段与平峰时段的交通量分布、减少总出行交通量有显著作用,进而可以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1研究意义交通拥堵是许多现实网络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网络上交通流的相变,即网络交通状态由自由流变为拥塞态。研究发现,交通拥堵的产生及拥堵程度与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采用的路径选择过程直接相关,同时网络负载量也是引发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路网交通负载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寻找最佳出行路径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难题。研究认为,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是优化路网拓扑结构和实施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在分析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拥堵博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交通拥堵程度为下层决策目标、经济费用为上层决策目标的城市路网优化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管理者对路网运营成本投入最优为目标,下层模型力求路网的出行效率最高,针对该模型提出遗传算法求解流程.以南京市某区域道路网络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路网效能优于原始路网,路网运行速度、服务水平均有提升;维护费用及延误均下降.双层规划模型主要针对路网中道路等级低、饱和度高的路段进行改造升级,在一定投入费用范围内实现路网交通拥堵与投入费用的最优平衡关系,能够为路网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