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交通冲突理论探讨慢行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了慢行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提出了保障慢行交通安全的对策,旨在促进便捷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实现和谐交通、安全交通。  相似文献   

2.
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车载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交通导航的重要工具.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包括车载设备系统、车载导航系统以及二者的各个组成部分.智能车载导航系统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使先进的智能导航系统应用于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交通预测控制、交通诱导控制、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不但有利于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性,而且能够满足道路使用者出行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周本红 《安徽科技》2021,(12):49-51
绿色交通发展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与人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巨系统.从系统层面考察绿色交通的特征,发现其具有自然有机性的共生交通、环境适应性的协变交通、价值合理性的臻善交通和成果普惠性的共享交通等特征,理当成为生态文明时代交通实践的根本遵循,也是构建合理的绿色交通发展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交通事故安全评价法和交通冲突安全评价法,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交叉口的实测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参数标定. 通过数据回归,建立了交通事故-交通冲突关系模型,引入交通危险性系数来评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危险系数法不依赖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适用范围广,可综合评价交叉口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5.
数十年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依然存在效能不足的问题.该文聚焦城市交通系统的社会技术属性和特征,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三大趋势:在技术基础上应以信息物理社会系统为基础,在建设目标上要实现能力的本质提升,在管理机制上要实现数据支撑的综合驱动.在分析信息域、物理域、社会域三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长沙市各类交通方式伤亡事故的详尽统计,分析了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以系统论的方法,从城市道路建设、安全管理学、安全文化等多角度研究了现代城市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06月13-16日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承办:中国公路学会拟组织智能交通、安全与永续发展、低碳绿色及综合性领域4个主题区块论坛,分别由8~12个分论坛组成,将突出智能绿色及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建设等主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城市交通问题,所以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成为我国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而物联网给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这里将物联网领域的嵌入式等相关技术与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相结合,结合模糊控制方法实现稳定、高效、有序的智能交通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交通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控制.一直以来,我国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较高,导致交通意外事故频发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人为疏忽,公路设计缺乏合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交通安全,降低交通意外事故,笔者根据在公路设计中的相关参数的选用,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己住宅的关注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居室面积,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了住宅绿色装饰、智能装饰等方面,不但要求舒适,更要求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儿童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领域。国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儿童交通安全心理的研究,此类研究主要集中探讨儿童认知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感知觉、注意和决策等心理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致使儿童成为交通事故高发群体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还较缺乏。因此,我国急需开展儿童交通安全心理的研究,以更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空中交通进近排序及优化调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空中交通进近管制地区日益繁忙的交通流量,设计了一种进近排序及优化调度方案。目前的空中交通调度依赖于管制员的经验判断。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越来越重,这就进一步威胁交通安全。管制员通常以牺牲容量为代价来保障安全,结果造成大量的交通延误。该文设计的进近管制排序和优化调度方案能够在充分保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最优地使用机场和空域的容量。同时为管制员提供方便直观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以进一步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该方案已应用于清华大学国家CIMS中心与华北空管局合作开发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检测系统(ATCCMS)中,得到了管制员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表征城市轨道系统线网性能的关键指标,给出合理的评价模型,准确获取系统运营安全状况,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研究了其线网性能的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对城市轨道系统历史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面向车站、线路、线网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改进的TOPSIS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标集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实际数据,针对评价结果对城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面向运营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评价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不仅有效反应当前的安全运营水平,而且减少了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科学可靠程度和可信程度,为有关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Energy and emissions could be reduced with the compromise of travel time in some environment-focused Connected Vehicle(CV) applications, which highlighted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terms of mo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Nevertheless,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afety assessment of such CV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a CV-based eco-driving application, namely, Eco-Approach and Departure(EAD), is selected as an example. A microscopic safety analysis tool, 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SSAM), is utilized to assess the safety influence of EAD application in multiple scenarios. Furth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from two perspectives:(1) application users, i.e., EAD-equipped vehicles versus unequipped vehicles; and(2) traffic operators, i.e., overall traffic performance with and without the introduction of EAD. For each perspective, conflict statistics(e.g., frequency, time-to-collision distribution), overall and by type, a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EAD is beneficial in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equipped vehicles. The influence of EAD on overall traffic is scenario dependent, and a high penetration rate shows positive effects on network-wide safety benefits for most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5.
道路行人作为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在交通事故中伤亡占比高,且头部和下肢是在事故中受伤害最多的部位. 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仅仅通过被动安全很难有所突破,为此当前国内外车企及相关研究机构均加大了对行人安全的投入和技术研究. 主动弹起式引擎盖常规通过力学传感器感知触发执行机构面临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且力学感知传感器易发生不触发或误触发. 近年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进入普及阶段,集成ADAS的紧急防撞功能(AEB)和引擎盖系统,通过摄像头和雷达进行行人识别和距离感知,碰撞时可快速触发引擎盖弹起,实现行人保护的精准性,减少开发成本和误报的同时,缩短开发周期,性能得分比被动行人保护提升30%以上,大大改善对行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重型车辆本身特点导致其侧倾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侧翻事故,为此必须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车辆侧翻预警技术,从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保证公路运输安全。在全面阐述国内外车辆侧翻预警方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隐马尔可夫理论和车路协同2种侧翻预警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色彩的心理作用原理,分析色彩与交通安全的联系,提出交通安全色彩设计的系统思想,旨在引入交通安全色彩设计的一种系统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驾驶员行为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状况,首先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和ADAMS联合仿真的人—车—路闭环系统,通过不同车速下的双移线和蛇形线的闭环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此外,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和疲劳程度将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分为12类,并确定相应类型驾驶特性的表征参数。选取某省道设计方案的部分路段为试验路段,对不同类型驾驶员在弯道上的行车安全以及不同疲劳程度的驾驶员在恶劣天气下的行车安全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基于人—车—路闭环系统开展虚拟行车仿真试验。试验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驾驶员疲劳程度对行车安全状况影响显著,在雨天与冰雪等恶劣天气下行驶时车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雾天安全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宁高速雾天安全管理为依托,基于雾天交通安全管制决策模型、高速公路雾天安全保障方案和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等应用技术,开发建立了高速公路雾天安全管理系统.系统由雾情监测与信息采集、基于GIS的数据库管理、雾情预警与安全管理决策支持、雾情发布等子系统组成,可实现雾天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路网交通流协调与应急处理等功能.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提出了管理单元划分原则、能见度采集设备布设原则和可变信息发布设施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20.
 建成环境与行人的出行安全有关。梳理了建成环境影响出行安全的要素分析,评述了城市发展模式、密度、土地利用、道路环境以及交通管理设施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未来的建成环境与出行安全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