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以下简称“市政污泥”)如何处置也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市政污泥主要处置方式仍.然是丢弃、简单填埋、堆肥、焚烧。填埋受填埋场容量限制不是长期的发展方向,而且市政污水管网中含有大部分工业污水,有害有毒成份较多,适合堆肥处理的污泥也比较少。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焚烧将是市政污泥处理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2.
于2016年5月和2017年1月,分别对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生活垃圾与市政污泥(分别为0%、5%、10%和15%)协同焚烧试验,探讨市政污泥掺烧对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PCDD/Fs排放的影响.在不同季节中,PCDD/Fs均主要分布于飞灰与炉渣中.受焚烧过程中PCDD/Fs的结构破合与重组的影响,废渣中以2, 3, 4, 7, 8-PeCDF (13.0%~72.1%)单体为主. 2016年5月,每吨焚烧原料(指生活垃圾跟污泥的混合物)混合焚烧排放的PCDD/Fs毒性当量比原料本身含有的增加了14.1~29.2 μg TEQ/t,而2017年1月则降低了9.2~9.9 μg TEQ /t.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加入市政污泥能够提高焚烧材料中的硫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从而抑制PCDD/Fs的再合成.综上所述,在保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电力生产条件下,适当的市政污泥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能够降低焚烧过程中的PCDD/Fs排放,从而实现市政垃圾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3.
从污水厂的污泥中回收磷是未来国内外市政污泥资源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磷矿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措施,已成为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磷含量为7.10-27.60 g/kg,我国市政污泥产量巨大,预计2025年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 000万t (以80%含水率计),是极具潜力的磷源。现有两种从市政污泥中回收磷的途径:从市政污泥中直接回收磷和在市政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利用磷,而好氧发酵-土地利用是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主流工艺之一。该工艺可将市政污泥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是实现市政污泥磷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有效磷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难溶性磷酸盐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同时对以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为基础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市政污泥中的磷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市政剩余污泥CaO处理及生物干化过程中的温度、pH、含水量等进行了研究,并与未经碱处理的市政剩余污泥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市政剩余污泥具有良好的pH缓冲能力,且CaO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物干化温度。在此基础上,对经CaO处理和未处理两种条件下的市政剩余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以及生物干化时间对污泥基质中细菌群落的影响较为明显。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市政剩余污泥好氧生物干化的微生物群落更替规律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市政剩余污泥CaO处理及生物干化过程中的温度、pH、含水量等进行了研究,并与未经碱处理的市政剩余污泥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市政剩余污泥具有良好的pH缓冲能力,且CaO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物干化温度。在此基础上,对经CaO处理和未处理两种条件下的市政剩余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以及生物干化时间对污泥基质中细菌群落的影响较为明显。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市政剩余污泥好氧生物干化的微生物群落更替规律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市政污泥为底物,建立高温两相厌氧消化系统,考察其运行性能,并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进行对比.运行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稳定运行阶段TS、VS去除率和产甲烷比率分别为(41. 6±1. 7)%、(48. 0±4. 4)%和206. 8 m L·g-1VS,均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市政污泥经两相厌氧消化后,其卫生化程度(病原体、重金属及毒性有机物质量浓度)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市政污泥经厌氧消化后脱水性能会下降,但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后的市政污泥具有更好的脱水性能,且最佳PAM投加量为5 g·kg~(-1)TS.  相似文献   

7.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和灰熔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造纸污泥、市政污泥及其与煤的混合物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污泥、煤及其两者混合物热解特性的异同,研究了升温速率、掺混比等因素对混合试样热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研究表明:造纸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与烟煤相当,而市政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远优于造纸污泥和烟煤;在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过程中,2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污泥与煤混合物的挥发分初析温度提高,挥发分最高析出速率和平均析出速率升高.但升温速率对挥发分析出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测定了煤灰和污泥灰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熔融特征温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灰比例的增大,混合试样的灰熔点逐渐下降,但由于存在低温共熔现象,不按线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8.
污泥脱水是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但如何选择经济而有效的污泥脱水工艺却一直是道难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文章通过对市政污泥特性的研究,对比分析可选脱水工艺的利弊,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认为污泥干化床工艺是较为理想的市政污泥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9.
在立式管式炉上进行了石化污泥和市政污泥的燃烧实验,研究了含水率、燃烧温度和污泥类型对于NOx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干燥时间得到了不同含水率的污泥.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5%~35%的范围内,石化污泥和市政污泥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量均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为700~900℃的范围内,两种污泥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量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石化污泥的金属氧化物含量更高,使得在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量更大.并从NOx的生成机理上对这些结论作了具体的分析,解释了不同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系统考察接种市政污泥EGSB反应器的初次启动,以确定EGSB在常温低浓度情况下接种市政污泥时快速形成高活性、稳定颗粒污泥的可行性。接种市政污泥的EGSB反应器在常温条件下能够在42d内快速启动,所产生的颗粒污泥沉淀性良好、产甲烷活性高且菌群丰富,出水COD稳定在60mg/L以下,其他指标均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在常温下启动EGSB宜采用低进水浓度、较高的有机负荷、较大的上流速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焚烧和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河南油田含油污泥的情况,采用沉淀、收油、固化、添加助燃剂等处理方法,利用河南油田现有的燃煤锅炉对其进行焚烧.使用该方法能以较低的成本对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燃煤锅炉成本,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燃烧烟气检测结果表明:与煤单独燃烧时相比,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与煤共同燃烧SO2的质量浓度从410mg/m3左右降为88mg/m3左右,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从62.5410mg/m3左右下降为21.1410mg/m3左右,烟尘质量浓度从45mg/m3左右上升到126mg/m3左右,但都能满足环保要求.燃烧后固体废弃物的浸出液检测结果表明:COD、硫化物、石油类都达到国家二类排放标准.节约燃煤15%~17%.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Incineration is an important disposal methodfor the large volumes of sludge produced by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disposal of sludge hasbeen either open dumping,landfill or dumping inthe sea. These practices require large land acreageand are becoming less attractive as the areasavailable rapidly disappear. In the case of seadumping,this practice is now being prohibited bynew legislation.In metropolitan areas and highly populatedcities,th…  相似文献   

13.
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废弃物的焚烧特性、床内颗粒流动特性和二次污染物处理等方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集成相关技术与设备(如废弃物破碎、烟气处理、渣分离回收、床下点火、热工自动控制等),形成了系统的异重流化床焚烧新技术,并应用于洗煤泥、煤矸石、污水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等的焚烧处理,实践证明,异重流化焚烧技术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废弃物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其处置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目的。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消化制沼气、污泥燃料化技术、污泥的建材利用及污泥的其他几种资源化处理方法,有利于污泥处理效率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固体废弃物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进行混烧实验,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燃烧特性参数、混烧协同作用、样品中各组分的燃烧特性、混烧动力学参数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对两种固体废弃物的混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的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含油污泥的掺入改善了干馏残渣的燃烧状况。干馏残渣与含油污泥的混烧协同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在不同燃烧条件下会出现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现象。高斯分峰拟合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五个燃烧子反应。基于高斯分峰拟合的Coats-Redfern法计算结果表明,各样品以及各样品中各组分的活化能均不同。含油污泥比例的变化对5个燃烧子反应的影响不同。Friedman法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混烧阶段的活化能分别处于50~150、150~200、250~350 k J/mol内。含油污泥促进了干馏残渣的前期和中期的燃烧,但没有改善其后期的燃烧。红外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气体析出规律一致。CO与CO_2排放量的相对值与含油污泥比例不成正比,表明高含油污泥比例不利于充分燃烧。  相似文献   

16.
中引水厂原水水质状况全年变化较大,导致污泥组分和污泥性状的差异,成为影响污泥浓缩性能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污泥的初始质量浓度、高分子絮凝剂、pH值、慢速搅拌等因素对污泥浓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平常期期间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大于0.52%时,污泥的浓缩效率特别低,此时需投加PAM加以强化,PAM的最佳加注率为3.24‰;采用酸处理时,较为合适的pH值在1.8左右,加碱处理最佳pH值局限在pH≥12的范围内,且改善效果没有加酸处理明显;慢速搅拌时适宜的搅拌速度在1 r/min左右,当搅拌速度提高到5 r/min时,经过30 min后污泥的浓缩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工业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用厌氧颗粒污泥处理含不同浓度的对苯二酚废水,测量累计产甲烷量、污泥中辅酶F420和胞外多聚物的含量。结果低浓度对苯二酚(1.62g/L以下)对污泥活性、辅酶F420、胞外多聚物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较高浓度对苯二酚(0.32~1.62g/L)对污泥活性、辅酶F420、胞外多聚物有抑制作用;通过活性恢复试验,污泥活性部分恢复。高浓度对苯二酚(1.97 g/L以上)对污泥活性、辅酶F420、胞外多聚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活性恢复试验,污泥活性难以恢复。结论对苯二酚对产甲烷菌的生物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含对苯二酚的工业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未稳定的致病微生物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微波具有高效加热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一方面可以使污泥高效加热、水解,脱水性能和厌氧消化性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微波处理技术不需要投加任何化学药剂,不会向污泥中带入新的污染或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使后续处理效率更高。结合当前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微波处理污泥技术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直接利用微波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热解污泥,获取气态、液态燃料产品,利用微波的高效加热作用破解污泥胞外物质和细胞壁,改善污泥可生化性能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将微波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联合运用处理污泥;并对微波法处理污泥的发展前景当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我国城市污水中,由于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影响其在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我国城市污水中,由于重金属含量过高,影响了其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对水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