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头鹰几乎都是在夜间活动。它属于肉食动物,行动敏捷,不大啼叫,飞翔时几乎是无声的。它只捕食活的动物,如老鼠、鼹鼠、旅鼠、  相似文献   

2.
鸵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可达100公斤。鸵鸟不能飞翔,一是因为它的庞大身躯,二是因为它的飞翔器官与其他鸟类不同。鸟类的飞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变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去动物园玩时,经常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白天鹅在宽阔的湖面上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它们还会尽情地展现自己美丽的身姿,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天鹅是一种善飞的鸟类,为什么它们会在动物园安居下来,不远走高飞呢?原来,鸟类能够飞翔是因为它们拥有了翅膀和羽毛。鸟类身上的羽毛真正具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长在翅膀上,尾羽则长在尾部。力,生活在非洲的鸵鸟尽管跑得很快,却因为没有飞羽而无法展翅蓝天。根据这个道理,送到动物园的天鹅首先要被拔去飞羽,幼鸟则要割去指骨或腕掌关节,使飞羽无处着生。没飞羽分初级飞羽、次…  相似文献   

4.
纵纹腹小鸮     
我国地域广博,生境多样,鸟类资源也相当丰富,有鸟类1244种。众所周知,鸟中有一类主要活动于夜晚,以老鼠为主食,是老鼠的天敌,是生态系统内食物链中处于最高能量级的类群——即猫头鹰。所谓的“猫头鹰”是所有鸮形目种类的统称,是一类夜行性猛禽,由于其外观似猫而得名。我国鸮形目鸟类有27种,占世界鸮类的20%左右,分隶于草鸮科  相似文献   

5.
正鹰小档案:种属:鸟纲隼形目猛禽。分布:鹰在各大陆均有分布,全世界大约有190多种,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习性特征:鹰在高空中飞翔以极快的速度俯冲到地面,用爪子捕食蛇、老鼠、野兔等小动物。它们还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平均能活70年,在40岁时自行撞碎喙,拔掉毛,凭借新长出的喙和羽毛度过以后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鸟类飞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称扑翼飞行,或鼓翼飞行,这是最普通也是最基本的飞行方式.另一种是鸟体达到一定的高度或速度以后,伸开双翅不动而在空中滑行前进,称为滑翔,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飞行方式.这里就鸟类的扑翼飞行这一复杂的飞翔运动来介绍鸟类是如何因此而获得前进动力的.  相似文献   

7.
<正>鸟类和似鸟恐龙用羽翼翱翔,蝙蝠和翼龙靠皮膜翼飞行,这似乎已然成为了科学的定论。然而在河北,新发现了一种能够飞行的似鸟恐龙,兼具了羽毛和皮膜翼,这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呢?  相似文献   

8.
燕子是燕科鸟类的总称.绍兴常见的燕子有两种:一种是家燕(Hirundo rustica),生有金属光泽蓝黑色的背羽,腹部羽毛白色,剪刀式的叉尾,两翅狭长,飞翔中好象镰刀,体态轻捷伶俐,飞行速度快,能急速转向,常成对停栖,也常集群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穿梭,鸣声尖锐而短促.主要在屋内营巢,由雌雄共同在房檐下或屋梁上建立"家  相似文献   

9.
奇云 《科技潮》2005,(8):50-50
70年前,鸟类学家在野外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大量蜂鸟飞行时的影片。根据这些高速影片,人们一直认为,蜂鸟在盘旋飞翔时,采用的是昆虫的飞行方式。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普通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飞禽走兽”一词来形容鸟类和兽类,但这种说法有时却并不一定正确,因为有一些鸟类并不会飞,如鸵鸟、鸸鹋和企鹅等;同样也有一些兽类并不会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鲸类等,而蝙蝠类不但不会像一般陆栖兽类那样在地上行走,却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蝙蝠类是惟一真正能够飞翔的兽类,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飞行本领也比鸟类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们支撑起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蝙蝠的胸肌十分…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12.
鸟类究竟是如何学会飞行的?用生有4个翅膀的带羽毛恐龙的泡沫塑料模型进行的首个飞行测试表明,早期鸟类可能是以树林间的滑行作为它们飞行生涯的开始。有关鸟类飞行进化的争论是古生物学中一个持续时间最长且最热门的话题。最早的鸟类是从树上向地面滑翔的树栖生物,  相似文献   

13.
机场鸟情研究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飞行阶段,将机场分成8个区进行鸟情研究,日观察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反映出鸟情与鸟撞及二种规律变化间的关系,能反应鸟类生态分布、飞翔行为与飞机部位、飞行阶段间的鸟撞发生关系,特别是鸟撞发生的概率,为鸟情预报和避免鸟撞发生奠定科学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小盗龙亚科兽脚类恐龙是我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带羽毛恐龙的代表,在恐龙系统演化中位于兽脚亚目驰龙科的基干位置。小盗龙亚科恐龙所表现出的一些骨骼和软组织特征,如肩臼窝开口于体侧、较长的前肢、具不对称正羽等,为鸟类起源、鸟类飞行起源以及近鸟类恐龙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小盗龙亚科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总结了已发表属种的特征,归纳了该类群对鸟类起源以及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骨骼和羽毛特征。也对小盗龙亚科与飞行有关的特征进行功能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2,(4):64
没有牙齿是鸟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鸟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鸟类过着飞行生活,活动强度比较大,身体新陈代谢的频率比较快,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一来,它们就不能像爬行动物那样,通过细嚼慢咽来粉碎和消化食物。为了适应飞翔的生  相似文献   

16.
《奇闻怪事》2012,(6):64
鸡在啄米的时候,都是一口气就把许多米吞了下去,连嚼都不嚼。仔细观察鸡吃米的动作就会发现,原来鸡根本没有牙齿。这是为什么呢?很久以前,鸡和鸟类一样,也是会飞翔的。为了适应飞翔的生活,鸟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就养成了一种特别的取食方式。比如不用牙齿,而是用喙嘴来啄食;也没有膀胱,不在体内贮存尿液,产生的尿液也就连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食道的  相似文献   

17.
老鼠的主要天敌是家猫、野猫、猫头鹰、黄鼠狼、蛇五种.猫是从地面向老鼠进攻的灭敌,一只猫每天捕捉老鼠三至五只,多则十来只,一猫镇千鼠.猫头鹰是从空中向老鼠进攻的天敌.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食老鼠一千多只,一年可从鼠口夺粮二千多斤.黄鼠狼既可以从地面上捕鼠,又能掘洞捕鼠.一只黄鼠狼一年捕  相似文献   

18.
雨燕在飞行中可以通过折叠和移动翅膀上的羽毛来改变翅膀的形状,从而迅速提高飞行效率和灵活性。不久前,在荷兰举办的一个设计年会上,研究者展示了一种模拟雨燕的飞行技巧的微型飞机。  相似文献   

19.
夜幕降临的时候,老鼠们开始蠢蠢欲动。同时出动的还有猫和猫头鹰。他们是一对好搭档,一个在空中锁定目标,一个在地面进行搜索,配合默契,所向披靡。猫和猫头鹰的存在令老鼠们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贵刊1993年第一期《猫头鹰能吃多少老鼠?》一文,介绍猫头鹰消灭害兽、保护粮食的功绩.但猫头鹰能吃多少老鼠、保护多少粮食,在计算上有误.该文称:一只长耳鸮一年可吃1350只老鼠,假如一只老鼠一天吃掉10克粮食,那么一只长耳鸮一年可为人类保护大约5吨粮食.作者的计算方法是:1350×365×10.但实际上,这1350只老鼠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