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林产品化学是以林业生物质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研究开发林产化学品的一门科学.林产化学品主要包括林业生物质分泌物、提取物、绿色平台化合物及精细与功能化学品等几类.随着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林产化学品正朝着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环境友好化等方向发展.林业生物质资源高附加值成分提取及其应用研究是林产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林业生物质提取物中的生物活性功能成分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开发功效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正>《林产化学与工业》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主要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  相似文献   

3.
一、纤维素生物质精炼技术的发展 生物质是人类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精炼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多元化的生物质产品和能源。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精炼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之一。  相似文献   

4.
《林产化学与工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质炼制专刊出版生物质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含碳有机大分子功能体,它有望通过"生物炼制"实现"石油炼制"的辉煌。理想的生物质炼制的目的是以最大得率分离木质纤维原料中各个组分,以尽可能地保持分子的完整性,最大可能地优化利用和最终实现最大价值。这就要求生物质炼制应当是基于原料结构、过程转化和产品特点三者的关联,面向原料、面向过程、面向产品的炼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细胞壁中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天然抗降解屏障。有效的预处理能打破这种屏障,提高酶水解转化效率。显微技术包括显微镜技术和显微光谱技术,能够在多尺度下展现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预处理中细胞壁微观结构变化和组分含量等信息。笔者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等显微技术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利用显微镜技术可直接观察预处理中细胞壁表面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对酶水解可能产生的影响; 利用显微光谱技术可原位分析预处理对细胞壁组分化学结构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多种显微技术组合弥补了单一手段的不足,可获得木质纤维原料生物构造、组分含量及分布等方面更为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非木质生物质资源转化合成生物基材料的技术现状,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非木质生物质资源水解转化的方法和技术瓶颈.并对其在非木质生物质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是以我国丰富的可再生的竹材生物质资源为原材料,通过重点研究竹青竹黄差速异步点裂微创、纤维原位可控分离、纤维化单板制造、增强树脂梯级导入等关键技术;通过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以及关键设备的研发,突破传统技术中竹青\竹黄难以有效胶合的制约竹材工业化利用的瓶颈难题;使得占我国竹材资源近50%的小径级竹材得以工业化充分利用,并使毛竹等大径级竹材的一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至90%以上,研制出高强度、高附加值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提升了我国竹产业的技术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了风电桨叶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系列技术、全竹集装箱底板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系列技术,全竹建筑模板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系列技术等3套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竹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9.
柑橘是世界和我国产量第一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生产及加工大国,随着柑橘种植业与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柑橘种植过程中的落果和残次果、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废水等副产物资源也随之增多,因此由副产物资源利用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对柑橘副产物资源除可直接利用外,还可用于制备果胶、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类柠檬苦素、香精油和辛弗林等功效成分,或通过生物质发酵转化用于制备乙醇、柠檬酸、饲料和有机肥等。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缺乏、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略少等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难点。绿色低碳、高效高值、综合循环利用是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技攻关、制定专项规划、强化财政投入等可有效提升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度的建议,希望为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产资源的生物转化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林产资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树木的主要化学组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林产资源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可以制备能源、食品、工业用酶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20世纪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制备和利用技术已日臻成熟。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结局 求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分离提纯技术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使林产资源生物转化技术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工程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阐述了生物质工程前沿领域植物生物质利用关键技术,着重论述了我国在木质纤维素水解、还原糖微生物利用、代谢产物分离与纯化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独到的技术优势;同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应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使我国能够在上述关键技术上尽快取得重大突破,以推动我国的生物产立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微球和微囊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光辉 《科技潮》2006,(12):36-36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是近年来尤其受到重视的精细化学产品,这是因为高分子微球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领域,从低价位的涂料到高附加值的液晶显示器间隔材料、微电子器件粘结剂、生物分离用层析填料、包埋药物的微囊等。高附加值的微球、微囊产品对粒径均一性和制备重复性要求非常高,否则不能满足应用要求。下面列举几个微球、微囊的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13.
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开发和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潮》2004,(10):27-27
天然麂皮是世界上最好的皮革,用天然麂皮做成的服装、服饰或装饰材料尽显豪华、高贵、美观、舒适。然而,麂子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限,应当受到保护。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人们开始步人人造麂皮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开发超细纤维并利用其制造高仿真、高附加值的人造麂皮是当前材料科学界、特别是国际化纤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汽油替代品,液体燃料因其可持续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文中介绍了几种能够替代汽油的液体燃料:生物甲醇、生物乙醇和生物丁醇,指出生物乙醇最具潜力.对生产生物乙醇的原料进行了概述,指出由于政策性限制,使用淀粉或糖来生产乙醇受到制约,因此人们转向利用木质纤维原料来生产乙醇.在分析了各种木质纤维原料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后,指出稀酸或稀酸与蒸汽爆破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经济可行性,但稀酸预处理木质纤维易产生糠醛、羟甲基糠醛、木素小分子等发酵抑制物,因此在未来设计生物质转化液体燃料时要考虑减少这类物质的生成,降低其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木聚糖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聚糖酶在食品、饲料、造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生产成本是决定微生物木聚糖酶能否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木质纤维原料富含木聚糖,许多能够利用廉价的木质纤维原料诱导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得到了分离,有效地降低了酶制剂的生产成本.综述了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木聚糖酶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了微生物木聚糖酶的产生、特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利用海生节肢类废弃物,采用化学预处理结合超声法处理废弃蟹壳,从中分离制备α-甲壳素纳米纤维(α-NCF),同时制备了甲壳素纳米纤维气凝胶(NCA)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BET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备的α-NCF和NCA的形态特征、结晶特性、化学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α-NCF为丝状交联结构,直径约为20 nm;FTIR表明化学预处理可有效脱除蟹壳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制备的α-NCF的结晶度为85.4%,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制备的NCA的比表面积为133 m2/g,且柔性可折叠。研究结果为高效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质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市生物质资源调查,综合分析与评价了武汉市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结合国内外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适合武汉市具体情况的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沼气是国际公认的现代生物质能源。天津地区生物质资源利用率低且不合理。为了兼具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生物质资源的沼气化利用势在必行。目前,天津地区的沼气产业主要发展3种模式,即户用沼气工程、"四位一体"模式和养殖小区建大中型沼气池。随着沼气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突出。总之,生物质沼气的开发利用对天津地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良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高效利用海生节肢类废弃物,采用化学预处理结合超声法处理废弃蟹壳,从中分离制备α-甲壳素纳米纤维(α-NCF),同时制备了甲壳素纳米纤维气凝胶(NCA)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 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BET 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备的α-NCF 和NCA 的形态特征、结晶特性、化学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α-NCF 为丝状交联结构,直径约为20 nm;FTIR 表明化学预处理可有效脱除蟹壳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制备的α-NCF的结晶度为85.4%,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制备的NCA 的比表面积为133 m2/g,且柔性可折叠。研究结果为高效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质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12,(9):32
<正>德国联邦教研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德国《生物精炼路线图》,"生物精炼"(Bioraffinerien)的概念,是指利用工业化生物技术加工处理生物质原料,生产各种化工产品的综合技术和生产装置,目前在德国已经建有几处示范装置。该路线图是落实德国联邦政府2009年发布的《关于可再生原料综合利用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具体行动,由德国联邦教研部牵头,联邦农业部、联邦经济技术部、联邦环境部共同参与制订,目的是大力加强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创新,推进传统化学工业的转型,使其从以石油等不可替代资源为主要原料转变为以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