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再认识论──高尔基创作思想危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基历来被誉为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对高尔基的研究中,回避或忽略了对他思想和创作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的深入探讨。高尔基在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期间经历的两次重大危机以及所犯的政治错误和创作失误证明他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起码是在1919年成之前不是一个成熟的布尔什维克,而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由于在爱情、创作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劣势而产生自卑情结,作家的这种自卑情结积聚起来,注入他的创作,使他的各种焦虑和紧张以及无法满足的欲望都在创作中借助幻想的艺术世界得以发泄。小说创作及其相关主题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作者的自卑起着治疗和宣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季清洪 《科技潮》2007,(12):62-63
季清洪,1973年6月出生于福建莆田,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初学国画,后就读地方美术学院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研习油画,并在油画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创作的油画作品多次在各种书画展中获奖。1996年,季清洪到浙江美术学院进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8年,季清洪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毅然来到北京深造。凭着坚韧的毅力,他边学习边创作,还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北郊西三旗通厦花卉市场开办个人画展,受到观者的好评。他的油画笔触细腻、风格清新,其作品被装饰到平西府颐轩宾馆等大型公共场所,并被许多收藏家收藏。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方法对现代文学乃至建国后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文学创作兴盛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从创作主题到作品语言似乎也都与《讲话》的精神相一致,但若追根溯源,他的思想和实际的创作理念其实是深受“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的,而且也始终是以自己的方式沿着五四的道路前进的。  相似文献   

6.
解读余华     
以90年代为界,余华的创作出现了一个大的转型。此前,他所创作的是典型的先锋文学;此后,他却完全回归到传统,创作了故事性极强的三部长篇小说,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他的高度关注。他为什么要转型?他转型后的重要变化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解读出一个真实的余华。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3):I0005-I0005
刘宗朝,安徽广德人,1963年生,自幼喜爱翰墨丹青,曾在安徽黄山书画院研修学习,得到名师的指点和教诲,长期以来,他始终执着于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他把传统文化融与现代瓷艺之中。其作品受到海内外名家的好评和收藏。  相似文献   

8.
茨威格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历经十年之久于1920年完成的传记文学作品《三大师》,在其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茨威格的理想信念,理解其文学主张与艺术风格的变化。更是我们理解他的传记文学创作特色的必读之作。  相似文献   

9.
杨君伟和我是大学同学,相知甚深。他在校期间和我是校蓝球队队员.都好书法喜金石.舞文弄墨使我们在“星光文学社”里大干了两三年。他写诗写散文,我则将二者结合.专事散文诗创作。没想到,当我因教学需要转向文艺批评后,他却出了一本散文诗集《看山的风景入书中所写的大巴山,我也因生于斯长于斯,尤为亲切也尤为注目。没想利,他笔下的大巴山被他开掘得有光彩有神韵有情致也更有精神了。他曾说过,身在巴山难写巴山,只有进入都市梦回巴山才能写好巴山。我以为,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创作思维现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相似文献   

10.
弥尔顿心中的上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17世纪伟大的的诗人弥尔顿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但他同时又是上帝的一个忠实信徒,《圣经》是他生活的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生命的支柱,创作的源泉;但他又是一个学为己用的人,经他创作加工过的《圣经》故事和人物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来为他所终身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服务,在他的作品中,“上帝”时而是一个最高道德的创导者,时而是一个令人憎恶的暴君,时而是一个心胸狭窄,贪婪的主,时而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诗人的神学思想和革命思想的矛盾使他在不同的作品中把“上帝”这个被基督教徒顶礼膜拜的神圣的偶像塑造成了各种不同的矛盾人物。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有必要首先对“鲁迅中断小说创作”这一命题作一点说明。严格地说来,鲁迅在有生之年并未完全中断小说创作,直到逝世前一年(1935年),他还写下了四个短篇小说:《采蔽》、《理水》、《出关》、《起死》。本文之所以还沿用这个不严密的命题,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第一,鲁迅在创作了他一生中的绝大多数小说后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段不短的停滞期,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这一点,我们不妨列出鲁迅一生写下的共34篇小说的大致写作时间(上面已提及的四篇不资):1912年,作文言小说《怀旧》;1918年4月——1922…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奥尼尔在其戏剧创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他不仅将传统的戏剧创作手法和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而且还将小说创作技巧用于其戏剧创作之中。1920~1932年是奥尼尔创作的独特阶段,他将面具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融入其戏剧创作,因此,面具在其剧作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同镜子般反映和揭示了剧中人扭曲、变态而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创作心理变化,既是独特的个人的心理体验,又是典型的20世纪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在大革命失败后,隐居上海的茅盾的心理变化尤其剧烈,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象征秩序”,此时期他的作品也呈现某种“症候性”。他从1928年7月到1930年4月旅居日本,集中书写内心的苦闷,但从《虹》开始过渡到重新认可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发现与另外一位女性交往同样无法建立两性间的“律法秩序”,于是回到上海,加入左联,进行全新面貌的创作,成功地重建了“象征界”。  相似文献   

14.
张耒诗歌特点及优劣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张耒从学于苏轼兄弟,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一起“以文彩风流为一时冠”。[1]张耒的成就主要在文艺理论与诗文创作两方面。理论上,他提倡“文以明理”,[2]主张作家遵循“天理之自然”和“情性之道”[3]进行创作,倡导充实自然的文风;创作上,他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5.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张爱萍将军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从十五岁投身革命,一直到八十多岁高龄,几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神剑之歌》选收了他的诗词二百六十余首。他的诗始终循着历史的踪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进程。他的诗用语自然、通脱明净,不拘格律,常自创新调以反映新的战斗生活。将军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对诗艺的独到追求,决定了他诗品的崇高,并具有为他人所不能替代的风范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与谢芜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俳句,他在遵循俳句创作的民族化艺术道路的同时,通过化典、借鉴和创新,使其俳句散发着古典美和传奇的趣味。考究与谢芜村的艺术人生,对照其俳句风格与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与谢芜村成功的俳句艺术特色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汉学情结是其创作出清新自然俳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吕雅清 《凉山大学学报》2002,4(1):142-143,148
本文以创作视角为切入点,揭示台湾著名乡土作家洪醒夫小说创作的精神特质和批判力量。洪醒夫正是从表现台湾社会转型期中的乡土眷恋和城市批判里,找到自己创作切入社会的支点,拥抱他所关爱的土地和人民。  相似文献   

19.
耿歆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219-219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印象主义中的音乐通过变幻美洲的和声和音色来营建出一种情调和氛围,其创作理念与印象主艾绘画是有着相同之处的。而德彪西的音乐更是与印象主义的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井在延承印象主义绘画的风格的基础上,更显其神秘,梦幻与朦胧。  相似文献   

20.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