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粘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 ( 2 98 1 5K ,30 8 1 5K ,31 8 1 5K)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水溶性聚合物聚氧乙烯 (PEO)体系在有无电解质 (NaOH)存在时溶液的宏观粘度 ,研究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对PEO构型的影响 ,得到了不同SDS—PEO体系的临界聚集浓度 (CAC)和聚合物饱和浓度 (PSP) ,并根据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SDS胶束被吸附到聚合物PEO过程的吉布斯函数变 ,讨论了SDS—PEO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范围内 ,SDS—PEO体系有无电解质溶液的比浓粘度均随聚合物PEO浓度的减小而急剧升高 ,呈现典型的聚合电解质行为 ,而且SDS的浓度越大 ,电粘效应愈明显 由此可以推断 ,聚合物PEO与表面活性剂SDS之间主要是通过疏水键相互结合 ,PEO分子链处于更伸展的状态 NaOH的存在使聚合物PEO分子与胶束结合位置减少 ,聚集体的体积减小 ,或者介电常数增大 ,因此表现出电粘效应弱于不含碱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 ,而且使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以PEO LiClO4(聚氧乙烯高氯酸锂)为基质的共混聚合物膜.运用差热示差扫描热分析和交流阻抗的测试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因素.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PVDF(偏氟乙烯)的加入,含有PEO LiClO4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会随之下降,然而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 HFP)加入后,在适量范围内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会增加.当PEO∶P(VDF HFP)的质量分数为1∶0.5时,电导率(δ)最大,其值为2.3×10-4S/cm.DSC的测试结果表明,P(VDF HFP)的加入后,混合物的熔融温度和熔融峰热焓都会随之下降.研究表明对PEO的共混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电解质电导率.  相似文献   

3.
选用LiBOB作为掺杂盐,聚氧化乙烯(PEO)为主体,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出不同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运用差热分析、电化学阻抗谱和计时电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iBOB·(PEO)n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锂盐的浓度对体系的结晶度和导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锂盐LiBOB浓度的增加,电导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n(O):n(Li)=16:1时,LiBOB·(PEO)n聚合物电解质室温下的电导率达到最高,为5.8μS/cm,锂离子迁移数为0.39.  相似文献   

4.
用介观动力学方法对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类嵌段聚合物溶液进行了模拟研究,由该方法可直接得到聚合物水溶液体系的三维不规则介观形貌与动力学演变过程。该文讨论了聚合物溶液浓度及嵌段聚合物组成等因素对溶液介观形貌和体系性质的影响,讨论了聚合物溶液体系的动力学演变过程以及相互作用参数和聚合物组成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疏水组分的减少,体系的介观形貌逐渐从凝胶向胶束状态过渡;聚合物水溶液介观形貌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溶液体系很快形成凝胶或胶束形貌并在此后相对较长的时段内形貌发生微变,使体系能量不断降低,趋向平衡状态;聚合物PPO组分的增多或相互作用参数的增加,疏水核越容易形成,介观相分离越快。  相似文献   

5.
以六氟异丙醇体积分数为50%的乙酸溶液为溶剂,制备I型胶原/聚氧化乙烯(PEO)复合静电纺微纳米纤维,研究了PEO质量分数对静电纺纤维形貌的影响,测试了不同胶原/PEO质量比(m(胶原)∶m(PEO))时的纺丝液黏度和电导率.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胶原/PEO复合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O的加入使纺丝液黏度增大,电导率减小,可有效提高胶原的可纺性.当m(胶原)∶m(PEO)为70∶30时,纤维形貌良好,平均直径为(267±45)nm.复合静电纺纤维中胶原与PEO分子链间存在一定的分子间作用力,但并没有改变彼此的化学结构.通过静电纺制备的胶原/PEO复合微纳米纤维膜由于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性,有望应用于伤口敷料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介观动力学模拟嵌段聚合物:形貌与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介观动力学方法对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类嵌段聚合物溶液进行模拟研究,由该方法可直接得到聚合物水溶液体系的三维不规则介观形貌与动力学演变过程。该文讨论聚合物溶液浓度及嵌段聚合物组成等因素对溶液介观形貌和体系性质的影响,聚合物溶液体系的动力学演变过程以及相互作用参数和聚合物组成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疏水组分的减少,体系的介观形貌逐渐从凝胶向胶束状态过渡;聚合物水溶液介观形貌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溶液体系很快形成凝胶或胶束形貌并在此后相对较长的时段内形貌发生微变,使体系能量不断降低,趋向平衡状态;聚合物PPO组分的增多或相互作用参数的增加,疏水核越容易形成,介观相分离越快。  相似文献   

7.
两类聚合物溶液黏度在岩心渗流方向上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志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4):4000-4003,4014
为更清晰地认识聚合物溶液在油藏深部黏度的作用,以胜利孤东七区油藏非均质强、储层结构疏松为条件,开展了各种长度下岩心聚合物溶液渗流实验。在岩心出口端取采出液,研究两类聚合物溶液在近井和油藏深部黏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注入速度下,质量浓度为1 500 mg/L的聚合物HJ、B4以及DH5溶液黏度保留率分别为0.817,0.815,0.335,要高于质量浓度为1 800 mg/L的值;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注入速度越高,黏度略微下降,变化并不明显;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HJ和B4在油藏深部(20%~80%)黏度保留率分别为0.642,0.443,比相同质量浓度DH5略高。  相似文献   

8.
用聚氧乙烯(PEO)大分子单体与2-乙烯基吡啶(VP)在苯中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共聚,合成了带规整聚氧乙烯(PEO)支链的聚2-乙烯基吡啶(PVP).接枝共聚粗产物经纯化及用IR,1H NMR和膜渗透压计等表征.研究了共聚条件.结果表明,接枝效率可达到56%,相对分子质量可达6×104.该接枝共聚物呈现一定的乳化性及良好的相转移催化性.它与LiClO4或TCNQ络合后呈现离子导电或电子导电性.其混合导电率明显高于离子导电率及电子导电率,即呈现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聚氧乙烯磺酸钠复合膜的导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聚醚聚氨酯与聚氧乙烯磺酸钠共混制得了一系列单离子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运用红外光谱,Raman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复阻抗谱等多种手段对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氧乙烯磺酸钠能同时起到离子源和增塑剂的作用,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增塑效果随着离子化低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在相同氧钠比情况下,PU/SPEO800体系的离子电导率最高,60℃下可达0.1μS/cm,并且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力学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一种金属有机框架Zn4O(1,4-苯二甲酸)3(MOF-5)为填料,加入聚氧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中,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SO2CF3)2)为锂盐,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解质(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CPE)膜。采用交流阻抗及其与电势阶跃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进行测定。另外,研究CPE与锂负极的界面稳定性以及计时电流曲线、阻抗随存储时间变化以及恒流极化循环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质量分数为10%的MOF-5后,20℃时离子电导率从6.3×10-7 S/cm提高到最高的1.9×10-5S/cm,锂离子迁移数则随MOF-5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质量分数为0时的0.012增加到20%时的0.232,表明MOF-5具有阴离子受体效应,对锂离子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MOF-5的加入明显提高了CPE与锂负极界面在静态存储及动态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进一步证明MOF-5能改善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关键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LA)/聚环氧乙烷(PEO)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测试,对PLLA/PEO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PEO的质量分数对PLLA/PEO纳米纤维膜的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O的加入,降低了PLLA/PEO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宽度,提高了纤维的结晶速度、结晶度及断裂伸长率;PEO分子可提高聚乳酸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和降低纤维的取向度,从而降低因取向引起的中间相含量,提高结晶相含量,进而改善聚乳酸纤维的结晶性能和韧性。  相似文献   

12.
将聚醚型(A1)和聚酯型(A2)两种特定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分别与聚乙二醇丙烯酸双酯(PEGDA)、LiX、光引发剂等混合制成光敏体系,然后经UV固化得到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薄膜,并对其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固体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都比纯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电解质膜好,加入适当比例的A1的电解质膜的导电性能与以PEO为基体的电解质膜相近,但加入A2的电解质膜的导电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3.
Plasticized poly (ethylene oxide) based electrolyte membranes of various compositions poly (ethylene oxide) / lithium perchlorate / propylene carbonate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The thermogram,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vibrational spectra were studied. DSC revealed that the plasticizer propylene carbonate content has influenced on the melting and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C on the poly (ethylene oxide) / lithium perchlorate / propylene carbonate systems shows that a suitable propylene carbonate content can impede association between lithium ions. Room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changed over 2 order of magnitude, increasing from 6.8 × 10-8 Scm-1 of poly(ethylene oxide) / lithium perchlorate (10/3, w/w) to 8.9 × 10-6 Scm-1 of poly(ethylene oxide) / lithium perchlorate / propylene carbonate (10/3/10, w/w/w). It seems that lithium ions only interact with PEO crystalline phase at the presence of PEO.  相似文献   

14.
以酚醛树脂预聚体(Res01)为碳源前驱体,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F127)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PDMS-PEO)为混合模板剂,采用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方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并进一步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脱附分析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介孔碳/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体心立方Im3m结构,其BET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孔径分别为l410m^2/g,1.12cm^3/g和5.4nm.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卤化亚铜/联吡啶(bpy)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结构明确,规整性好的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到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RO)并以IR,NMR和GPC方法表征了两亲接枝共聚物,通过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证明两亲接支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两亲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与大分子单体的结构,分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PEO-NH2),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PAN-b-PEO),通过FT-IR,NMR,GPC等分析测试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生成,并对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随着经发剂PEO-NH2含量的增加,产率开始呈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甲基硅油和聚氧化乙烯能明显提高高填充HDPE/Al(OH)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等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对断裂伸长率没有影响;聚乙烯蜡和环氧树脂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对断裂伸长率也没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探索了添加剂在高密度聚乙烯中的分散状况,并同HDPE/Al(OH)3/添加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PVA-KOH-H2O体系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ASPE)的性能,采用溶液浇铸法向其中添加改性剂制备复合电解质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AC)等对电解质膜的物相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电解质以无定形态为主,含极少量晶相,改性剂的适量添加可以降低电解质膜的结晶度增大无定形区域,离子电导率随PEO的加入先减小后增大,随增塑剂的加入先增大后减小,三种改性剂中GROL效果最好可达4.52×10-2 S/cm,电化学稳定窗口随改性剂的添加略微变窄,但仍显示了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当三种物质同时共混加入时电化学性能优于单个组分.该研究结论对制备高能量碱性固体电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