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无细胞合成方法,对AgrA蛋白进行了生物体系外合成,且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grA蛋白在无细胞系统中成功被合成,且30℃、4h条件下蛋白合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报道的水热法合成MCM-48中孔分子筛的基础上,针对在不同时期合成MCM-48合成重复性不好的问题,系统地考察了滴加正硅酸乙酯(TEOS)时溶液的温度,发现在溶液温度为20℃时滴加TEOS时配制的合成液能合成出有序性较高的MCM-48,并考察了焙烧温度及气氛对合成MCM-48中孔分子筛的影响,通过XRD、TG/DSC等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义与模板的Web服务混合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Web服务合成的动态性及降低合成的复杂度,提出了一个基于语义与模板的混合合成框架,并详细分析了基于该框架的抽象服务流程和具体服务流程构建过程。在宏观上,采用工作流及语义模板实现服务合成,并基于服务模板和过程约束设计流程,创建复杂流程以表示现实世界的需求及实现对粗粒度服务合成流程的控制;在微观上,对工作流抽象活动节点实现动态服务合成规划,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服务合成的动态性和自动性。通过宏观、微观间的有机结合,该框架可有效降低服务合成的复杂度,提高合成的可靠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织物防水剂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织物防水剂质量与合成中酯化过程有关。并采用自身内标比例法鉴定合成产品质量,为合成条件的选择,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中的争论及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合成记录的概念、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入手,探讨了合成记录的制作及其作用,论证了合成记录在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师之间和其他油气勘探工作者中经常发生的关于合成记录的争论,指出了在制作合成记录以及标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研究了配方及工艺制度对锆铁红色料合成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锆铁红色料合成的影响趋势,得到了主次影响因素,并指出主要因素为:合成温度、矿化剂的种类、预处理方式,找到了利用常规的陶瓷颜料制备工艺合成锆铁红色料的最佳配合及合成工艺制度。详细讨论了锆铁红色料合成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锆铁红色料合成过程中各因素作用的机理,为锆铁红色料合成及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际生产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无机胺合成ZSM—5沸石分子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氨水为模板剂合成了ZSM-5沸石分子筛,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时间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在142~177℃范围内,以氨水为模板剂都可以合成出ZSM-5沸石分子筛。合成温度越低,所需时间越长,同时以XRD为手段,对分别以氨水和正丙胺为模板剂合成的ZSM-5沸石分子筛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头孢菌素合成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头孢菌素的各种合成方法,它涉及半合成,全合成,由青霉素转化,以及工业合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两条不同的合成路线合成了哌啶二苯醇(I)及其盐酸盐(II),其结构经过了IR,MS鉴定,改进了反应条件,提高了收率,比较了两条合成路线,实验结果证明路线(1)是比较理想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10.
该文研究了由2-肼基-4-甲基苯并噻唑合成5-甲基-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的合成工艺,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获得了合成的最优条件,对合成中的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实验。放大投料量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合成最优条件的可靠性且在该合成条件下产品(B)的平均得率可达94.6%。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水氧化油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研究了以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油田含油污泥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pH值等条件对含油污泥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氧化碳和醋酸是中间产物,二氧化碳是最终产物.当反应温度为440℃、反应压力为24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0min、pH为10时,含油污泥中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反应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是影响含油污泥中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含油污泥COD去除率增加;反应压力和氧化剂质量浓度对含油污泥COD去除率也很重要,但当反应压力和氧化剂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含油污泥COD去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硫酸浸取高岭土中氧化铝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高岭土和硫酸为原料 ,对硫酸浸取高岭土中氧化铝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按照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导出了化学反应控制的模型方程 ,并确定了化学反应控制步骤的条件。在化学反应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测定了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 ,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以Ce0.4Zr0.6O2作催化剂,二氧化碳与甲醇为反应物,在超临界条件下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碳酸二甲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当催化剂铈锆固溶体(Ce0.4Zr0.6O2)与甲醇用量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为1∶50(体积比)时,反应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9.5MPa,反应时间为8h。在此最佳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得碳酸二甲酯的产率为7.48%。  相似文献   

14.
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石膏和碳酸铵为原料制备硫酸铵 ,对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按照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导出了化学反应控制的模型方程 ,并确定了化学反应控制步骤的实验条件。在化学反应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测定了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 ,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有的馏分油催化裂化理论并参考间接得到的实验数据,半工业化数据和工业化数据以及有关的情况进行分析推理,推证出了胶质沥青质催化裂化行为.据此结果对现在典型的重油催化裂化技术进行了分析,证明所推得的胶质沥青质的FCC反应行为是:胶质沥青质的链烷基都是断裂碳链;芳环稳定但参与进一步的缩合反应;环烷基则随反应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反应温度较低时,环烷基脱氢芳构化的氢转移反应比其开环断碳链反应要快,故生焦率高;反应温度较高时,环烷基的脱氢芳构化反应比其开环断碳链裂解的反应速度慢,因而就会有更多的环烷基裂解,生焦率低,轻质目的产品收率高.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了硫酸分解四川金河磷矿和贵州开阳磷矿制二水物法湿法磷酸时,酸浓度、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对磷矿分解率和磷酸收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为进一步研究杂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效、高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生产技术关键因素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TJ HP法制备高效、高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双氧水用量、硫酸用量和反应压力等对二氧化氯反应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较理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40℃,压力为-0.4MPa;催化剂采用复合催化剂B,其用量为1.5g;双氧水用量为150mL;硫酸用量为190mL。在较理想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氯反应收率为85.6%。  相似文献   

18.
环氧/氰酸酯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K issinger法对环氧/氰酸酯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了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研究表明:加入催化剂后各样品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都有所降低,其中乙酰丙酮铜可使反应活化能下降30%,催化反应的级数为2;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也能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15%以上,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和乙酰丙酮钴能大幅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以钛酸四正丁酯、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与不加催化剂的氰酸酯/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均为1。钛酸四正丁酯催化氰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固化交联反应是一步连续进行的,而以其他催化剂催化和不加催化剂的固化反应是二步交替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FH2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IQCISD/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表明,CFH2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活性很大,其对大气臭氧的损耗也将很大.同时发现CFH2与O3的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小功率连续波CO_2激光器作为工具,辐照NH_3 CH_3OH体系,分析了能量吸收的可能性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过程;诱导合成了甲胺和马洛托品等化合物;定性地探讨了激光功率密度和工业催化剂对该引发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压力及能量吸收等因素对反应动力学量的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激光引发化学反应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物理模型,在实验所达的范因内,由这个模型所计算出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随压力和吸收比能的变化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